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大口径长输天燃气管线上采用内涂层减阻技术,以达到降低管线摩阻、增加管输量、降低管线运行综合成本的目的,在我国首次应用于西气东输工程。根据实际施工经验,本文详细阐述了内减阻涂层的施工工艺流程,介绍了内涂敷设备和内涂敷质量控制,对内涂层的涂敷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长输管道腐蚀分析及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我国目前长输管道腐蚀现状,介绍了在涂敷涂层和外加强制电流阴极保护这种表观有效的双重保护体系下,管道发生的一种腐蚀现象即阴极保护死区腐蚀,阐述了形成阴保死区和产生腐蚀的原因,结合阴保死区腐蚀的特点分析了腐蚀发生的机理,提出了在实际工作中减轻阴保死区腐蚀的有效技术措施,对今后管线建设和在役管线的腐蚀控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输气管线摩阻系数的影响因素以及减阻的主要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输气管线中 ,摩擦阻力的存在对输气管线运行产生了很大影响。一方面 ,摩擦阻力越大 ,管线压力降低越快 ,动力损耗越多 ;另一方面 ,摩擦阻力影响输气流量 ,摩擦阻力越大 ,流量越小 ,会增加管线的运营成本。因而 ,要提高长距离输气管线的输气流量、降低运营成本 ,降低摩阻系数是非常必要的。考察了大量的摩阻计算公式 ,求解出各种不同条件下的摩阻系数 ,分析和讨论了影响摩阻系数的因素 ,提出了降低摩阻系数的主要方法 ,重点介绍了加内壁涂层的减阻方法。计算分析表明 :管道施加内壁涂层之后 ,可大大降低摩阻系数  相似文献   

4.
油气集输管道防腐涂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粉末涂料防腐涂层具有卓越的保护性能,热喷涂塑料是近几年来新发展起来的粉末涂料涂敷方法,热喷涂塑设备简单,重量轻,便于携带,可在工厂涂敷也可现场施工,解决了塑料涂敷管道现场补口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役天然气管道内涂层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相关标准对某天然气干线服役近5年的减阻内涂层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近5年的服役后,涂层外观颜色鲜亮,表面光滑完整,但局部存在小的缺陷(如质点、鼓泡、表面破损等),而螺旋焊缝处涂层脱落较严重。涂层的耐蚀性较差,经盐雾试验和水浸泡试验后涂层出现鼓泡现象,说明在役天然气管道内涂层长期与输送介质接触,导致涂层防护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6.
长输管道干线改造施工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其中关键的工序是管线对口。本文对长输管道干线施工对口存在的质量缺陷进行了阐述,对缺陷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长输天然气管道内涂层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长输管道内壁采用覆盖层不仅可以减少管道的内壁腐蚀,而且可以降低管道内壁粗糙度,减少输气时的摩阻,提高输气量,减少清管次数,减少中间加压站,有效地降低压缩机功耗,提高经济性.文中分析了采用天然气管道内涂层技术的必要性和优点以及内涂层的涂覆工艺和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8.
在天然气长输管线的设计中,外腐蚀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长输管线的运行寿命。在长呼天然气输气管线设计中,根据管线的具体情况,进行经济、技术的比选,选用了煤焦油瓷漆作为管线的主要外防腐层。煤焦油瓷漆防腐性能好、价格合理,材料来源广泛,涂层厚,适用于螺旋焊缝管,电绝缘性好,吸水性低,使用寿命超过50a.全线共设置10座阴极保护站,采用“阴极保护参数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对管道的阴极保护参数进行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9.
多相流管线的内腐蚀直接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结合墨西哥的一条使用了该评价技术的多相流管线实例,介绍油、气、水混输的多相流管线内腐蚀直接评价(ICDA)技术,重点介绍了多相流管线ICDA的间接检测阶段。采用多相流瞬态模拟软件(0LGA)结合风险分析技术绘制出基于风险分析的内腐蚀敏感度剖面图,从而确定出管线最容易发生腐蚀的高风险临界位置。  相似文献   

10.
管线不停输带压封堵连头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广原油输送管线因道路施工,部分管段需改道,为避免对生产造成影响,采取了管线不停输封堵技术进行管线的封堵连头作业。文中介绍了封堵技术工艺和施工程序,以及旧管线存油的处理方法,为今后类似的管道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高效完成气田单井管线与输气干管动火连头作业,经过长期总结,采用不停输开孔的方式进行施工较方便。气田干管与单井管线连头优化后工艺核心是先将一个开孔四通焊接在输气干管上,焊接完成后将开孔机安装在四通管口上并对开孔机进行试压,试压合格后将四通支管与天然气单井管线进行连头焊接,用氮气置换四通内与单井管线内空气,再用井口内的天然气对四通及开孔机进行压力平衡,然后用开孔机进行开孔,将单井气体输送到主管道内。优化后的四通不停输开孔连头安全高效,施工简单。  相似文献   

12.
长输管道的防腐技术是长输管道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防腐涂层的合理选择与使用,对长输管道的安全运行、使用寿命,提高流动特性,降低经济成本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的主要有机涂层和无机涂层的性能。详细分析目前国外有关涂层技术的新材料、新的粘接工艺和保护措施以及管道表面处理。基于国内外发展动向的研究,可以为国内的管道涂层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主要研究长输管线末段管道储存天然气系统。介绍了长输管线末段管道储存天然气的两种方法,阐明了长输管线末段管道的工况特点,给出了末段管道在输气的情况下储气能力的计算方法及应用条件,设计了长输管线末段管道储存天然气与原有相结合的计算程序。根据长输管线的供气方式采用末段管道储存天然气更加经济合理,对工程施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乌鄯线哈萨克斯坦原油外输量增加问题,开展了乌鄯线减阻增输试验。文中介绍了乌鲁木齐首站加剂流程和现场加剂试验方案,对乌鄯线减阻增输试验进行分析研究,降低沿程摩阻,提高管输效率。根据试验结果可知:最优加剂量为10 ppm,在此加剂量下,乌鄯线2台主泵运行情况下加剂增输率为9.52%,3台主泵运行工况下加剂增输率达到28%,最大输量达到1 600 m~3/h,为乌鄯线增输提供了试验数据和依据,解决了乌鄯线哈萨克斯坦原油外输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两相混输管道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两相混输管道技术有较大的发展,本文结合作者进行的研究工作,探讨了两相混输技术的发展,其中包括两相混输工艺计算,段塞及段塞捕集器,水化物,两相混凝管线的内腐蚀及防腐。  相似文献   

16.
不停输带压开孔封堵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停输带压开孔封堵技术共有5个关键施工环节:施工前准备、焊接球型管件或对开三通、管线开孔截断、管线不停输封堵和下塞堵(回填).关键作业设备为:开孔钻机、封堵钻机、下堵器.该项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多家油气田长输管道维修、改造中得到较大范围推广和应用.多次现场工程应用证明:该项技术实用效果良好、适用管径范围广、施工受场所限制小、施工周期短、不动火切割、安全风险小、成本低,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涂层与阴极保护下的管道外腐蚀研究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一直认为管道在涂层和阴极保护协同保护下不会产生外壁腐蚀或腐蚀轻微。应用第三代高精度智能清管检测器对榕山—佛荫长为 2 5 4km的管线进行检测 ,发现了 455处外壁腐蚀 ,研究结果表明 :管道建设时 ,涂层施工的质量较差 ;使用维护过程中涂层材料老化严重、失修 ;管线上阴极保护系统长期故障使管道欠保护 ;执行了有严重缺陷的行业标准 ,至今不知管线上监测到的保护电位距真实的极化电位的差距有多大 ;管线的阴极保护度数据难以采集到。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控制腐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长输原油管线改输天然气之前,必须对其内壁集结的大量含油蜡垢和机械杂质进行彻底清洗,以保证管线的输气质量和天然气的准确计量,主要介绍了采用物理与化学清洗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濮-临输油管线聊城至临邑Ф377×7的121km管段进行不间断清洗一次成功的施工方案、实施过程及清洗效果,为国内长输原油管线清洗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浅谈影响热油管道能耗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许多现役原油管线(如东北管网),由于运动时间长、管线设备老化、管输量逐年下降,使得原油加热输送的能耗量不断上升,运营成本较高。本文根据原油管道加热输送能耗的数学模型,研究和分析了影响管 输能耗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提出了降低能耗的具体措施,择降低现役管道管输能耗费用和总成本、提高才线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开发大西北的经济战略方针正在全面实施,油气需求量加大,建设大口径、长距离、高强度的输油(气)管道越来越多。大口径长输管道山区施工中由于折点多、焊口数量增加、劳动强度加大及焊接质量不易控制成为难题。通过涩宁兰输气管道山区施工中总结出的偏心冷弯管连接管线的施工工艺,介绍了采用偏心冷弯管施工的优势和适用的现场条件,不仅减少了工人劳动强度,而且缩短了工期,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为类似工程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