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路》1964,(8)
铜(铜川)柳(柳林沟)公路因为交通密度大,1963年决定加铺沥青双层表面处治,厚度为2.5厘米。结合料用太原钢厂副产品,软煤沥青和煤焦油。自7月中旬开始铺筑,至10月中旬停铺,共完成双层沥青表面处治9公里,质量良好。兹将施工方法及体会简述如下:一、加强旧路面整体强度与平整度的几种作法甲,原路面情况。去年施工的路段,除2公里系正式铺筑拳石路面外,其他均未铺筑正式路面,所有的路面系逐年养护加铺砂砾磨耗层形成的,路面宽约4.0~5.0米,平均厚度约9厘米,路拱横坡约4%~6%,表面坑槽甚多,土基强度据测定资料是旧路面下 E 0.015=260~800 0.020=230~660 公斤/平方厘米,原路肩(拟加宽路面部份)E0.015=140~800 0.020=130~680 公斤/平方厘米。从上述情况看,旧路面厚度不均,宽度不一,路拱较  相似文献   

2.
黑色表面处治,从山西省各地施工情况来看,原路整修所花费用和劳力占比重很大,如何根据不同条件选用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以下仅就在工程中通常采用的几种方法概述如下: 一、填补坑槽法若原路基本平整,路拱适宜,坑槽总面积不超过铺装面积10%,特别是有较深、较大坑槽时可采用此法。对深度大于2厘米的深坑,可在处治层铺装前7~10天填补。填补时应严格按养路规范的要求办理,并应注意以下两点: 1.填补时间要适当。过早,补坑处可能在行车作用下又复松散,会显著增加养护工作量;过迟,又可  相似文献   

3.
河北沧州专区于1962年9月份在保歧公路沧县—河间段(K4+700~K5+600)修筑了0.9公里1.5厘米厚的沥青表面处治试验路,1963年4月底至6月底又在该线上铺筑了9.5公里相同结构的沥青表面处治。原有路面结构是:K2—K4为新修石灰碎砖土,其余为1957年修建的级配砾石。表面处治修成后不到三个月就遭历史上罕见的洪水漫淹,根据被淹后的情况,对施工工艺等方面提出以下几点体会:一、旧路面的平整方法。在表面处治施工过程中,旧路面的平整是比较困难的一个工序,而又是关系处治层质量好坏的关键。故我们曾採用多种方法,试图取得满意的结果。(1)普遍翻修。即将旧路面普遍刨忪3~4厘米  相似文献   

4.
三门峡专用公路的黑色表面处治,系在级配路面上作双层表面处治。全长30余公里,计188,6千平方公尺,路面宽为5.5公尺,处治层厚度:路面纵坡大于6%铺设s公分,小于6%铺2.5公分,总的设计形变模量要求达到400公斤/平方公分。施工全部系用人工浇洒,在1957年4月下旬开工,其中因七、八月遇到雨季,路线受到水毁,故全部工程延至九月底才全部竣工。从竣工通车后的观察,路表面基本上形成了密实的黑色处治层,使路面不再受大气因素的影响而损坏,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原级配路面的质  相似文献   

5.
在东北地区,入冬后路面冰冻,驾驶人员往往以铁链缠绕轮胎以防车行滑溜出事故,但这样对路面损坏严重,根据我们几年米在抚顺市部分主要干线进行观察,黑色表面处治和洒油养护的贯入式路面,产生较严重的磨损和部分剥落(一般磨损1厘米左右,严重的达1.5~2.0厘米)。因此1962年新处治的路面,1963年又须重新处治,1963年处治的路面,1964年仍须部分重新处治和养护。特别在曲线半径较小和纵坡较大的路段更严重。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道路工作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1963年5月在河北沧州附近原有炉灰垫层的一段公路上铺筑了两公里的8及12厘米厚石灰碎砖土路面,并加铺1.5厘米厚的沥青表面处治;1964年5~7月又在同一公路上水毁路段铺筑了三处共长2.1公里的14厘米厚石灰碎砖土,并加铺1.5厘米厚的道路渣油表面处治。该公路经常有200~300辆/昼夜的汽车和400~600辆/昼夜的马车行驶,始终未发现一条裂缝,迄今保持坚实平整,结合牢固。现将施工过程介绍如下: 一、材料选择及配合 1963年施工路段系采用松方体积比:石灰:碎砖:土=1:3:3。由试验得出: 土——通过2厘米筛孔,塑性指数为12~15,松  相似文献   

7.
《公路》1966,(2)
1965年我省为了改善公路路面技术状况和降低公路养护成本,遵照交通部关于推广渣油路面的指示,抽集部分养路经费,铺筑了渣油表面处治238公里,沥青表面处治50公里,沥青一渣油砾石混合料36公里,计324公里。行车密度每昼夜一般在300~500车次,运输繁忙季节最大的达800车次。各路段的黑色路面修成以后,目前使用状况良好,运输效率也有相应的提高。特别是对于渣油路面的修建,一致认为是成功的。现将施工经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问题解答     
《公路》1957,(12)
[问] 用沥青或柏油修筑贯入式路面或桥面时,应采取何种措施,才能在低温(10℃以下,0℃以上)下继续施工?(沈阳黄树梅) [答] 黑色贯入式路面。在气温10℃以下是不应当施工的。假如一定要施工,也可采取一些措施,例如:东北鞍山市的虹桥系黑色贯入式碎石桥面,铺装时当时气温已低于10℃,但高于0℃。经研究,先将碎石加热,然后洒油辗压,第二年进行一次表面处治,通车后尚未发现桥面破坏。因此,工程量不大的桥面铺装可以考虑采用这种措施。但是,对于延长几公里或十几公里的公路路面来讲,采用这种措施显然是不经济的。此外,还可考虑采用其他措施,如利用火磙辗压、加入适量的高度挥发性稀释剂等。但这些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不能保证工程质量,最好不采用。(黄德(王寿))  相似文献   

9.
《公路》1965,(11)
河南省交通厅为了改善提高公路路面技术状况和降低养护成本,根据交通部关于推广渣油路面的指示,今年抽集部分养路经费,大量修筑渣油表面处治及沥青路面。目前为止已完成渣油表面处治238公里,沥青表面处治50公里,沥青——渣油砾石混合料路面36公里,共计完成324公里。这些路段分布在河南省中部、东部和南部的缺乏砂石地区,均系交通干线。行车密度每昼夜一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沥青路面早期易出现微裂缝、坑槽等水损害病害,采用有机硅、改性乳化沥青、CAP及TIT含砂嵌固等几种不同的雾封层材料进行预防性养护处治,并对处治后的效果进行了跟踪观测及演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实施雾封层养护处治后,路面封水效果良好,构造深度变化不大,路面破损状况整体均呈先下降再缓慢上升的趋势,抗滑性能影响不一。四种封层养护措施的相对优劣顺序为:TIT含砂嵌固CAP改性乳化沥青有机硅。  相似文献   

11.
邯郸专区在1958年修建沧(县)岐(口)线沧黄段泥结碎石路面,全长45公里,路面宽度5.5米,底层虚铺厚度为9.6厘米,压实厚度为8厘米;面层虚铺厚度为7.2厘米,压实厚度为6厘米,磨耗层2厘米。其中用平地机拌和的底层长度为23.61公里,面层拌和长度为2.5公里,另外开挖路槽2.35公里。平地机拌和对路面材料铺设方法的关系很大,起初参照拌和级配路面的方法,将材料按试验计算厚度,在5.5米路槽中铺成了3.5米宽,但拌和后的情况均匀性不  相似文献   

12.
以沥青或道路渣油铺设的黑色表面处治作为现有砂石路面的一种养护技术措施,已在全国许多地方,特别是在北方缺乏砂石材料地区推广,获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旧有道路上作处治层铺筑前,进行综合技术调查是保证工程质量的第一环。这种调查的目的是:为处治层设计、预算编制提供可靠依据;并为日后的观测、研究提供资料。现将我们这两年来的工作内容、方法列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农业的大发展,公路运输任务日趋繁重,过去几年修建的泥结碎石、级配砾石中级路面以及碎砖等低级路面,显然不能满足交通量发展的需要。因而在逐步提高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旧有路面结构层,并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予以改建,是贯彻总路线多快好省的体现。改建以加宽加厚(补强层)旧有路面,或在坑坎不平旧路面上铺整平层,使其达到修筑沥青或渣油表面处治的技术要求,以提高路面使用能力。现就其施工点滴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黑色路面由于交通车辆的作用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在使用一个阶段之后往往会出现各种程度不同的病害。常见的有坑槽、波浪(搓板)、沉陷、啃边、脱皮等。这样病害将使路面平整度下降,拱度不适,宽度缩小,因而使路况下降。对这些病害的处治是当前在黑色路养护方面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用传统的方法处治,不但费工费料,劳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提高,对改善现有公路的技术状况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省、市、区均根据各该地区的具体情况,对于不少交通繁忙的和著名的文化名胜区的公路利用沥青材料进行了处治,并且在施工技术方面也获得了一些较好的经验。事实证明,现阶段采用沥青材料对现有的过渡式路面进行沥青表面处治,是可以获得满意结果的;同时,施工方法和机具设备均具有简便易行的优点,故这种路面的发展远景是可以预期的。按照规范规定,沥青表面处治系在新建或原有的黑色或非黑色路面上用沥青与矿料予以处治,并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强度;根据浇洒沥青和撒铺矿料的遍数分为单层式、双层式和三层式。沥青表面处治在黑色路面中,虽属较简单的一种型式,但其应用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16.
兰州公路总段于1964年7月开始试用道路渣油表面处治10.3公里。从目前的使用来看一般效果良好,但个别地段,出现一些不良现象,松散、脱落、拥包、干翻浆等。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分析如下: (一)松散脱落,产生坑槽与搓板。矿料与结合料结合不好,在行车作用下,产生滚动,形成浮石,浮石扫出即为坑槽与搓板。尤其在雨季或低温情况下施工(15℃以下),发生松散现象较为普遍,如兰郎路6~к+300处,呈现横向的松散,刚开始不易发现,过几天后就反应出来。其原因: (1)底层不平,用油量一样,矿料用量不一样,低多高少,才能达到铺筑层的平整,相反铺筑层厚度不一,薄处先反油,厚处不易反油,使表面松散,经  相似文献   

17.
《公路》1959,(9)
京周公路自宛平经长辛店、良乡至周口店,一段长37公里,于1955年铺筑黑色表面处治路面,由于质量不好,曾普遍发生松散脱落现象;1956年重新进行了处治。超过长时间的考验,认为效果良好。现将其技术总结摘要刊登,供各地公路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沥青路面裂缝的产生与发展会导致路面松散、翻浆、坑槽等病害的滋生,从而使路面强度明显降低,严重影响路面的使用功能.该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沥青路面裂缝深层处治方法,并介绍了其在广东省多条高速公路养护施工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0引言坑槽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一种局部破损病害,它不仅会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的舒适性,还会大大削弱坑槽周围路面结构的强度,引起渗水。如不及时修补坑槽,在交通载荷和雨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局部破损会很快扩大,降低路面使用性能,严重危及驾驶人员的安全,并造成养护费用的增加。因此,路面坑槽修补是最常见、最基础的养护作业。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方形坑槽,在《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中,也提出了"圆坑方补"的要求。然而,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坑槽形状对修补质量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影响,为此针对不同坑槽形状进行以下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20.
顾元虎 《公路》1989,(4):7-12
马达加斯加4号公路是我国承包该国的第一条公路,它是一条老路路面的翻修工程,全长50多公里。原来为沥青混凝土面层,基层质量差,无底基层,路面仅3~4m宽,坑槽遍布全路。根据标书要求,路面翻修任务为:底基层为15cm厚的天然砂砾,基层为15~20cm厚的级配碎石,面层为4~8cm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加宽至5.5m,底层加宽至6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