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燃料电池汽车的安全性能,尤其是碰撞时和碰撞后的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关注。为确保燃料电池汽车在碰撞时能提供足够的安全保护,各国均制定了相应的碰撞安全要求,《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UN GTR 13,以下简称《燃料电池汽车安全法规》)在充分考虑各国碰撞标准的差异后,制定了全球统一的碰撞后安全要求。本文将从碰撞试验的必要性、UN GTR13中碰撞试验法规的发展及展望、法规制定原理以及法规试验程序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朱毅 《汽车与配件》2013,(34):56-58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社会以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UN/WP29)主导,在《1998年协定书》的框架下开展国际汽车技术法规协调工作。到目前为止,WP29已制定发布1 2项全球统一汽车技术法规(GTR)和一项规范性技术文件(S.R.1),其中有关重型车辆排放的全球技术法规为3项,即:全球统一的重型发动机认证规程(WHHDC)、重型发动机的车载诊断系统(OBD)、非循环排放(OCE)。具体的GTR项目及其最新修订情况见表1。本文现对上述3项GTR法规分别予以介绍。GTR 4:全球统一的重型发动机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欧盟和美国的汽车产品监督管理制度,着重分析了欧盟EEC/EC指令及UN/ECE法规体系、美国汽车技术法规体系(FMVSS&EPA)和全球技术法规体系(GTR)三大汽车技术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4.
《汽车与配件》2011,(44):25-27
何云堂:教授级高工,全国标委会电动车分委会委员、灯光分委会主任委员、全国燃料电池标分委委员、联合国《燃料电池汽车全球技术法规》(HFCV—GTR)专家组中方负责人、联合国灯光专家组(UN/ECE/WP29/GRE)方负责人、ISO标准《电动摩托车术语》负责人、起草人。  相似文献   

5.
UN/WP29除了在《1958年协定书》的框架下开展ECE法规的制修订工作外,还在《1998年协定书》的框架下进行全球统一的汽车、摩托车法规(GTR)的建设工作,到目前,WP29在《1998年协定书》框架下建立的全球统一汽车技术法规体系工作已有12项成果出台,  相似文献   

6.
分辨率和锐度是影响摄像机监视器系统(CMS)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GB15084(报批稿)和UN R46法规中对CMS的分辨率和锐度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均源于ISO16505。本文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法规中对分辨率和锐度的定义和技术要求,以及利用黑白双曲线图评估CMS的分辨率和斜边测试图卡测试CMS锐度的试验方法。同时,通过搭建试验场景,利用成像亮度计和专业的分析软件,完成了某CMS产品的分辨率和锐度的测试。  相似文献   

7.
车载氢系统作为燃料电池汽车的重要子系统之一,主要由储氢容器、压力调节器、单向阀、氢气加注口和压力释放阀等组成.当车辆运行颠簸或者发生碰撞时,车载氢系统的安装强度直接关系到整车氢安全,在国家标准中,分别对车载氢系统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提出要求.针对80套国产车载氢系统进行安装强度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得出:Z方向相对位移最小,Y方向相对位移次之稍大,X方向相对位移最大.  相似文献   

8.
1SHARP规范 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UN/WP29)第145次会议于2008年6月下旬如期在日内瓦的联合国欧洲总部召开,会议除了按程序继续讨论和完善ECE汽车技术法规和全球统一汽车技术法规(GTR)体系外,许多国家的代表还在会议上做了专题发言,介绍本国汽车技术法规或汽车产品管理方面的最新发展情况,其中英国代表在此次会议上所作的专题发言引起了与会各国代表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9.
2021年3月27日,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汽车电子试验研究部(以下简称“电子部”)联合碰撞试验研究部(以下简称“碰撞部”)在金凤基地碰撞试验大厅,顺利完成了某出口车型车载紧急呼叫系统(eCall)的整车碰撞出口认证试验。这标志着重庆车检院已完全具备欧盟指令(EU)2015/758《关于基于112服务的eCall车载系统布置的型式认证要求》、(EU)2017/79《机动车EC型式认证的详细技术要求和试验程序—包括基于112的紧急呼救系统》、UN R144《关于事故紧急呼叫系统的统一规定》等法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压储氢系统是氢氧燃料汽车重要组成部分,容量、温度与压力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储氢容量,同时影响安全管理策略。根据对储氢气瓶储氢特性的分析研究与试验对比,形成质量&压力系统数据集,基于温度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有利于高效判断储氢质量,获得对应的安全加氢质量阈参考值,在实际应用中是安全策略的指导数据与判断基础,进行加氢安全控制,包括实时显示储氢质量、预测续航里程、加氢安全控制策略(如温度控制)等,并可以与加氢机交互控制安全加氢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比较了UN R117《关于滚动噪声和/或湿路面抓地力和/或滚动阻力方面批准轮胎的统一规定》03版新内容与02版旧内容关于轮胎湿地抓着性能试验方法的差异。对于新旧版法规的路面条件、试验环境条件、车辆要求、试验胎压及载荷、试验数据约束和试验数据计算方法等做了详细对比分析,并对比新旧版法规下不同类型轮胎使用拖车法试验的计算结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从车载紧急呼叫系统整车触发特性的关键测试技术出发,分析了车载紧急呼叫系统整车触发特性关键的测试方法。针对车载紧急呼叫系统最为关键的整车触发特性测试复杂的测试环境,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测试技术和测试方法,提高了测试系统的可靠性,大大降低了由于信号不稳定导致的试验失败的风险。最后通过试验对测试方法进行了论证,验证了测试方法的有效性。由于国内车载紧急呼叫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研究的车载紧急呼叫系统整车触发特性的测试技术和方法,可以为国内企业在研发过程中提供试验验证和指导,可以为国内企业进军欧盟市场和海关联盟等国外市场提供本地化的认证和测试,同时可为中国的强制性标准提供有力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目前,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UNWP29)正在起草制定关于摩托车控制件、指示器和信号装置图形符号的全球统一技术法规,该GTR项目具体由WP29下属的一般安全性工作小组(GRSG)负责起草工作,国际摩托车制造商协会(IMMA)对全球各主要市场的图形符号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表1为IMMA所做的调研结果。  相似文献   

14.
摩托车的车载诊断系统需要符合功能适用性、电路诊断等方面的要求,在法规中都有相应的规定。摩托车欧四法规(EU)NO.168/2013规定的L类车辆,以及《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四阶段)》规定的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均需要装配有OBD车载诊断系统,该系统应在设计、制造和车辆安装上,能够保证摩托车在使用期限内,OBD的监测功能能够满足诊断系统的要求。欧四阶段车载诊断系统需要满足OBD I阶段的监测要求,欧五阶段车载诊断系统需要满足OBDⅡ阶段的监测要求。本文主要就摩托车欧四法规及国四法规中的具体要求,分析进行摩托车OBD系统认证型式试验时的具体要求,包括认证时需要提交的资料、试验车辆的准备、试验时的具体要求、试验流程等。  相似文献   

15.
废弃食用油和轮胎的回收利用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煎炸废油(WFO)和废旧轮胎橡胶(GTR)对沥青进行复合改性,制备了一种可作为石油沥青潜在替代品的环保型生物沥青,并基于两种改性剂的最佳试验配比制备了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通过马歇尔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三点弯曲试验、冻融劈裂试验等,对比研究了WFO/GTR固液废料共混改性沥青混合料(FOTRM)与基质沥青混合料(OAM)、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TRM)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固液废料共混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和动稳定度明显高于OAM和TRM,具有优良的高温稳定性;低温变形和抗水损害性能劣于TRM,但优于OAM;表明FOTRM可作为沥青路面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6.
从车载紧急呼叫系统的发展历史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出发,通过分析车载紧急呼叫系统的结构、工作程序和关键技术,对应的阐述了车载紧急呼叫系统各个部分的电声性能测试方法,并针对俄罗斯市场对车载紧急呼叫系统的特殊法规要求,提出了车载紧急呼叫系统电声性能的关键测试技术。国产车企为适应俄罗斯汽车市场而需要对车载紧急呼叫系统测试时,该方法可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GB15086-2006《汽车门锁及车门保持件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TR No.1和ECE R11法规中对汽车门锁耐惯性力的要求,论述了汽车门锁耐惯性力的试验要求,分析了门锁耐惯性力计算存在的难点,并提出了解决办法.给出了门锁耐惯性力的计算过程,总结了试验方法与计算方法的差异,并进行了试验对比验证.  相似文献   

18.
针对网联汽车在进行V2X功能实车测试成本高、危险性高、对场地要求高等问题,以被测车辆V2X车载单元为主要测试对象,开发一套基于虚实融合技术的V2X测试系统,依托PreScan及MATLAB软件搭建测试场景,背景车辆及路侧信息为虚,被测车辆为实,虚实结合构建了完整的V2X功能实车验证环境。以某车型搭载的V2X车载单元为被测对象,在测试系统中搭建了交叉路口碰撞预警验证环境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证实测试系统能够在保证测试安全的前提下进行V2X功能有效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为保证在重型柴油车实际道路中排放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文章基于底盘测试法,将便携式车载排放测试系统(PEMS)与全流稀释定容取样(CVS)系统串联进行同步排放测试,对比分析车载测试设备与CVS测试结果的差异性。研究表明:由于CVS系统是全流稀释采样测试,稀释空气与采样气体的混合会对中国重型商用车瞬态工况瞬变工况(C-WTVC)的排放波动产生混合平均效应,从而一定程度上会影响CVS排放测试数据与PEMS测试数据的相关性结果。通过设计恒定车速稳定工况试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CVS的稀释效应影响,验证了PEMS测试结果和CVS系统测试结果有比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为使汽车行业充分理解轻型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SC)国家标准,引导和规范ESC测试评价,文章对轻型汽车ESC全球技术法规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进行系统剖析,针对ESC过度转向评价和路面摩擦因数测定开展验证试验,并探索不足转向试验方案。在ESC国家标准中明确了路面摩擦因数测定方法,并通过冰雪路面上的双移线试验和稳态圆周试验对ESC不足转向特性进行评价。轻型汽车ESC国家标准弥补了全球技术法规在不足转向评价上的不足,为我国规范与完善ESC性能测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