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瞬态瑞雷波勘探技术具有分辨率较高、速度快、成本低、对工作条件要求较低且测试过程简单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工程界的重视。本文介绍了瞬态瑞雷波勘探方法的基本原理、数据处理和解释方法,通过多次覆盖、滚动采集的工作方式将一维瞬态瑞雷波勘探变为二维勘探,通过对地下管线位臵和埋深的探测,证明了瞬态瑞雷波勘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钟鹏旭  李文勇 《港工技术》2021,58(6):110-113
依托沿海某新近回填碎石土地基上实施的12000 kN·m高能级强夯试验区,试验过程中进行了护岸的振动监测,夯后采用平板载荷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瑞雷波试验检测可知在新近回填碎石土地基处理效果较好,为该地区类似高能级强夯的设计、施工、检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填海造陆地基固结过程中容易形成软黏土包,给现场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释造成困难,因此有必要对砂土中的软黏土包进行定位。提出探测填海造陆地基砂土中软黏土包的瑞雷波方法。采用两道瑞雷波法提高瑞雷波检测的横向分辨率,同时在测试场地进行静力触探法检测,通过对比验证了瑞雷波法在软黏土包定位中的有效性。通过连续数次进行多道信号提取,绘制了较大范围内软基土体的两道瑞雷波相速度剖面热图,由热图可以直观地发现软黏土包及其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4.
瑞雷面波法勘探是一种浅层物探勘探方法,可应用于公路、铁路、海港码头等多个工程领域,如工程勘探,岩土原位测试,地基加固效果评价以及地基评估等方面。瞬态瑞雷面波法能够快速检测地层的剪切波速度,进行地层划分、评价地基场地类型、分析地基处理效果。本文介绍了瑞雷面波法勘探的原理以及现场工作参数的选取,并通过检测地基注浆加固效果以及检测强夯地基加固效果应用实例,说明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付志华 《水运工程》2017,(1):169-176
依托广西钦州港区某地基处理工程,基于夯前夯后多道瞬态面波测试和夯后动力触探试验、置换墩着底检测及静载荷试验,对15000kN·m能级强夯置换法处理软弱地基效果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强夯置换后,地基承载力明显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大于200kPa,压缩模量大于20MPa;15000kN·m能级强夯置换有效加固深度7.0~10.0m,平均有效加固深度9.0m左右;强夯置换后,置换墩体与墩间土间、强夯置换区与周边的强夯区间均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强夯置换后地基土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6.
易礼  周丁恒  曹力桥 《水运工程》2017,(12):221-227
开展6 000和10 000 k N·m能级强夯的现场试验,以强夯前后多道瞬态面波测试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法,对强夯处理效果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强夯加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和土体工程特性得到改善,但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压缩模量局部深度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6 000和10 000 k N·m能级有效加固深度分别为6.0~7.0 m和7.0~8.0 m;10 000 k N·m能级试验区浅层加固处理效果较差,与浅层存在淤泥质土、夯坑回填方式及第3遍夯点间距过大和夯能过小等因素有关,需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LS-DYNA强夯冲击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强夯过程中,在夯击点及其周围存在局部大变形现象,采用大变形理论对强夯振动进行分析,并利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对强夯过程中土体变形的瞬态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的速度时程数据与实际测量的数据比较接近。采用量纲分析的方法得到质点垂直振动速度与距离和夯锤重量的关系式,根据实测数据拟合出真实场地上振动速度的关系,拟合公式为预测强夯振动提供了一个新方法,对预测类似工程因强夯产生的振动对相邻建构筑物的影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倪彬  唐永男 《水运工程》2007,(1):84-86,94
以某工程含淤泥新杂填土地基强夯法处理为例,通过对工程地质资料和试夯施工的分析,选择合适的强夯参数和施工工艺对地基进行了有效的加固处理,并根据PLT和SPT试验对强夯后地基的质量检测结果对强夯法处理新杂填土地基的效果和地基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强夯施工后各土层的承载力均比施工前提高了2-3倍,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使用强夯法处理粉细砂地基时,粉细砂中的细粒含量会对强夯法的加固效果产生较大影响。针对粉细砂中细粒含量对强夯加固效果影响的问题,对强夯法加固不同细粒含量粉细砂的适用性进行研究,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的方法,得出细粒含量对强夯夯沉量、超静孔隙水压力及加固效果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现场施工建议。结果表明:细粒含量对强夯加固均质粉细砂的效果存在较大影响;10%细粒含量为转折点,当细粒含量大于10%后,细粒含量越高,强夯法适用性越低。  相似文献   

10.
依托安哥拉洛比托港扩建工程集装箱码头旱码头堆场区的强夯施工工程,从强夯前回填料性能参数、强夯施工过程监测以及强夯后地基处理加固效果检测3方面入手,对安哥拉洛比托港堆场地基强夯处理加固效果进行试验研究,填补该地区强夯软基处理设计与施工经验的空白,并为该地区后续工程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结合具体工程,对强夯法在高填方堆场轨道基础地基处理中的适应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对强夯参数进行了全面的设计、试验与效果检验。通过对强夯法特点的分析,认为对于土石混合料回填的高填方地基上的轨道基础,采用强夯法处理是合适的。通过对强夯地基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强夯法处理该类回填地基的效果较好,强夯处理后,地基承载力提高明显、压缩性减小,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结合吹填砂的地基处理,在典型区域进行试夯后,对地基进行监测与检测,得到了基本的数据,进而分析了强夯对地基的加固效果及影响强夯效果的因素,提出了指导施工的强夯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3.
强夯法有效加固深度的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平 《港工技术》2003,(1):48-51
根据强夯过程中的外观表现和内在响应规律,运用功能转换原理,建立了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的计算模型;提出了确定强夯资料中相对夯沉量-击次关系的众值拟合解,经验性地选择了必要的待定系数,使该模型范围拓宽;经实际应用,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王吉明  龚永康 《水运工程》2014,(10):178-183
某原料场工程采用强夯法对饱和粉土进行地基处理。针对该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遇到的强夯参数和地基处理效果等问题进行试验研究,对该工程区域运用不同的强夯参数,通过加固过程中的夯坑沉降量、地面隆起量和孔隙水压力监测,以及加固后土层的静力触探、地基承载力等现场试验,对不同强夯参数下的加固效果进行比对,得出适用于该工程粉土地基的强夯参数。  相似文献   

15.
强夯具有加固效果好、工效快、造价低等优点。对采用强夯加固施工且面积较大的工程项目,应进行强夯试验施工,以调整和确定强夯的技术参数,为大面积强夯提供指导。本文通过海沧港区4~6号泊位陆域回填的试夯施工.对强夯法加固地基试夯施工中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魏斌  戎建国 《中国水运》2007,5(8):81-83
基于应力波的传播理论,对强夯法加固回填土地基机理进行分析,绘制出强夯法加固模式图;讨论了强夯技术参数的选取对地基加固效果的影响,通过工程实例证明强夯法加固地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某场地地基加固处理拟采用强夯法,大面积施工前为确定合理的强夯参数,选取2个试验区进行2种不同夯击能的强夯试验。通过对2个试验区地基处理后的效果检验,对比分析2种方案地基处理后的夯沉量、遍夯间隔时间、强夯影响深度和地基处理效果,为最终的方案选取和同类场地的强夯法地基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综合分析国内外有关饱和地基土强夯加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考虑强夯作用下饱和土的流固耦合特性、土体非线性、强夯处理大变形理论,利用多孔介质模型,推导出有限元动力平衡方程,对强夯处理饱和地基土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夯坑变形、流场分布、孔隙水压力分布等情况,为精确模拟分析强夯加固机理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李莉  吴峰 《水运工程》2017,(9):186-191
真空降水结合强夯方法在港口吹填土加固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根据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潍坊港岸滩整治软基处理工程,开展真空降水深度、土体渗透性对强夯加固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合理布置深浅管时,即使土体渗透性变幅较大,对于真空排水及强夯的作用效果影响较小;当降水深度达3 m左右时,强夯及真空排水联合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某工程为例,介绍了分层强夯在长江上游港口高填方堆场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对该工程的强夯施工参数进行设计,并根据强夯试验结果进行验证,为现场强夯施工提供相应的依据。依据检测数据,对加固效果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该工程高填方堆场采用分层强夯是可行的,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