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98名铁路客车喷涂漆工人尿代谢产物、血液、神经系统的研究,表明接触混苯者尿代谢产物含量与车间空气浓度和接触时间呈正相关,血清5-羟色胺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工人早期神经功能受损状况,研究发现外周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苯、甲苯都可引起人和动物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率的增高。但混苯(苯、甲苯、二甲苯的简称)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率的改变及意义国内报道较少,本文试图用SCE率探讨混苯中毒的早期诊断。对象与方法一、对象:吉林铁路车辆段客修车间油工8人,吉林市木器厂折椅、家具车间油工23人,计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危险品装卸作业对工人的遗传毒性效应,应用AOD、SOS/Umu原位法对铁路主要危险品专办站进行空气监测;应用Ames试验测定接触工作尿液致突变物负荷,应用血液微核试验、SCE试验测定对机体的致突变性效应。结果危险品库房AOD值与对照点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SOS/Umu试验呈阳性反应。尿液Ames试验TA98、TA100菌株阳性反应率均升高,有明显剂量反应关系,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SCE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危险品装卸作业污染可引起工人机体致突变性效应,并与危险品站工人肿瘤高发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法-钙钴法,对偃师县某鞋厂混苯作业工人(接苯组)和非苯作业者(对照组)各28人进行了由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混苯接触组碱性磷酸酶的平均积分为49.39分,对照组为31.89分,前者明显高于后者。本结果为修订“三苯”的现行卫生标准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微核测试法为一种简易、快速而敏感的测定染色体损伤的方法现已被广泛应用。1982年,薛开先等报道了末梢血淋巴细胞微核测试法,其正常值为1‰。我们按薛开先等报道的方法,测定了长期居住在齐齐哈尔铁路地区的122名健康人的微核率,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6.
动物实验和调查均证实苯可诱导微核产生,苯的遗传毒性与其代谢产物有一定关系也为许多实验所证实。酚为苯的代谢产物之一,关于酚作业工人遗传毒作用的调查国内尚无报道,为了探讨酚的致微核作用,研究苯中毒作用机理,我们对接苯和接酚工人进行了微核水平实验检查,同时对苯作业工人工龄及白细胞与微核率关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北京地区254例放射工作者末梢血淋巴细胞微核进行了测定。射线组平均微核细胞率为0.56‰,异常个体检出率为11.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放射工龄组与对照组比较,15~25年工龄组微核率最高,各组微核异常个体检出率随工龄延长而增加,其中10~15年组上升最明显。多数学者认为,微核来源于染色体的无着丝点断片、环和迟滞染色体;也有人认为是由于核膜受损,核物质向外突出延伸形成;或由核碎片形成。尽管微核生成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它与染色体畸变有一定的相关性性。微核测试法在许多国家的不同实验室被证明是一种快速而敏感的测定遗传物质损伤的方法,因此被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推荐为检测各种物理、化学因子致癌、致突变效应的常用遗传毒理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微核试验方法,检测了不同工龄的喷漆作业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变化,以了解低浓度混合苯是否有蓄积毒性所致的细胞遗传学变化。一、对象选择从事铁路电器、车辆等部件的喷漆作业者103名,男性48名,女性55名。年龄20~53岁,平均33岁,工龄0.5~17年。对照组为郑铁中心医院血库献血员96名,男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25名健康工人X线胸片投照前后微量指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情况。结果表明,拍片后半小时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检出率均比拍片前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别(P<0.01)。建议,在工人就业前及定期体检和临床诊断,治疗中避免不必要的或过于频繁的X线照射。另外,在不影响X线胸片质量情况下,要降低X线投照剂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职业危害因素对作业工人遗传毒性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化学物质引起的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与微核等的变化。苯是其中较重要的化学物质之一。以前虽然对苯作业工人进行了一些毒性遗传影响的研究,但对苯接触女工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为此,我们于1990年5月对湖北某中型钢铁厂接触苯女工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
从接触羽绒粉尘作业工人的临床表现,X 线表现及机体免疫状态和遗传毒理学方面对羽尘的职业危害作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接尘工人主要出现了咳嗽(占20%)、咳痰(占16.7%)、气短(占10%)、胸闷和胸痛(占10%)等呼吸系统症状.同时检出有皮肤过敏者占10%.在IgG、IgM、IgA指标及微核率方面接尘工人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T淋巴细胞银染核仁区酸性非组蛋白(Ag-nuclearorganized regions,Ag-NORs)的表达对妇科生殖肿瘤诊断和病情检测应用价值。方法:应用KL-2型图像分析系统及其配套细胞培养银染等试剂和方法,分析147名妇科生殖肿瘤患者和100名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面积与核面积的比值(IS%),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恶性肿瘤与健康人和非恶性肿瘤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健康人和非恶性疾病中T淋巴细胞Ag-NORs检测的平均IS%值分别为(7.79±0.70)%和(7.81±0.71)%,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性肿瘤患者IS%均值为(5.37±0.81)%,不同肿瘤及肿瘤患者不同临床时期IS%值小于6%比例为63.0-92.0%;于CA1125等肿瘤标志物比较,检测T淋巴细胞Ag-NORs具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可以作为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和病情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作者研究生产合成雌激素已烯雌酚的妇女免疫指标的变化。接触组为40名妇女,年龄21~46岁,工龄1~10年。结果接触组中17名月经周期失调,10名不排卵出血。7名闭经。T-淋巴细胞绝对数和相对数降低,B-、O-淋巴细胞绝对数和相对数增多,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有机毒物苯,有类似电离辐射的作用,直接干扰人体细胞DNA的复制,引起细胞染色体的损伤并有导致白血病的作用。为了解混合苯作业工人在染色体结构上的改变,本文对83例从事油漆作业的工人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检查,旨在引起人们对油漆作业工人因长期接触混合苯而导致染色体畸变,同时应在预防措施上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在电力机车的制造过程中,以甲苯为主的有机溶剂作为各种绝缘漆和油漆的稀释剂,其用量随着铁路动力电气化的发展而日益增加。研究有机溶剂对工人健康的危害,已成为铁路劳动卫生中关注的一个问题。为了探索苯系物对接触工人健康的影响,以便进一步采取防护措施,改善其劳动条件,我们对永济电机厂和田心机车厂制造电机和元件等车间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并对接触苯系物的工人作了详细的健康检查,兹将调查结果报导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1. 受试对象:毒物接触组和对照组共256人。接触组包括线圈、磁2、磁3、浸漆、元件和油漆  相似文献   

16.
职业性微波接触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微核分析航天中心医院(100039)张天许潘红为了探讨职业性、低剂量、长期暴露于微波辐射对人体的细胞遗传物质有无影响,本文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研究所从事雷达发射机研制工作人员21人和行政人员12人,进行...  相似文献   

17.
采用薄层层析法测定混苯接触工人尿中马尿酸和甲苯马尿酸的排出量,同时,测定车间空气中甲苯和二甲苯浓度,结果提示尿中代谢物浓度与车间空气浓度和接触时间的乘积有高度相关性,认为可以作为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铁路危险品装卸作业对工人健康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铁路危险品装卸业场所空气毒物进行了测定,并对作业工人进行了体检。结果表明,危险品用优质包装较之普通包装空气毒物浓度下降3-9倍,机械装卸较之手工装卸空气毒物浓度下降2倍多。危险品装卸工与对照组相比,血清PA含量明显下降,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显著增高。神经传导速度表现为正中神经MCV、近端SCV,尺神经近端SCV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探讨血铅浓度与铅机体负荷相关的情况。作者对格陵兰Mamorilik矿山的铅-锌加工厂32名接触者(接触组)和7名勤杂工(对照组)用依地酸二钠钙作络合试验,收集24小时尿,測定尿铅和ALA,并測定了血铅和血清-ALA。结果:接触组工人在接触铅初期,血铅均从对照组的  相似文献   

20.
对加铬砷酸铜木材防腐工人,以其尿中砷、铬、铜含量评价职业与接触关系。调查89名木材防腐工人和232名不接触砷的对照组。采尿分析的结果:尿铬为41μg/l,铜为191μg/l,而对照组铬为63μg/l,铜为221μg/l,经过校正后统计分析,接触组尿砷78~122μg/l,高于对照组(72μg/l),有显著差异。虽然木材防腐工人尿砷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