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三钠锌治疗铅中毒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三钠锌(ZnDTPA,商品名锌促排灵)是国内外还没有推广应用于临床治疗铅中毒的有效络合剂。24例轻度铅中毒和8例铅吸收患者隔日肌注0.5g/d共3~17次后,大多数症状、体征和化验异常逐步恢复,并有明显的尿驱铅作用,但不如依地酸钙和钙促排灵那样突出。它的优点是用药期间不排锌而补锌,因此治后δ-氨基酮戊酸脱水酶(ALAD)的活力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SACE)对接铍者的指标性价值,及其对机体敛损害的临床、预后的意义。 465名接触铍健康人SACE平均活性为32.6±  相似文献   

3.
体重3.7~3.9kg雌兔分成三组:(1)胆管造瘘给铅组(2只);(2)给铅未造瘘组(2只);(3)造瘘未给铅组(1只)。给铅动物以12mg/kg(相当于 2/3致死剂量)的四乙铅兔耳静脉注射,24小时后采样测定胆汁、肠内容物、脏器、血和尿中的总铅、三乙铅、二乙铅和无机铅的含量。 1.胆汁排铅情况:造瘘给铅组中,给药后24小时约8%给药剂量的铅由胆汁排出(其中胆囊胆汁约1%,胆管胆汁约7%)。胆汁总铅中约97%为二乙铅,无机铅约2%,三乙铅约0.1%。给药后6~12小时铅的总排出量最高。随时间增长,胆管胆  相似文献   

4.
作者为探讨诱发职业性肺癌的铬化合物在肺内的动态,将铅酸[铬(Ⅵ)]及氯化铬[铬(Ⅲ)]用吸入法或静脉注入法投与大白鼠,然后测定铬在血液及脏器中的浓度,经比较和探讨后得如下结果。铬酸雾吸入后,铬(Ⅵ)经肺很快分布到血液中,其扩散性高于铬(Ⅲ)。分布到血液中的铬(Ⅵ)几乎全部以原形存在,并从血液分布到肝、肾、脾组织中,而铬(Ⅲ)只存在于血液中。  相似文献   

5.
微波在医疗上是作为温热疗法使用,在家庭和饭馆用电子炉灶烹调,而在工业上微波则用于食品、木材、草垫等的干燥、杀菌,用途极为广泛。因此,研究微波对身体的影响,在体内哪种物质会成为评价微波对身体影响时的确切指标是非常重要的。作者根据这个问题,以家用电子炉灶中的2540MHz(兆赫)的磁控管作为微波发生装置,研究试制出一种低能级的连续可变微波装置。利用该装置,在一定环境下(照射强度100mV/cm~2,环境温度21~23℃),以5只大白鼠为一组进行试验,探  相似文献   

6.
吸入金属铝粉或氧化铝粉尘能否引起尘肺,国外报道尚不一致。为研讨氧化铝粉尘致尘肺作用,特进行本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实验材料和方法用工业生产氧化铝,其纯度为98.4%,二氧化矽含量0.4%。粉尘粒度在5微米以下。选狗两只,染尘前拍正常X线胸片。大白鼠40只,均采用气管非暴露注入法,一次染尘量狗为6克,大白鼠50毫  相似文献   

7.
1982年,我们做了两次实验,观察不同剂量柠檬酸铝(以下简称柠铝)对大鼠实验性矽肺预防性疗效。现报告如下。实验方法第一次实验:含铝100~5000μg的柠铝疗效观察。选用200g左右雄性健康大白鼠,轻度乙醚麻醉下,经气管内注入粉尘悬液1ml(含石英粉尘40mg)。大鼠染尘后随机分为8组:对照组和7种  相似文献   

8.
柠檬酸铝(简称柠铝)对实验性矽肺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对柠铝进入动物体内的分布报道不多。为了解柠铝经连续注射后在大鼠体内各主要脏器的分布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特进行此项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实验方法 1.染尘:用180~200gWistar雄性大白鼠,采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钙促排灵在驱镉过程中,对尿中锌、铜的排出,血清锌、铜浓度以及尿碱性磷酸酶、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第一次肌肉注射钙促排灵0.5g后, 尿中锌、铜的排出量分别增加到注射前的5.79倍和2.15倍;肌肉注射该药0.5g/天三个疗程,血清锌、铜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差别不显著;三种尿酶活性,在治疗期间和停止用药后都比治疗前显著降低。钙促排灵[CaNa_3·DTPA,简称CaDTPA(下同)]对多种放射性核素和金属具有促排作用,它的驱铅效果优于EDTA、Na-DMS、ZnDTPA。但该药在排出有毒金属的同时,也排出体内必需微量金属而引起络合综合症,在大剂量时可引起动物肾脏损害。为此,我们在试用此药对长期接镉人群进行驱镉治疗试验的过程中,观察了它对尿中锌、铜排出,血清锌、铜浓度以及反映肾损害较敏感的指标一尿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全面评价该药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此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微型桩因放坡空间小、侧向刚度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边坡治理中。本文运用ABAQUS软件模拟多排微型桩,分析土层条件以及桩排数对微型桩加固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型桩在滑坡推力的作用下其主要破坏模式是抗弯破坏,最大剪力发生在滑面附近,滑面处第1、第2、第3排桩最大剪力比值约为1∶(0. 64~0. 88)∶(0. 48~0. 75);边坡滑体岩土强度越高,微型桩群与桩间土体整体移动趋势越强,各排桩之间位移差距越小;在软弱地层条件下仅设置竖向排桩加固效果不明显,未能较好地发挥其抗滑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作者为了研究农药五氯酚的作用机制,进行了亚急性毒性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使用Wistar系雄性大白员,根据Behrens-Korber法,求出大白鼠五氯酚的LD_(50)。亚急性毒性实验为一个月, 大白鼠体重约为160克,每组6支,按五氯酚投给量0、40、80、160毫克/公斤分为4组,投给方法是每周用胃管经口投给2次。1个月后将大鼠断头处死,分离  相似文献   

12.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一些只表现有网织红细胞,点彩红细胞增多,尿中δ-ALA和棕色素升高,而没有自觉症状和劳动能力没有下降的作业工人,是预防职业性铅中毒的重要措施之一。应用D-青霉胺口服作为工厂保健站治疗早期铅中毒里最合适的药物。D-青霉胺是一种比较新的络合物,口服时具有缓和的促排作用,没有付作用和并发症。作者在蓄电池厂保健站应用D-青霉胺进行治  相似文献   

13.
铍是一种稀有金属,具有质轻、坚硬、强度大和耐高温的特点,已广泛用于原子和宇航工业,在其它工业方面的用途更广。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铍及其化学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群健康的危害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铍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群健康的危害及对水生物、农作物的影响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作者比较了三种分子量(150000、50000、2000)聚乙烯吡啶氮氧化物(?简称ПBNO)对实验性矽肺的作用。所用ПBNO为苏联本国合成制剂。研究方法:大白鼠实验性矽肺模型的复制采用吸入染尘:使大白鼠在石英粉尘浓度为200—300mg/m~3的小室内,每天4小时共4个月。染尘结束后,部分动物皮下注射2%ПBNO溶液,每周一次,每次1ml,注射8个月。在开始染尘后经6、9、12个月处死大鼠,用左肺作生化测定(以羟脯氨酸测定肺胶元蛋白量),右肺作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检查。研究结果:未治疗的大鼠在第3个月就形成典型的矽结节,在6—9个月矽结节的数量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本刊编辑、排版工作效率 ,投稿请尽量注意如下几点 :①页面设置 :A42 10× 2 97mm纸型 ,页边距上下 2 5cm、左右 1 5cm、装订线 0。②版面设置 :文章题目 ( 2黑体 )、作者 ( 4楷 )、单位、地址、邮编、摘要、关键词 ( 5楷 )排通栏 ;正文 (五宋 )排双栏 ,每行 2 3个字 ;图表视大小可通栏排 ,也可双栏排 (尽量双栏排 ,表格字体可为小 5宋或 6宋 ) ,不要与文字混排 ;1号标题为小 4黑 ,2号标题为 5黑 ,3号标题为 5楷 ,各标题皆左对齐。③文章内容要言简意赅 ,能用文字简单说明的尽量不要用图表 ,图、表、公式要尽量合并以减少所占版面。…  相似文献   

16.
在探索如何能减少铝剂量并使疗效增强的过程中,重庆煤矿工人疗养院毕常康药师首制柠铝(多相)脂质体新剂型,经过本次对大白鼠实验性矽肺疗效的复试观察,又一次证实了柠铝(多相)脂质体确实具有药半效高的作用。兹将此次复试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轨排换轨大修作业中,是将大修作业基地组装好的长度为25mm轨排按4~5排叠成组,一般为4~5组,利用轨排列车运送到施工现场,再运用龙门铺轨机进行铺排,完成换轨作业。在大修作业安全、正点施工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轨排运输安全。由于鹰厦线的长大坡道及小半径曲线在轨排运输中极易发生轨排与车辆发生纵横向位移(俗称跑排),轻者造成偏载,轨排端头窜出车端;重者造成轨排颠覆,造成行车重大事故,这点在路内均有过血的教训。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大鼠一次性口服滴滴涕(DDT)、乌拉硫磷(Malathion)、伏杀磷(Phosalone)和稻丰散(ersan)后,对肝、肾和肠的酸性及碱性磷酸酶活力的影响。用25只成年雄性大鼠,体重150~200g,给予标准膳食及水,并均等分成五组。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用60只大白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五组,每组12只。分别饲以含氯化镉30、60、150、300PPm的饲料和对照饲料。在两个月末,采尾血20μl,用血球自动计数仪CC-170测定其Hb、RBC、Ht、MCV、MCH及MCHC。结果,随着饲料中氯化镉含量的增加,Hb、RBC及Ht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P<0.01。通过MCV、MCH及MCHC的分析,发现此种贫血和大细胞性贫血有相似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长期职业接触某些金属的慢性作用作一简短的综述,并探讨如何用流行病学方法发现有害金属的亚临床作用。据报道,有14种金属(铝、锑、砷、铍、镉、铬、钴、铁、铅、锰、汞、镍、铊、钒)被认为可引起人类慢性中毒。其中11种已知可引起慢性呼吸道损害作用(表1)。呼吸道的损伤作用是长期接触金属出现最多的作用类型,其次是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的慢性毒作用多见于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