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通过PLAXIS有限元模拟,分析了有无加筋、加筋间距、老路基开挖坡度、格栅强度等因素对拓宽路堤的影响。结果指出:拓宽路堤中采用土工格栅加筋,合理确定加筋间距和强度,可以显著提高拓宽路堤的稳定性;旧路堤的开挖坡度对新路堤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在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实际情况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2.
土工格栅在加筋技术中应用非常广泛,合理的设计方法是保证结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的重要前提。通过PLAXIS软件建立基于强度折减法加筋陡坡路堤模型,分析加筋陡坡路堤的安全系数。结果表明,随着筋材间距的增加,加筋陡坡路堤的安全系数会逐渐减小;边坡高度越高,边坡则越不稳定,安全系数越低。  相似文献   

3.
采用Plaxis程序建立了土工格栅加筋陡坡路堤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陡坡路堤边坡坡比、路堤高度、筋带间距及筋带参数等因素对陡坡路堤稳定性的影响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对加筋陡坡路堤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数值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土工格栅加筋陡坡路堤不但能降低路堤的总竖向沉降量,减小路堤的侧向位移,确保陡坡路堤稳定性,还能显著提高路堤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4.
针对非均质软土地基上土工格栅的加筋效应进行了二维及三维有限元对比分析,阐明了这2种方法各自的适用性.随后对加筋层数、加筋位置、加筋间距、软基模量及路堤填筑速度进行了系统的三维敏感性因素研究.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路堤及路面施工引起的地基变形主要发生在软弱土层中,且其最大值位于软土层中部;铺设在路堤底部的、相距为0.25 m左右的2层土工格栅对于路堤及软基的加筋效果最佳;为了减小工后变形,需要减缓路堤的填筑速度,就本文描述工况而言,比较合理的路堤填筑速度为2.5cm/d左右.上述研究成果有助于优化软弱地基上加筋路堤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5.
土工格栅加筋粉煤灰路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模型路堤在双向土工格栅和相同边坡坡比下,研究了加筋路堤性能变化,提出了最佳加筋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加筋能大幅提高路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并得出了土工格栅埋在粉煤灰中的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高路堤陡边坡加筋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对比分析了某高路堤加筋和未加筋两种情况下的位移及应力水平,结果表明加筋能够较大幅度地减小堤身侧向位移及竖向沉降,有效地抑制塑性区的开展。说明高路堤采用土工加筋技术是经济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探讨软弱土(ψ≠0)地基加筋路堤稳定性分析方法.针对传统分析方法因对加筋材料的加筋作用估计不足,导致计算结果过于保守问题,文中在充分考虑加筋体的加筋作用下,提出了加筋路堤稳定性分析新的改进分析计算方法,并同时提出采用演化算法搜索临界滑动面和最小安全系数.算例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加筋路堤稳定性分析方法与工程实际情况吻合较好,而且混合演化算法能有效地搜索到路堤所有的临界滑动面.  相似文献   

8.
探讨软弱土(ψ≠0)地基加筋路堤稳定性分析方法.针对传统分析方法因对加筋材料的加筋作用估计不足,导致计算结果过于保守问题,文中在充分考虑加筋体的加筋作用下,提出了加筋路堤稳定性分析新的改进分析计算方法,并同时提出采用演化算法搜索临界滑动面和最小安全系数.算例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加筋路堤稳定性分析方法与工程实际情况吻合较好,而且混合演化算法能有效地搜索到路堤所有的临界滑动面.  相似文献   

9.
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加筋路堤边坡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荷兰土工有限元软件PLAX IS,建立了未加筋路堤、等间距加筋路堤和不等间距加筋路堤三种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路堤在三种情况下的稳定安全系数、坡脚水平位移、路堤中心地基与路堤顶部的竖向位移,并比较三种模型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土工格栅加筋高填方黄土路堤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清 《公路》2007,(8):115-118
为了提高黄土路堤的稳定性,防止湿陷性沉降的发生,以土工格栅为加筋材料,在宁夏银古高速公路辅路K13 150~K13 210的填方路段进行了原型试验,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最佳加筋位置的合理计算方法,并对高填黄土路堤的加筋设计方案进行了扩展研究,认为对黄土路堤加筋,能有效提高其整体稳定性,减少或避免湿陷性沉降,分析结果可为加筋黄土路堤的设计和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探讨软弱土(φ≠0)地基加筋路堤稳定性分析方法。针对传统分析方法因对加筋材料的加筋作用估计不足,导致计算结果过于保守问题,文中在充分考虑加筋体的加筋作用下,提出了加筋路堤稳定性分析新的改进分析计算方法,并同时提出采用演化算法搜索临界滑动面和最小安全系数。算例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加筋路堤稳定性分析方法与工程实际情况吻合较好,而且混合演化算法能有效地搜索到路堤所有的临界滑动面。  相似文献   

12.
路堤软基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晓军  孙亚琦 《公路》2004,(5):10-13
详细分析了路堤软基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筋处理路堤软基采用承载力分析模式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3.
周滨  凌天清 《公路》2012,(2):73-78
根据佛开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建设特点,对佛开高速公路拓宽加筋陡路堤设计方案进行离心模型试验,确定该设计的安全可靠度.通过不加筋和加筋拓宽路堤模型试验,对比分析加筋对拓宽路堤位移的影响,获得加筋路堤稳定性的增强幅度.改变加筋层的间距,寻找加筋间距对路堤变形的影响规律,确定合理的加筋层间距.  相似文献   

14.
以宜-巴高速公路某加筋土路堤断面为研究对象,结合现场监测数据,采用弹塑性有限元计算程序对加筋土-锚杆组合支护结构的变形受力特性进行研究,并针对筋材刚度、加筋间距、坡后锚杆连接与否等因素进行参数分析。主要研究结果表明:加筋土路堤中相邻阶梯水平位移变化幅度较大,且坡后台阶处出现较大不均匀沉降,需保证此处填土的压实度;加筋土路堤最大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随着筋材轴向刚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加筋间距的增加,加筋土路堤的安全系数相应减小,各加筋体承担的荷载不断增大;锚杆与加筋体连接情况下最大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均较未连接的情况要小,安全系数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土工格栅加筋陡边坡路堤位移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为了解土工格栅加筋陡边坡路堤的位移特性,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和土工格栅应变的现场观测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土工格栅加筋路堤横断面位移分布和路堤中土工格栅应变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发现在边坡坡脚浸水的情况下,加筋模型有绕边坡坡脚倾覆的趋势,倾覆趋势随加筋密度的增大和边坡坡度的增大而增大,而不加筋路堤边坡发生了滑塌,表明土工格栅的加入提高了路堤的整体性.在边坡坡脚浸水的情况下,地基土体在边坡坡脚附近的推移以及在路堤下部的沉降是路堤破坏的主要原因,有无加筋、加筋密度和边坡坡度对地基土体位移的分布特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为真实反映加筋桩承式路堤的土拱效应,采用三维球形土拱假设,建立了一种路堤荷载和均布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土拱效应分析方法。基于Hewlett土拱分析方法推导了无加筋体时路堤荷载和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桩土荷载分担表达式;对于加筋桩承式路堤,依据桩帽顶部加筋体沉降的特征,将加筋桩承式路堤分为2个部分,采用不同的沉降假设分别建立其竖向平衡方程,求得桩帽顶面和桩间土表面对加筋体的支撑力;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和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采用参数分析法对影响土拱效应的主要因素进行等级评价。结果表明:加筋体抗拉强度对桩土应力比以及加筋体拉力均具有很高的影响等级,研究结果能够为分区域铺设加筋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双向土工格栅处理桥头跳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有限元法对利用双向土工格栅加筋桥头路堤,从而控制桥头跳车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加筋层间距对桥头路堤的沉降、竖向附加应力分布、土工格栅的拉应力和拉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以合理的方案对桥头路堤作加筋处理,可以有效控制桥头路堤的沉降,并使得桥台与路堤间的沉降能平顺过渡,为控制桥头跳车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对于桩承式加筋路堤,加筋改变了路堤底面的变形形态,不可避免地将对路堤变形模式与土拱效应产生影响。为了深入分析加筋的影响,利用开发的多沉陷门(Multi-trapdoor)试验装置和椭圆钢棒相似土填料,开展未加筋桩承式路堤试验并得到不同参数组合下存在的3种变形模式,选取3种变形模式的代表性试验,开展相同参数条件下的加筋试验以及4种不同填料高度和3种不同加筋刚度的桩承式加筋路堤试验。通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和自制三点式载荷计准确测试得到全场位移及桩顶和桩间土压力。结果表明:加筋后,未加筋桩承式路堤的三角扩展型和塔形升高型变形模式转化为同心椭圆扩展模式,等沉面模式转化为同心圆等沉模式;2种变形模式之间转化的临界高度为1.5倍桩间净距,但等沉面的高度仅为67%的桩间净距;加筋对土拱效应发挥起到了双重作用,一方面,加筋减小了差异沉降,导致土拱效应发挥程度降低,另一方面,加筋改变了路堤变形模式,为"同心圆"土拱提供了稳定的拱脚,使得土拱效应发挥程度提高;在填料高度低,加筋刚度高的情况下,土拱效应发挥程度进一步降低;而填料高度高,加筋刚度低时,土拱效应达到了充分发挥所需的差异沉降,加筋对土拱效应有提高作用;张拉膜效应发挥程度随加筋刚度增大而提高,且随着桩间土下沉而提高,导致土拱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19.
将土工格栅作为加筋材料铺设于黄土路堤中能够有效改善路堤的变形特性,提高路堤的稳定性。通过一系列土工试验,研究了山平高速公路黄土路堤填料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交通荷载作用下黄土路堤在未加筋和加筋两种工况下的变形特性;研究了筋材布设方式对黄土加筋路堤的影响,并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土工格栅能够有效减小黄土路堤顶面沉降、不均匀沉降和侧向位移;当格栅铺设层数相同时,等间距铺设的效果要好于非等间距铺设;荷载大小、填土参数、筋材参数对加筋路堤工作性状影响较大;筋土界面似摩擦系数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土工格栅加筋陡坡路堤设计参数对稳定性的影响,以G216线民丰至黑石北湖公路项目土工格栅加筋陡坡路堤工程为例,借助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实现土工格栅加筋陡坡路堤的建模,研究路堤构造形式、填土参数、筋材参数对路堤最大水平位移以及路堤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填土黏聚力、内摩擦角以及土工格栅弹性模量越大,加筋路堤最大水平位移越小,路堤整体稳定性越好;对于高陡坡路堤,可以通过路堤分级的形式对路堤进行加固;"上疏下密"型布筋方式比"中间密"型以及"均布"型更能有效限制路堤的水平位移;在加筋陡坡路堤设计时,建议土工格栅的弹性模量不低于7 MPa,筋材布设层间距不大于60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