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苏州中心滨湖公园地下停车库为例,在方案设计阶段引入微观仿真分析技术,通过对城市CBD地区周边停车库外部条件进行多方案仿真模拟分析,实现对不同思路下道路工程设计方案的优选,为城市CBD地区畅行交通、节能交通、环保交通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2.
罗星  汤永久 《隧道建设》2012,(Z1):65-70
深圳市益田村中心广场地下停车库工程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地下停车库之一,车库设计采用中心岛法施工,车库结构抗浮设计采用抽水减浮方案。通过工程实例,全方位介绍该大型地下停车库的综合施工技术,提出大型地下停车库工程采用中心岛法与盖挖施工方法的关键技术,同时提出大型地下结构采用抽水减浮方案的施工控制要点。所采用的工法节约了工期和投资、减少了建筑材料的使用、循环利用了地下水,符合国家提倡的节约、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地下车库联络道为连接地面道路与地下车库的地下机动车集散道路,服务区域内到达交通,提高区域静态交通出行效率,缓解核心区地面人车矛盾,改善商务区地面环境品质,实现低碳交通理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城市中。地下车库联络道相关的设计标准较少,目前只有参考地下停车库相关规范和道路与公路隧道设计标准进行设计。现通过对地下车库联络道供电系统项目做一个归纳总结,并从变压器的选择,以及照明设计等方面提出思考且加以进行探讨,为以后此类的项目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杰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3):39-42,M0007
汽车的停放给城市文明建设带来一大难题,解决城市停车难,在有限的地下空间内开发建设地下停车库成为城市建设新的热点。通过介绍国内外地下智能停车库开发情况,分析探讨了地下停车库开发的制约条件,以及研究了如何结合信息化管控技术应用,最后针对问题关键提出了思考与建议,以达到指导实践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一种基于城市道路地下空间开发的集约型地下智能停车库的主要设计要点和关键技术,该种形式的停车库能作为城市公共车位配建不足的补充,较好地缓解了城市静态交通问题。分析了集约型地下智能停车库的主要构成,以及不同智能停车模式车库空间利用率、经济性、存取车行程时间、排队等候长度等,从科学角度给出了该类车库的适用范围及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6.
修建城市地下道路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方法中极其有效的一种措施,但是由于城市地下道路的规划建设往往滞后于城市的地面建设,导致地下道路匝道出入口的位置选择十分困难,改造建设成本高昂,并且压缩了有限的地面道路资源,给地面交通带来不便。为此,研究了目前城市地下道路匝道出入口设置现状,并对比埃文·马斯克的"电梯式"地下道路匝道出入口,提出一种新型地下道路匝道出入口设置方案——城市地下道路智能控制潮汐匝道。该方案可以根据交通流监控数据智能控制城市地下道路匝道出入口的开闭。通过对该方案的智能控制管理系统、推荐设计参数、升降坡道安全性验证、成本计算以及通行效率进行可行性分析,证明城市地下道路智能控制潮汐匝道出入口具有成本低、位置选择灵活、匝道通行效率高、安全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现有停车场设计大多依据规范标准进行设计,在满足消防、通行等功能前提下,对车库品质和效率方面思考较少,盲目设定设计标准,导致停车场停车效率、品质与开发功能不能完美协调.针对以上问题以地下停车库为研究对象,从基础参数和条件出发,探讨停车库平面布局设计中的关键指标设计.深入探讨建筑空间和停车系统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分析各关键指标之间的联动关系,以及不同设计要素条件对停车场空间使用效率的影响,对地下停车库进行针对性的精细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南通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城市道路如何既能保证道路使用质量,又能降低工程费用的若干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道路下方建设隧道形式的立体车库,并将隧道式立体车库与综合管廊结合,既能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也能够更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提出将综合管廊与地下立体车库结合,并综合分析路下隧道式立体车库的建筑方案、结构组成、建造方法、运行流程及未来的发展,得到以下结论:利用地下空间增建路下隧道式立体车库,路面上仅保留地上出入口,占用一小块地面空间建设地下立体车库,可以进一步解决目前存在的停车难问题;采用顶管、盾构等机械自动化建设方案,对已有道路结构及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对道路通行能力影响较小,且始发井/接收井可用作立体车库的升降通道,进一步提高地下空间利用率。在国家兴建地下综合管廊的同时修建地下车库,将二者合二为一,既能够解决社会问题,也能够节省工期和成本,对城市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前言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城市地下铁道、越江隧道等地下工程的建设。如美国纽约市地下铁道四通八达,高低四层。我国人口众多,城市居民密集,不大规模地在中心城市修建地下铁道,是无法根本解决当今各大城市的交通拥挤与交通阻塞问题的。而城市地下道路与工程的建设,最安全、节约、可行的方法,是因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89.4  相似文献   

11.
陈希  陈正 《上海公路》2023,(3):1-5+216
上海市中心城区道路由于封交原因,难以及时维护,一旦发生道路塌陷事故,易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为提升道路地下空洞探测精度,评估道路存在地下空洞的风险,总结研究了近年来上海市城市道路塌陷的典型案例,并汇总分析了国内现行城市道路塌陷的相关规范与标准,探索出了一整套可落地实施的地下空洞预判流程。结论如下:地下空洞的成因可主要归纳为地下管线渗漏、环境因素作用、地下施工干扰三类;预判指标可选取施工干扰、道路现状、地面荷载、岩土体条件、水环境条件、地下管线管龄、地下管线材料、地下管线类型、管线埋设方式、管线管径等;预判步骤可分为评估段划分、因素指标获取、线性加权、地下空洞等级划分四步。指导了道路地下空洞预判方法的进一步探索,最终实现地下空洞探测工作的高效化、精确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南通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城市道路如何既能保证道路使用质量 ,又能降低工程费用的若干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介绍钱江新城两翼———“城市阳台”、城市阳台的组成及其定位、之江路下穿、管廊、地下停车库及地面休闲区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4.
针对重庆市渝中区交通吸引力强,路网等级、密度严重不足,地形条件差、建筑物密集,道路新建和拓宽受到严重制约的特点,提出一个充分利用渝中区良好的地质条件解决渝中区汽车交通的有效办法-修建渝中区地下快速通道.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城市核心区停车问题,提出井筒式地下车库自下沉沉井建造技术,充分挖潜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建设地下立体停车库。该技术采用“装配式+自下沉沉井”技术施工,将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和自下沉沉井工艺相结合; 采用工厂标准化生产预制片,质量可靠; 现场拼装,减少混凝土浇筑施工量,有效节约工期。整个沉井施工过程无放坡、占地小、无需大型设备、施工速度快、安全性高、噪音小,对周边建筑和管线影响小。该技术已在工程实践中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城市内涝频繁出现,为防止周边地面雨水等汇入倒灌地下道路造成损失,城市地下道路的排水驼峰设置越来越受瞩目。本文合地下道路建设经验,分析排水驼峰的设计要点,总结设置排水驼峰后与周边衔接细节,同时若因纵断面布置限制,驼峰高程难以达到要求时,提出地下通道排水应考虑的其他措施,以便最大限度的发挥地下道路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道路及机场工程中一些常规的现场探测方法已相当落后,迫切需要新的技术手段予以改进。在简要分析地质雷达探测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若干工程实例,说明地质雷达可以有效地用于路基勘察、地下管线与障碍物探测、路基路面病害调查以及工程质量检测等,并具有快速、简便、直观、无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域辽阔,多山岭重丘,山区道路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交通、水利、水电、采掘和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等对隧道工程在数量、质量和难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系列的城市地下工程、深埋管道工程、大跨度公(铁)路隧道的修建,大大促进了隧道施工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城市道路下方带状地下空间是轨道交通、地下道路、综合管廊及地下物流等市政设施的主要敷设载体。为了提高此类带状地下空间的高效、集约化利用,以国内某新区的开发建设为例,将地下道路、综合管廊、地下物流等设施进行集约化共建方案研究,并通过对共构体的横断面、平面接口、纵断面及关键节点进行详细设计,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地下市政设施的共建技术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2014年,浙江省杭州市计划开发地下空间500万m^2,其中新开工300万m^2、完工200万m^2,同时,建成地下停车位3.5万个,其中主城区建设3万个。在这些地下停车位中,很大一部分属于房屋项目的配建车位。去年实施的《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明确要求,公共租赁住房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设置至少一层地下车库作为公共停车库,公共停车位数量不少于总户数的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