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应用于摩托车疲劳试验台载荷谱编制的主要方法,比较了现行的国内外在整车和试件方面进行疲劳载荷试验的方法,针对国产摩托车疲劳试验台及其路面谱编制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在原始数据预处理、畸点消除、载荷信号压缩方面提出了新的处理方式:采用突峰因子法消除失真信号,根据实际在压缩载荷时提出了自己的门槛值设定值,所编制的载荷谱得到了厂家的认可并已经应用于疲劳试验台中.  相似文献   

2.
在对重载货物列车钩的纵向随机压缩载荷工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按货物车辆作业过程进行车钩随机压缩载荷的变程-频次统计分析方法,拟合推断出其母体概率分布,并依此编制出车钩压缩程序载荷谱。结合此方法,编制了我国重载货物列车(5000t级)车钩压缩程序载荷谱。  相似文献   

3.
焊接转向架结构可靠性疲劳寿命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209型焊接转向架构架为研究对象,根据概率统计理论及及疲劳损伤原理,建立了结构在随机载荷谱作用下可靠性疲劳寿命的计算方法,利用实测整理的程序载荷谱和焊接接头疲劳试验数据,对该构架进行了实例计算,并将恒幅载荷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时域内准静态载荷-应力传递关系, 以载荷间互谱密度的参数作为载荷耦合作用的表征量, 基于多轴频域疲劳基本理论推导了频域内等效应力的表达式; 得到了与多轴加载等效的分立载荷系的表达式; 为保证载荷谱计算损伤可以覆盖线路实测损伤, 以应力信号自功率谱密度的0阶谱矩作为表征损伤的参量, 约束载荷对测点损伤的贡献占比, 根据损伤一致性原则, 采用NSGA-Ⅱ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载荷校准; 对国内某型地铁转向架构架进行线路测试, 获得了载荷和应力数据, 并进行了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载荷系中构架横向载荷的线路实测方差最大, 为5.08, 电机横向载荷方差最小, 为0.02;频域内考虑载荷耦合效应的损伤校准精度为1.08×10-5, 而采用时域分立谱的损伤校准精度为2.91×10-3, 频域法比时域法的校准精度提高了99.63%;频域内考虑耦合作用的载荷校准系数的综合调整倍数为31.81, 相比时域内采用分立谱校准系数的调整倍数下降了41.71%, 频域法的系数调整最大倍数为6.99, 时域法为15.68, 前者比后者降低了55.42%。可见: 频域内考虑载荷耦合作用的校准方法在误差精度上要优于时域内采用分立谱的校准方法; 频域法的系数调整比例的分散度低于时域法, 校准载荷更接近实测载荷, 校准结果可信度高; 由于校准过程中考虑了载荷间的关联性, 研究得到的载荷系可同时应用于试验台多轴加载以及仿真独立加载, 实现了2种加载方式的统一, 为构架载荷谱的建立方式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一个与载荷模拟同步进行的三峰谷计数法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蒙特卡罗方法产生伪随机数来进行疲劳载荷的计算机模拟,并基于雨流法的基本原理,对“三峡谷计数法则”作了改进,提出了一种能与载荷信号的发生同步进行的统计计数的计算机算法,这使得结构疲劳寿命的估算与疲劳载荷谱的产生的同步实现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1万t重载组合列车纵向载荷谱外推缺少载荷-次数数理统计表征的问题,采用基于核密度估计的非参数统计方法,克服载荷均值和幅值不遵循概率分布的特点.根据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建立不同外推概率下,1万t重载组合列车纵向拉伸载荷-次数-损伤和压缩载荷-次数-损伤的关系,以此实现不同概率下拉伸载荷谱和压缩载荷谱的非参数统计外推...  相似文献   

7.
估算谱载荷下疲劳寿命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估算谱载荷下疲劳寿命的工程当量等幅载荷公式近似方法。该算法只需要以等幅试验结果为基础,简便实用;同时又能够反映变幅疲劳的基本特性。试验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的估算精度及适用性优于传统的Miner法则等其他4种理论。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客车横向稳定杆支座底架连接结构的疲劳寿命,研究了输入载荷谱的获取及疲劳计算方法。利用稳定杆有限元模型建立其几何中心处应变与端部位移的关系,结合实测应变谱,计算获取端部的位移并完成核验。通过多体动力学仿真,获取稳定杆吊杆对支座的动态载荷谱,结合焊接结构SN曲线,完成稳定杆支座的底架连接结构疲劳计算。结果表明:与试验数据对比,CAE和试验测试相结合的技术方法,能够获得全面、有效的疲劳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
轻型车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开发的新车型,其零部件采用的是传统的类比和静强度设计方法,在轻量化方面有很大潜力。本文通过对EQ1030T轻型车后桥道路载荷谱的实地测量与分析研究,建立了后桥的设计和试验谱,并对后桥进行了疲劳寿命估算,为后桥的轻量化设计提供了设计谱。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高速动车组弧齿锥齿轮齿面疲劳点蚀故障,统计了点蚀故障发生的位置,并对点蚀断口进行了宏观、微观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动车组实际运行工况编制齿轮载荷谱,按ISO 10300-2-2001标准分析了齿面接触应力,利用试验台进行多工况加载试验,获得了接触面积的变化规律和趋势;确定了等效载荷扭矩下,接触区域当量圆柱齿轮与齿宽中点法线当量圆柱齿轮的赫兹接触线长度和分度圆直径,并分析了齿面接触应力与接触面积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变载荷运行工况下,从动齿轮锥齿小端凹面为常接触区域;在等效扭矩载荷下,实际接触区域偏离齿宽中心线,当量接触线长度和分度圆直径小于理论计算值时,实际接触应力(972.23 MPa)大于理论接触应力(777.26 MPa),将等效扭矩载荷下齿轮凹面接触区域调整到齿宽的中部是解决齿轮点蚀故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