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邢永强 《隧道建设》2006,26(5):28-30,46
德商高速公路(河南范县段)位于豫东北黄河泛流冲积平原,该区地震活动频繁,地基饱水的粉、细砂层较发育。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标准,通过标准贯入试验分析了路基在埋深15m内的地基具有发生砂土液化的可能性,计算了液化指数,划分了液化等级,并对路基处理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崇明岛地处长江口,地势平坦填筑高速公路路基所需的土源匮乏,长江口地区细砂来源丰富,若能结合航道疏浚产生的细砂作为路基填料则为生态岛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该文阐述了长江口细砂特定的物理力学特性,并且针对其区别于其他路基填料的特性提出设计要点,为土方匮乏区域路基填料的选择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高速公路工程中,大面积采用长江口细砂作为路基填料尚属首次。介绍了长江口细砂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的主要施工准备、主要施工步骤和方法,以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滨海地区细砂路基在施工期降雨入渗作用下是否存在淤塞现象,揭示其淤塞机理,自主设计并构建用于验证细砂填料渗流-迁移-淤塞现象的模型试验系统装置;考虑滨海细砂路基砂芯结构的压实状态、湿度状态以及降雨条件等因素,采用模型试验系统装置,研究分别采用细砂和含细粒土细砂这2类细砂路基填料压实成型的砂柱在不同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下各层位的渗透性、颗粒级配以及湿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足够大的降雨强度以及相应的降雨历时条件下,入渗水流将引发滨海细砂路基淤塞现象;整个砂柱以及下层砂柱的渗透系数最终呈现出稳定降低的趋势,上层砂柱的渗透系数最终呈现出大致趋于稳定的趋势;砂柱最上层细砂填料细粒组含量的降幅以及砂粒组含量的增幅均为最大,砂柱最底层细砂填料细粒组含量的增幅以及砂粒组含量的降幅最大;各层砂柱的湿度呈现出从上往下增加的规律,并且砂柱中存在明显的干湿分界线;底层细砂填料的持水度明显提高,使得细砂填料的重力排水功能明显降低;细砂路基淤塞宏观上表现为砂芯排水功能衰减以及下层砂芯长时间处于高含水率状态,细观上表现为不同层位细砂粒组的迁移以及迁移的粒组对下层细砂孔隙通道的淤塞作用。  相似文献   

5.
邢永强 《隧道建设》2006,26(3):17-20
德商高速公路鄄城黄河大桥桥位区地震活动频繁,地基饱水的粉、细砂层发育。通过场地液化势宏观和微观判别,对桥区地基进行了液化综合评判,计算了桥区地基液化指数,划分了液化等级;指出砂土液化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判别,以提高液化判别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该文针对长江口细砂路基压实的技术难点,以室内击实试验为基础,结合现场施工实际,综合考虑细砂填料"多峰"特性、细砂最佳含水率和天然含水率关系、现场施工便易性等因素,明确了长江口细砂路基填筑施工含水率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细砂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海霞  凌建明  蒋鑫  谭炜 《公路工程》2008,33(3):142-146
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崇明接线工程需要大量路基填料,但该地区土源缺乏,为了节约经济、疏浚长江航道、保护周边生态环境,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原则,采用了长江口细砂填筑高等级公路路基。但目前国内对细砂用作高等级公路路基填料的适宜性研究尚欠深入。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分析长江口细砂的物理特性、力学特性和化学特性等,并对其路用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细砂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如能扬长避短,合理利用,是理想的筑路材料。  相似文献   

8.
优质路基填料缺乏是上海地区公路建设面临的严峻问题,为了避免取土对耕地、农田的破坏,长江口的细砂作为替代材料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细砂路堤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提高道路工程建设水平、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但是天然砂为散粒体材料,其力学性能与传统路堤填料有较大差异,目前在填砂路堤的应用上主要存在力学行为认识不足等问题。为此通过强度折减法与快速拉格朗日法相结合的手段,从滑动面形态与安全系数两个方面对细砂路堤进行稳定性分析。分析中考虑边坡坡比、路基高度、包边土有无及厚度等部分的几何参数和材料参数等,并通过以上分析给出细砂路基适宜结构体系设计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秦沈客运专线东部的细砂等粗粒土填筑路基不满足压实要求的机理分析,提出了满足秦沉客运专线路堤基床以下部位压实要求的细砂等粗粒土填料判别标准和物理改良设计方法,并应用于实际施工中。  相似文献   

10.
长江入海口沿岸有大量的吹填细砂,考虑用于填筑道路路基。选取入海口某港区典型砂源地3组典型细砂进行颗粒分析,发现细砂粒径集中在0.075~0.25 mm之间,其含量超过了80%,因此采用集料筛(0.15mm)进行二次筛分。结果表明,细砂粒径分布均匀,不均匀系数均小于5,级配不良。对细砂进行了小筒和大筒击实试验表明,细砂击实呈多峰特性,存在密实不敏感区,利于施工。进行CBR及回弹模量试验表明,细砂满足填筑路基材料力学性能要求。分析表明,细砂填筑路基无液化风险。  相似文献   

11.
细砂路基室内加速加载试验(APT),真实模拟了实体工程的边界条件。试验利用布设的传感测试系统,对长江口细砂路基的湿度、温度以及在车辆动载作用下的动态应变、应力与位移进行监测,获得了有效的监测数据。论文分析了细砂路基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及其力学特征的相关数据,揭示了在加速加载条件下细砂路基的应力分布规律,为细砂路基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该文针对已有的细砂路基病害,以及可能出现的细砂路基病害现象,在明确病害分类原则的基础上,对细砂路基的各种病害机理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细砂路基病害处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吉文金 《路基工程》2018,(6):103-107
砂土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路基填料,其压实特性对路基施工方式和施工质量有重要影响。随着细粒含量的增加,砂土填料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压实特性。根据现行《铁路土工试验规程》,用低液限粉土对一系列掺配不同细粒含量的细砂进行重型击实试验,研究细粒含量对砂土击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细粒含量对砂土的击实特性有显著影响,随着细粒含量的变化,砂土的击实曲线可分为三种典型类型:随机小幅波动的类直线型、横写"S"型、单驼峰型,后两种击实特性曲线的临界细粒含量约在30%;细粒含量超过30%的砂土具有良好的击实特性,可作为一种良好的路基填料。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汕汾高速公路液化砂土地基抗液化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包括砂垫层填筑,袋装砂井施工,砂桩施工,土工格栅铺设,强夯施工及路基预、超压施工。为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应严格控制加荷速  相似文献   

15.
汕汾高速公路液化砂土地基的处治与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汕汾高速公路液化砂土地基抗液化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包括砂垫层填筑,袋将砂井施工,砂桩施工,土工格栅铺设,强夯施工及路基预、超压施工。为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应严格控制加荷速率,对沉降、孔隙水压力及侧向变形进行现场观测。  相似文献   

16.
根据山区河湾路基边坡冲刷特点,建立路基边坡上填料单颗粒三维受力模式,对凹岸路基路边坡填料颗粒冲刷起动的基本条件进行理论推导。通过算例结果分析,探讨不同水流近底流速条件下的凹岸路基边坡抗冲稳定坡度。  相似文献   

17.
二灰土具有后期强度高、抗冻性能好、整体性强、造价经济等特点,在地基以及普通路基中已经得到广泛地应用,但是在高铁工程中作为路基填料应用很少。以哈大高铁皇姑屯段为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ADINA分别对A、B组土、二灰土在不同车速、不同加速度、不同轴重的条件下作路基填料进行模拟,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在不同条件下,二灰土作填料的高铁路基其竖向位移都小于AB组土路基的竖向位移,说明二灰土可以作为高铁路基的填料。  相似文献   

18.
根据在唐山大地震震害调查中公路路基工程遭受到的震害情况,分析了高速公路路基工程在砂土液化地区抗震工作的重点,提出了高速公路抗震工作的处理原则,希望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相似文献   

19.
饱和砂土在动力荷载作用下易发生液化而丧失承载能力,使路基填土遭受大规模的破坏。从饱和砂土的液化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出发,结合山西省某高速公路采用碎石挤密桩对地震液化砂土层进行处理的实践,对加固前后土体各项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以玉蒙铁路碎石桩加固处理路堤液化地基为工程背景,采用水平振动模拟地震荷载进行了碎石桩复合地基路基的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测试了不同位置的孔压,对孔压的时程、分布特点和孔压比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水平加速度为0.3g时,路堤坡脚以外地基产生液化,而路堤范围内未出现液化。采用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铁路液化地基时,需适当加宽加固地基的宽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