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膨胀性围岩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增波  沈峰  丁洋 《公路》2011,(6):218-222
膨胀性围岩具有吸水膨胀、失水干缩、变形量大、易受扰动的特性,隧道施工时如果措施不当,将对支护结构造成破坏.以湖北宜巴高速公路凉水井隧道施工为例,分析膨胀性围岩隧道施工的技术难点和关键点,总结膨胀性围岩隧道的施工方法、工艺和施工技术措施,从而确保施工安全和隧道在运营阶段的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2.
根据新建高层建筑与邻近既有轨道交通隧道两者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采用有限元分析与监控量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隧道在基坑开挖和高层建筑修建后产生的附加内力和变形。通过监测隧道结构各测点位移在施工过程中变化量和变化速率,将有限元计算结果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隧道运营工作状态作出相应判断。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围岩处于稳定状态,结构变形满足限值条件,高层建筑建设对轨道交通正常运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寒区隧道结构抗防冻试验研究及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红强  何川  李永林 《公路》2006,(2):184-188
高寒地区修建交通隧道的主要技术难题是隧道主体结构尤其是洞口带的结构抗防冻能力、运营期间的安全性及结构的长期寿命等问题。根据鹧鸪山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隧道主体结构及围岩温度的现场测试研究,得出了隧道区环境温度、隧道结构体和围岩的温度场变化规律,并结合结构和围岩的热力学试验,对围岩及隧道结构的温度场分布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分析3种不同保温材料的隔热保温性能,从而为隧道的抗防冻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是影响黄土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帷幕注浆技术能够有效阻断地下水的来路,并起到加固围岩的作用,利于隧道洞身稳定,是确保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的有效措施。针对太平隧道土质围岩含水量大及隧址地层存在空洞裂隙等不良地质状况,重点介绍洞内及地表帷幕注浆整治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应力场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力学特征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体内部的初始应力及隧道开挖后的围岩应力是隧道工程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不同应力场软弱围岩公路隧道施工的力学特征,建立有效的有限元模型,采用不同加载方式,模拟不同应力场,对软弱围岩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围岩位移和应力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范围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衬砌结构的受力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应力场决定了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塑性区的大小和位置,这也就决定了隧道施工中重点监控的位置;在不同应力场隧道开挖完成后,拱上20 m水平面围岩竖向位移、拱上中心线围岩竖向位移及仰拱底围岩竖向位移随着侧压力系数的减小而明显增大,拱腰处围岩水平位移则随着侧压力系数的减小而明显减小;应力场对衬砌结构的内力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6.
以兰渝高速铁路某砂质围岩隧道为工程依托,针对砂质围岩的工程特性,施工中采用水平旋喷超前预加固措施,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结合围岩压力及拱架应力的监测资料,分析砂质隧道围岩压力的分布情况以及初期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水平旋喷超前预加固后,初期支护结构的安全度能够满足要求,更有一定的富裕度,可为砂质围岩隧道的优化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浅埋段隧道的特殊性,对结构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以确保隧道在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的安全。为验证隧道衬砌结构设计的安全可靠,以西藏珠角拉山隧道V级围岩浅埋段为例,采用荷载结构法(考虑地震荷载)进行结构分析验算,通过安全系数验证结构的强度,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周凯 《公路与汽运》2010,(1):139-142
以雪峰山隧道进口小间距隧道工程为例,采用机械配合人工进行施工,分析了小间距隧道施工技术难点和关键点,总结了小间距隧道施工方法、控制技术和施工措施;提出采用综合技术和措施,充分保护并利用围岩自身承载能力,使围岩和支护共同作用,确保工程的施工安全和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9.
大断面公路隧道浅埋段地质条件多变,结构受力复杂;加之处于层间结合力差的滇中红层地区,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极易发生围岩坍塌、失稳,支护变形、开裂等灾害影响。考虑隧道施工过程及运营期间的安全性和结构耐久性,应根据隧道所处地质环境选择合适的施工工法;本文工程背景为宜石公路昆明段山冲箐隧道,借助Midas GTS/NX有限元软件研究V级围岩条件下不同开挖工法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RD工法在V级围岩段施工时,隧道右拱腰处水平位移值最小;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时,隧道左拱腰位移、拱顶沉降以及围岩塑性区分布范围较小;基于不同工法结果对比,建议在类似工况中采用双侧壁导坑法。  相似文献   

10.
王建  黄鹏  朱明明 《公路交通技术》2011,(3):114-118,124
平面交叉段隧道结构由于支隧道的存在,使得平交段结构受力复杂,围岩应力集中程度高等,给施工增加了很大难度。为了解特大断面平交段隧道的稳定情况以及施工中安全控制事项,以四川省某水电站场内交通工程的一处特大断面隧道平交段进行建模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平交口的施工是整个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支隧道开挖后对主隧道围岩的影响主要...  相似文献   

11.
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过程的监控量测数据分析以及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软弱围岩中结构面产状对隧道施工的不利影响,即使在大倾角的情况下,受软弱围岩岩石抗压强度低、胶结程度差等不利影响,隧道开挖受到地质构造的非对称围岩压力,在隧道拱腰易造成大变形及侵限的危害;结合隧道大变形及侵限的原因分析,对隧道的支护参数、开挖方法、施工工序等制订专项处理措施,对锁脚锚杆的施工工艺进行优化,经工程实践证明,处治效果良好。结合工程实践和分析,对隧道勘察及围岩划分、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动态设计及施工注意事项提出建议,对类似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勘察设计及施工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围岩稳定性和结构安全一直是富水区山岭隧道修建过程中的热点问题,长期受到学术界和工程界的关注。以罗汉坡公路隧道穿越F5富水断层为依托,建立三维流固耦合数值力学模型,模拟施工全过程,研究围岩变形特性、力学响应、渗流场、能量集聚,以及衬砌结构位移。研究结果表明:掌子面前方围岩出现高水压积聚现象,应进行超前1D(D为隧道跨度)钻孔排水,降低掌子面前面水压集聚程度;掌子面前方有效影响挤出变形的距离为0.5D。由于断层及其前后围岩刚度差异,衬砌沿纵向发生不均匀变形,断层前、后10 m范围内衬砌应加大配筋,防止结构压剪破坏,提高衬砌整体稳定性及降低运营阶段风险。研究成果直接指导罗汉坡隧道F4断层的施工,也可为今后富水地层类似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冯帅  寇宝文  卢晓玲  吴明先 《公路》2022,(5):251-257
神座特长隧道长约5.5 km,隧址区属高原寒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隧址区地层岩性主要为变砂岩、板岩,隧道进洞80 m后,洞内围岩开始进入更强的变质岩层中,出现千枚化,含水量较高,围岩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发生泥化,在隧道初期支护完成后,现场监测发现隧道水平方向收敛严重。针对软岩隧道内出现的围岩遇水软化、泥化、洞内较大变形、局部坍塌等危害,根据现场施工过程中监测到的隧道内围岩变形程度及变形速率,结合高原地区施工方面的一些实际情况,参考多个项目工程实践经验,从多方面论证比选,在施工过程中对神座隧道支护参数做出动态调整,确保隧道施工及后期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4.
隧道涌水对围岩特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谋  刘维宁 《隧道建设》2008,28(2):143-147
地下水渗涌是影响隧道施工及建成运营的一个重要因素,隧道涌水引起力学、物理和化学作用,并影响围岩水力学和变形特性。隧道涌水将导致强度降低、膨胀、变形,以至于围岩失稳破坏。以长大深埋特长隧道为例,在分析隧道涌水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与现场监测,系统分析隧道涌水对围岩特性的影响,包括强度、围岩变形、膨胀性等。结果表明,隧道涌水量越大、岩体越破碎,其对围岩特性的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15.
张健儒 《隧道建设》2014,34(8):749-753
如何在软弱围岩地质条件下安全快速地修建长大隧道是当前隧道工程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尤其是当隧道穿越高地应力软弱围岩时,常常形成大变形等地质灾害,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和进度。通过对软弱围岩工程地质特性、软岩隧道变形机制及变形控制基本理念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工程实例提出软岩隧道支护结构安全稳定性评判标准及施工应采取的相应对策。认为:1)软弱围岩隧道由于支护参数、施工方法选择不当,支护结构强度和刚度不足以抵抗较高的围岩压力时,往往会出现结构大变形和破坏;2)软岩地段初期支护承受施工期间全部荷载,二次衬砌需承受后期围岩流变产生的荷载,软岩隧道衬砌应通过增设钢筋、加大厚度等方式增加结构强度;3)超前支护与加固技术可提高围岩的自承能力并减小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荷载,且应当成为当前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4)在高地应力山岭隧道方面,应进一步开展施工阶段地应力测试,以利于针对性地选择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  相似文献   

16.
管鸿浩  苏辉  杨世武  胡忆  莫阳春 《隧道建设》2017,37(12):1529-1535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中的深埋围岩压力公式没有考虑隧道拱部围岩本身的承载作用以及超前预支护作用,荷载计算结果偏大。为验证深埋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实际承受的围岩压力荷载,以蒙华铁路三门峡至荆门段现场监测数据为依托,通过分析围岩变形监测资料,探讨蒙华铁路隧道围岩及结构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变形行为,并采用拱顶沉降与水平收敛相结合的位移反分析法,建立荷载-结构法平面有限元模型,反演推导围岩压力荷载。分析结果表明:双线隧道反分析得出的围岩荷载为同级别按规范计算值的70.7%~76.5%;单线隧道反分析得出的围岩荷载为同级别按规范计算值的88.8%~93.1%。研究成果对蒙华铁路隧道现场施工和优化支护结构设计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希望能对以后类似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隧道工程作为一种特殊的工程结构体系,隧道一经在地层中开挖,地层中的原状力学便会被打破并进行调整,应力的释放与调整必将导致围岩的变形,而这个变形在时间与空间上都有着相对独立的特性。隧道的这种变形正好体现了隧道围岩及隧道支护的工作状态,新奥法隧道正是通过围岩及支护的变形观测来掌控结构本身的工作状态,以达到安全施工的目的。本文通过分析围岩变形的特点,结合某隧道量测剖面的实测数据,分别对围岩变形的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相分离时隧道围岩及支护的变形特性,并就现场的变形情况进行了单独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围岩及支护的协同变形有单独的时间和空间效应,其变化有相应的规律,分析结果有利于施工监控量测时对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并有助于现场施工的安全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在软弱围岩中修建隧道,围岩及隧道结构如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都遵循大变形理论,因此设计和施工都应该以"大变形"理论为指导,进行设计施工。通过大变形理论分析得出,隧道施工必须以"新奥法"隧道施工理论为指导,切实搞好隧道围岩预加固、分部、分台阶开挖,以确保软弱围岩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通过"大变形"理论为指导,加强监控量测,使得施工过程中整个隧道始终处于安全可控制状态。  相似文献   

19.
文章依据获取的监测信息,结合经验反馈和回归分析,合理确定支护时机和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及良好的经济性,有效评价围岩和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并总结出围岩和隧道结构的变形和受力变化规律,为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柏署  杨雄  李雨哲  龚峰  阳军生 《隧道建设》2022,42(3):478-486
针对软弱围岩条件下大跨度多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荷载转换和施工工序复杂,施工风险高等问题,介绍观音岩四连拱隧道设计施工方法,提出“先主后辅”的施工工序,并应用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手段,分析四连拱隧道多洞施工、主辅洞开挖相互扰动下,围岩与结构的反应、现场施工工序的可行性以及支护结构的安全性。结果表明: 1)采用先开挖主洞后开挖辅洞的施工工序是安全可行的; 2)多连拱隧道施工,洞室受到的开挖扰动次数越多,结构受力越复杂,建设过程需重点关注先行洞室受到后行洞室施工扰动带来的安全风险; 3)相邻洞室间的施工扰动影响要远大于不相邻洞室。现场实施效果表明,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稳定、支护结构安全,不等跨双向10车道四连拱隧道设计及施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