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某小型纯电汽车怠速开空调时存在轰鸣声问题,运用频谱相关性分析、振动噪声源传递路径分析、CAE仿真分析等手段,找到了车内产生轰鸣声的原因,是由于开空调后压缩机在3800rpm,频率在63Hz附近振动较大,通过电驱动力总成后悬置Z向传递至车身与车内声腔模态耦合,产生轰鸣声;最后牺牲空调系统制冷性能,通过降低压缩机最高转速至3400rpm,使压缩机激励转速与整车声腔模态解耦,最终解决该问题。  相似文献   

2.
某1.5T SUV车型在开发过程中,发现在加速工况下,车内存在3000r/min、3600r/min的轰鸣声,严重影响主观感受。经过排查试验,确定问题原因为排气系统热端模态被激发,振动通过吊钩传递到车身,引起车身局部钣件共振,最终引起车内轰鸣声。利用CAE分析制定优化方案并进行实车验证,经过验证,加速轰鸣声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明了乘用车车内轰鸣声的产生机理,并介绍了轰鸣声的分析与控制方法。文中按照"激励源-传递路径-响应"的分析思路,对某SUV车型的车内轰鸣声进行了详细的试验与分析,找出了该车车内轰鸣声的主要问题。针对该车高转速车内轰鸣声过大的问题,重点分析了前减振塔及加强横梁、前围防火墙、前风挡玻璃对其车内轰鸣声的影响程度。通过优化前围与前风挡玻璃支撑刚度,降低车身振动,有效地缓解了高转速段的车内轰鸣声问题。通过本文的试验与分析,为高转速段车内轰鸣声的改善提供了成功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具有较大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车型加速过程中的低频轰鸣声,对噪声信号和车身板件的振动信号进行了互相关分析,确认后盖振动是引起驾驶员位置轰鸣声的根源.经过对传递途径的减振处理,即采用弹性锁扣板代替刚性锁扣板,使得1 250r/min时轰鸣噪声的峰值下降了7dB(A),提升了乘坐舒适性.研究结果表明,互相关分析是车辆噪声诊断中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5.
某SU V在加速过程中当发动机转速在1880rpm时存在明显轰鸣声,该转速段附近为常用转速段,严重影响乘客主观感受及车辆品质,通过试验与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噪声源及传递路径(空气和结构方面)对轰鸣声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验证,确认该轰鸣声受排气系统、车身侧围钣金件和后背门模态共同影响,综合考虑可实施性与成本,逐一解决,达到消除轰鸣声的效果。通过试验与仿真分析,为低转速车内轰鸣声的解决提供实际的有限措施,具有较大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某前置后驱轿车高速行驶时车内后排出现的轰鸣声,从激励源、传递路径和响应三个方面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论证了变速箱标定、排气消音结构、传动系动不平衡、后副车架衬套隔振和车身局部结构对轰鸣声的影响,制定了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使轰鸣声降低8dB(A),主观评价轰鸣声消失。  相似文献   

7.
声品质作为体现整车舒适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针对某纯电动汽车用空调箱轰鸣声产生的机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CFD仿真分析、半消音室近场测量验证、主观评价等,确定空调箱内部流道产生涡流是引起轰鸣声的主要原因。通过空调箱内部流场优化,使空调箱轰鸣声得到改善,提高了空调箱的声品质。试验验证及主观评价结果表明,此轰鸣声优化方案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参考与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卡车在45km/h附近行驶时车内有轰鸣声现象,本文运用频谱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模态测试分析的方法识别了车内产生轰鸣声的激励源与机理。通过优化传动轴的结构,改变传动轴振动的传递路径,车内轰鸣声降低明显;主观评价可以接受,为解决该类问题提供了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9.
根据轰鸣声产生的机理,分析了某型轿车乘坐室内轰鸣声的特性、发动机隔振特性、乘坐室各壁板的振动特性以及顶棚模态试验和空腔声学模态,明确了该轰鸣声主要是由发动机二阶振动通过悬置传递到车身,并激励乘坐室顶棚结构振动和空腔声学模态耦合所致.提出了采用加强顶棚刚度来改变顶棚结构振动的固有频率并抑制其振幅的方法,以此削弱耦合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控制轰鸣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物流时效性加快,大马力牵引车需求日益增加,动力系统引发的振动噪声也随之加剧。本文基于试验与仿真结合的方法对某牵引车在1000~1100r/min严重轰鸣声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对结构噪声及辐射噪声排查分析,排除了结构传递贡献,确认问题机理为排气系统辐射噪声耦合驾驶室前顶盖模态引发轰鸣声。该牵引车排气系统增加副消音器可消除该轰鸣声。该问题解决思路对此类轰鸣声故障排查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消除进气系统带来的车内噪声问题,运用传递路径分析方法,“源-路径-响应”的分析思路,总结了进气系统噪声问题的传递路径,结合某轿车进气系统轰鸣声问题的改进,发现结构传递路径和空气传递路径对该进气轰鸣声均有重要贡献,通过降低空气滤清器安装点橡胶软垫的硬度和加强安装点车身侧支架,可有效降低车内轰鸣声。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介绍了单自由度粘性阻尼系统动刚度理论和计算方法,提出通过增加结构局部刚度减少车内噪音的观点,并以某车为例,通过试验发现该车后排轰鸣音问题,利用CAE分析方法找到导致该轰鸣音问题的原因,提出在排气管中通道两侧安装加强板以增加局部刚度的几种NVH优化方案,通过CAE方法分析各种优化方案的动刚度和固有频率,最终确定最佳方案,较好的解决了后排轰鸣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按照"源-路径-响应"的NVH控制分析方法,分析了怠速车内轰鸣音的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逐步对"源"、"路径"、"响应"进行了测试与分析。问题车"源"的振动噪声与商品车一致,"路径"传递比商品车差,但其不是主因,客户对"响应"本体做了结构更改,导致前围顶盖怠速共振且与改变的车内声腔模态发生声固耦合,加剧了轰鸣音。结合客户车辆现状,只能通过增加前顶盖横梁、增加补强材来提高前顶盖局部模态,避免共振,改进后期验证效果较好,满足客户诉求。  相似文献   

14.
某微型客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高转速时驾驶室产生共鸣声,车身有严重的振动现象。NVH测试结果显示发动机右悬置支架Z向动刚度偏低。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发动机右悬置进行动刚度分析,基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度匹配原则和结构参数敏感性分析,并考虑装配及焊接工艺等因素,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改进方案。改进方案装车后NVH测试结果表明车内噪声明显降低,发动机转速为3 315 r/min时降了4.3 dB,3 671 r/min时降了10 dB,3 860r/min时降了4.5 dB,车身振动主观感觉亦有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5.
In an attempt to reduce idling vibration and booming noise in automobile engines, the authors have developed an engine mounting system we call the ACM(Active Control engine Mount) system. Comprising a pair of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and hydraulic mounts, the system incorporates an adaptive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the synchronized filtered-X LMS (SFX) algorithm. The crank angle pulse signal is detected as the 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the force transmitted to the car body through the engine mounts is detected as a residual signal. Application of the ACM system to a vehicle with a transversally mounted four-cylinder engine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reduced idling vibration and booming noise.  相似文献   

16.
Development of an Active Control Engine Mount System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 an attempt to reduce idling vibration and booming noise in automobile engines, the authors have developed an engine mounting system we call the ACM(Active Control engine Mount) system. Comprising a pair of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and hydraulic mounts, the system incorporates an adaptive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the synchronized filtered-X LMS (SFX) algorithm. The crank angle pulse signal is detected as the 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the force transmitted to the car body through the engine mounts is detected as a residual signal. Application of the ACM system to a vehicle with a transversally mounted four-cylinder engine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reduced idling vibration and booming noise.  相似文献   

17.
燃料电池轿车车内噪声传递路径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荣  万钢  左曙光 《汽车工程》2007,29(8):635-641
介绍了传递路径分析(TPA)方法,对结构传递和空气传播噪声理论分析和试验方法进行探讨,通过燃料电池轿车怠速工况车内噪声的传递路径试验,测量并计算得到传递函数,结合实际激励进行车内噪声合成,合成结果和原始声音比较接近,结构传递噪声是主要成分,最后通过路径贡献分析识别出主要传递路径。  相似文献   

18.
孙洋 《汽车实用技术》2020,(6):98-100,125
汽车在正式量产下线前会对车内噪音情况进行严格的管控,寻找到噪音源一直是NVH审核时的难点。文章介绍了针对旋转器件产生的噪音现象进行的NVH分析,如何对分析软件的参数进行设置,以及主要参数在分析中所代表的意义,最后根据某车型噪音阶次分析结果寻找到噪音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中对某一SUV风噪的预测与控制进行研究。首先基于风洞测试进行风噪声源特性与传递路径的分析,发现泄漏噪声主要发生在500 Hz以上中高频段,车底风噪主要集中于800 Hz以下中低频段,而在外形噪声中,由车顶和四门传递的风噪的贡献大于翼子板。然后基于气动噪声直接计算法和统计能量分析对外形噪声进行仿真,并结合风洞测试分析了湍流模型、网格尺寸和波数分析方式对风噪仿真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涡模拟的高频风噪衰减低于分离涡模拟,且大涡模拟对高频风噪的仿真精度和计算效率都比分离涡模拟高;在计算资源允许范围内对比不同网格尺寸,最小网格为2 mm时侧窗声压级的截止频率最高可达2 000 Hz;单区域波数分析低估了中低频风噪声的能量,精度较低。多区域波数分析中,声能量较低的区域对仿真精度影响较小。最后基于贡献度分析提出后视镜支臂减薄和安装在车门上两种改进方案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车内总声压级分别降低1.38和1.93 d B,语音清晰度提升0.4%和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