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节油能源和控制环境污染,是二十一世纪人类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石油需求量急剧增加,石油紧缺和能源危机时有发生,因此汽车的节油与排放,理所当然地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普遍关注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1886年1月29日,两位德国人卡尔·木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以内燃机驱动的汽车,掐指算来,汽车已经在地球上奔跑了123个年头。以中国的汽车发展为例。1901年,中国进口了第一辆车,1992年时,中国汽车产量只有100万辆。2013年,这一数字飙升至2000万辆。5年前,国际能源机构就根据统计数字判断,世界石油的57%被消耗于交通领域。几乎与此同时,美国能源部也发布预测称,2020年以后,全球石油需求与常规供给之间将出现净缺口,而这个缺口将于2050年达到500亿桶。事实上,早于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能源危机爆发之际,为解决危机,世界上一些"远视"的大汽车厂商就已经开始研究能够代替石油的新能源汽车。但由于内燃机汽车相对新能源汽车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且随着能源危机的逐渐缓解,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与投入使用一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是世界上很多把节能和汽车管理放在第一位的地方之一. 1.在新加坡,购买汽车需道德竞买"资格证".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中国汽车业也进入发展新阶段。不久前,记者从工信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处获悉,汽车业“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正在制订中,未来五年,中国汽车业将从过去的做大规模转向做强实力。具体来看,一方面提倡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节能汽车;另一方面,提倡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来解决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工业4.0"在世界范围内刮起了一阵旋风,席卷了全球工业制造领域的意识形态。中国自然不会懈怠,于是《中国制造2025》十年行动纲领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位列十大重点领域之一。那么,中国客车制造行业、企业将会面临怎样的未来?尽管《中国制造2025》直接提及新能源汽车的部分只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寥寥一百多字,但其代表的内涵却不少。可以说,这一纲领是我国鼓励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一系列政策的延续。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全球气候变化峰会设立了节能减排时间表,中国政府承诺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措施,到2020年实现减排40%以上,已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具体措施,新能源汽车是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和减少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之一,而改变人们的交通出行方式(多乘坐公共汽车)才是降低油耗与减少碳排放的最好策略。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目标美国以石油安全为主要目标发展电动汽车,日本以产业竞争力为首要目标发展电动汽车,德国从能源效益角度发展电动汽车,中国则是从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跨越发展为目标发展电动汽车。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节能技术日益重要。为了合理利用汽车在减速滑行状态下的动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发动机变功率配气机构,具体指汽车在减速滑行状态下,控制发动机不喷油,同时排气门释压,减小发动机制动阻力,充分利用汽车惯性能量滑行更远的距离,以达到汽车节能减排的目的;并基于此原理对改装过的汽车做挂档滑行距离对比试验和车辆油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改装车辆节油率达7.72%,节油效果明显,具有推广应用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世人瞩目。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环保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将此作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明确支持的重要方向。根据出台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  相似文献   

9.
2014年6月23日,由中国道路运输协会、上海神舟汽车节能环保有限公司、上海闵行区客运服务公司等单位共同合办的“基于液力缓速节能器的城市客车节能减排运行试验研究”项目(也称“空气动力节能公交车”示范运行项目)已完成研究任务,并具备投入实际运营条件,此举也使我国液压混合动力(空气动力)客车技术的研发和戍用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0.
新能源汽车早已是业内的关注热点,客车厂商在研发混合动力客车和纯电动客车上也是不遗余力。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尤其是节能与新能源示范推广城市即将增扩为20个,新能源汽车自然市场前景"一片美好"。但在近期,节能与新能源示范推广城市——昆明在批量投放混合动力公交车前,却先批量投入LNG公交车。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国内外节能技术应用的现状,更好地采用节能技术以不断降低管道能耗,对比了近年来国内外油气长输管道在输送工艺、运行设备及新能源3个方面的各种节能技术。结果表明:油品输送减阻剂技术、含蜡原油降凝剂技术、天然气管道减阻剂技术、输油泵变频调速技术、超声波防/除垢技术以及太阳能阀室供电等技术在油气长输管道上的应用有着明显的节能效果。因此,开发并利用新的节能技术,特别是新能源技术,将是油气长输管道节能降耗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汽车出厂时,其燃油经济性基本已经被确定,本文从满足广大汽车使用者希望在现有的车辆上降低油耗、节约使用成本的角度,提出相关的节能措施,主要从操作技术(如发动机起动、汽车起步加速、换档变速及车速控制、升温及保温、汽车滑行等)和节能产品的选用及日常维护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稠油掺稀集输系统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二联所辖稠油油井多采用掺稀降黏的集输方式,稠油集输的效率成了影响油田高效经济开发的主要问题.文中围绕"节能降耗"的研究目标,针对塔二联稠油掺稀集输流程,以系统能耗最小为目标函数,以井口掺稀油量和所掺稀油的温度作为决策变量组合,建立了稠油掺稀集输系统生产运行参数优化数学模型.并用VB语言编制稠油掺稀集输系统生产运行优化...  相似文献   

14.
为确保花-格管道的安全运行,分析了降低管道进站温度进行输送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既满足生产运行要求,又满足安全停输时间要求,是完全可行的,为实际生产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对于指导油田的输油生产、管道安全运行和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贵州省江口至玉屏高速为例,介绍了沥青混合料温拌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技术优势,从造价、节能、减排三个方面重点研究了沥青混合料温拌技术与热拌技术分析比较。得出结论:采用温拌技术对路面造价影响较大,增幅达到60%~80%,节约能源消耗30%,减少有害气体排放达到50%。因此,应着力研发一种价格低廉性能良好的温拌技术,使其更广泛地应用于沥青路面建设,从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共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目前稠油采用加热输送的方式,通过对多种加热炉的比选,相变加热炉具有安全、环保、节能、高效等优点,可做为稠油输送的加热设施,并对其应用实例进行了分析.实际应用表明,该设备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该产品在油气集榆、处理等需要加热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输油管道压力自动控制系统中两种调节方式(节流调节、变速调节)的应用效果,结合肯尼亚1号线成品油管道,选用SPS软件,分别对出站控制阀节流调节和离心泵转速调节进行了模拟.得出结论:该管道在设计输量下,采用转速作为调节方式较节流调节更经济.通过对比两种调节方式下泵输出参数,分析出调速节能的原理在于提高了泵机组的能量利用率,使电机输出功率与泵扬程满足工况的要求即可,出站控制阈全开,避免了节流损失.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引导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也得到了不断提高。本文对目前新能源道路运输车辆在交通运输行业中应用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从战略规划、车辆选型、车辆管理等方面,对完善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应用的环境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保障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西部原油管道管输能耗,通过计算管道在不同季节、不同流量下的摩阻损耗,结合管道参数和输油泵特性曲线,分析得出影响输油生产单位能耗的因素包括管输流量和输油温度。进一步计算得出了不同流量和不同季节对应的输油生产单耗。结果表明,流量对输油生产单耗影响较大,西部原油管道管输流量在1 000~1 400 m~3/h区间时生产单耗相对较低;流量大于1 600 m3/h时,生产单耗随流量上升接近线性增长。而输油温度对生产单耗的影响较小,同一流量下冬季生产单耗略高于夏季生产单耗。  相似文献   

20.
Three responses that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2 emissions in maritime transport are slower speeds, larger vessels and slender hull designs. We use crude oil carriers as our illustrative example; these represent nearly a quarter of international sea cargo movements. We estimate the potential and costs in these which can all be described as capital substituting for energy and emissions. At different degrees of flexibility and time scales: speed reductions are feasible immediately when there are vessels available, though more capital will be tied up in cargo. Deployment of larger and more slender vessels to a greater extent requires fleet renovation, and also investments in ports and infrastructure. A novel finding in our analysis is that if bunker costs rise as a result of emission costs (fees, quotas), then this may depress speeds and emissions more than if they result from higher oil prices. The reason is that for higher oil prices, more capital tied up in cargo may give cargo owners an interest in speeding up, partly counteracting the impulse from fuel costs that tends to slow vessels down. Emission costs, in contrast, do not raise cargo val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