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积极开展BOT项目融资,加快西部铁路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OT是"建设-运营-移交"的简称,BOT投融资方式是一种"特许权投融资方式".本文阐述了BOT投资方式的特点及其运作方式.并结合台湾高速铁路运用BOT融资实例,对我国西部铁路建设运用BOT投融资方式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铁路物流基地对于推进国家物流枢纽网络框架建设、形成多式联运基地网络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确定适宜的融资模式、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加快铁路物流基地建设的迫切需求。通过分析我国当前铁路物流基地建设的投融资模式,以广州铁路物流集装箱中心站为例,探讨该项目市场化投融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该项目实施BOT融资模式的具体应用及经济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为铁路物流基地建设融资模式的选择及应用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按照“十一五”规划,我国将新建铁路1.7万km,资金需求量非常大。一年多来,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地方政府和企业对铁路建设投资的增长明显快于铁道部,充分表明铁路投融资改革受到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欢迎。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铁路投融资模式,加快推进地方铁路建设,贵州省在借鉴公路PPP投融资模式的基础上,以瓮安—马场坪铁路为试点,创新设计了铁路PPP模式并开展实践。分析地方铁路开展PPP模式实践的政策背景、需求和条件,总结瓮马铁路的有利条件,详细介绍瓮马铁路PPP模式设置,包括股权合作形式和期限、收益保障机制、退出机制、风险分担机制和责权统一的建管机制等。总结项目实践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指出采用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地方铁路建设已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应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合作模式,更好地服务地方铁路建设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未来大规模的市郊铁路建设将给地方政府带来融资难题。针对市郊铁路的投融资困境,结合项目特点,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建立了由项目总体融资模式、初始融资模式和再融资模式三个选择层面构成的市郊铁路投融资模式选择体系。分析了多种投融资模式在市郊铁路建设和运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美国铁路投融资模式是在其私有制经济体系和铁路发展历史沿革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以市场投资为主、政府引导扶持为辅的特点。概述美国铁路投融资体制,从铁路综合性投融资政策、货运和客运铁路投融资政策等方面,对近几年美国铁路投融资政策进行梳理与总结,为我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月9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3号),对加快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提出六条意见: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多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不断完善铁路运价机制,稳步理顺铁路价格关系:建立铁路公益性、政策性运输补贴的制度安排,为社会资本进入铁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铁路资讯     
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速将开放铁路建设市场1据《东方早报》报道,7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中西部和贫困地区铁路建设。会议要求,要按照统筹规划、多元投资、市场运作、政策配套的基本思路,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开放铁路建设市场,优先建设中西部和贫困地区的铁路及相关设施。一要多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以中央财政性资金为引导,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设立铁路发展基金。创新铁路债券发行品种和方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国家经济大动脉的铁路运输系统运能不足的状况不会长期继续存在,国家主管部门已经为铁路系统规划了宏伟的建设蓝图。根据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及铁道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6年-2010年铁路建设投资将达到12500亿元,投资额超过“八五”、“九五”以及“十五”的投资总额,铁道部加大对铁路建设的投资在解决铁路运输瓶颈难题的同时,也加快了自身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进程。多年来,由于中国铁路投融资建设的推进与发展一直倍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所关注,因此本期特别刊出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对于中国铁路投融资建设现况、存在难题以及解决思路等方面介绍情况并给予解决思路,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融资模式探讨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针对目前我国投融资体制不适应快速发展的轨道交通建设需要的现状,提出了BOT、TOT、ABS、债券租赁、联合融资等可借鉴的投融资模式,并对这些投融资模式在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中的适用程度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