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07,(38):36-37
加强内地与香港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内容之一。而事实上,近几年香港也锐意发展为教育枢纽,回归以来内地学生来港读书逐渐增加,已成为新趋势,究竟这股教育自由行,对香港的影响有多大呢?本报记者特此做了一个详尽的报导。[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徐晓恩 《经济导报》2007,(28):40-41
6月29日,内地与香港签订了CEPA第四份补充协议(CEPAⅣ)包括新增11个服务范畴,令内地对香港服务贸易的开放领域达至38个,其开放的力度更被视为众多补充协议中最大的。  相似文献   

3.
赵晨 《经济导报》2007,(49):10-10
香港正在加快迈向世界级主要金融中心的步伐,从单一的内地金融融资平台,迈向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与此同时.面对内地金融中心的堀起,香港金融业也正在寻找新的发展点.形成与内地互补的差异化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4.
《内地与香港关於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是促进中港两地经济融合的重要平台。内地和香港自2003年6月签署CEPA以来,为香港经济注入了新动力。作为一个开放及不断发展的自由贸易协议,特区政府与内地当局自CEPA首阶段於2004年7月7日全面实施後,不断磋商丰富CEPA的内容,分阶段加入更多有利营商的开放措施,为香港企业创造更多商机开拓内地市场。踏入2007年,标志着CEPA全面实施迈向第四年,正好为这个重要的经贸平台作出阶段性的总结及展望。  相似文献   

5.
陈财喜 《经济导报》2007,(14):15-15
中国官方中央电视台王牌节目《经济半小时》在上月派出记者“放蛇”,报道了香港有商户“宰客”的行为,犹如一颗深水炸弹般在内地与香港引起极大回响。这事件若处理不好,一定会影响内地旅客来港购物的信心,使香港购物天堂的美誉蒙污,使内地旅客裹足不前。  相似文献   

6.
蓝堃 《经济导报》2007,(25):16-17
过往因为种种历史和环境因素,香港与内地人民的交往有限,回归后.在一国之下香港与内地无论在政治、经济、民生方面的往来均与时俱进。十年回归路上所见.人流不再像、997年前那样以单向为主,现在双向流动日增,编织了不少涉两地的民间故事。  相似文献   

7.
《经济导报》2007,(26):48-49
香港回归祖国十年来,内地和香港经济合作与交流全面发展,互动日益频繁,融合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8.
经论 《经济导报》2007,(13):13-13
金管局总裁任志刚于三月二十九日.在其纲土专栏“观点”中力陈,倘若内地与香港两地携手合作.在香港发展商品期货市场,则可发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品期货市场.  相似文献   

9.
一、CEPA     
《经济导报》2009,(39):8-14
内地与香港在2003年6月29日签订《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安排”)的主体部份,并於2003年9月29日签署六份附件。  相似文献   

10.
林健锋 《经济导报》2007,(45):15-15
近年内地和香港两地的经济一片兴旺,有不少人以为藉着两地经济的迅速增长,香港的工商界一定是赚钱赚到盘满钵满。但这些未必反映事情的实际情况;事实上,工商界正面对一个艰难时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赵晨 《经济导报》2007,(50):7-9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凭藉内地经济的飞速发展.倚靠中国市场对世界的强大吸引力,香港也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正式形成以来到回归後的十年.香港和内地的经济脉搏跳动得越来越紧密。  相似文献   

12.
简化业务     
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加上内地市场的蓬勃发展,香港旅游业正面对不少挑战和机遇.政府必须和业界紧密合作.携手推动香港的旅游业持续发展.巩固香港作为区内首选旅游目的地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香港自上世纪80年代一直扮演着全球金融中心及贸易枢纽的角色,世界各国企业均乐於在港进行各类商业活动。随着中国开放,香港更成为海外企业进军内地市场的踏脚石.更多外资企业在港成立办事处以发展内地业务;同时间,亦越来越多内地企业在港设立公司,准备踏足国际市场。凭藉各方面的经验及优势,加上中外环保市场的曰益扩展,香港环保产业拥有一定的优势,可望发展成为香港经济另一主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给香港金融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近年来香港受益最大的是内地企业的境外上市集资活动。从2004年开始在港掀起的新一轮内地企业集资潮.参与者包括内地五家最有实力的商业银行等高增长的大型优质企业,大大扩阔丁香港股市的发展基础,给香港金融业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5.
去年香港经济表现强劲,金融市场交投畅旺,加上大型内地企业继续来港上市集资,港股规模得以迅速壮大.并创出多项新纪录。乘着这良好的市场发展形势,港交所会把握机遇.充分发挥长处.巩固香港金融市场的地位.并致力发展成为一个专注香港、内地以至亚洲其他地区的证券及衍生产品的主要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6.
蓝堃 《经济导报》2007,(46):44-44
内地的金都房产集团董事长沈勇民11月12日表示,基于“强强联手”的信念,选择与香港的九龙仓集团合作,近期以30亿元人民币在浙江杭州投得四幅尊贵地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徐晓恩 《经济导报》2007,(10):28-29
目前,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91%,其中法律服务更是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随着内地改革开放,内地与香港的经贸日渐频繁,同时,也喜见内地对本港北上的法律服务业的规限日益宽松,只是仍有些不利於两地法律界全面合作的限制存在。正值十届全国政协的最后一次会议,作为香港代表之一的政协委员黄英豪,决定向全国政协提案,建议在重点城市试行“一所两制”式的跨境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18.
麦萃才 《经济导报》2007,(45):40-40
A股与H股本来是同一种产品,两者所占的权益如以人民币计算也是一样的。不过A股在内地以人民币买卖,只接受内地居民与QFⅡ的参与。而H股则在香港以港元买卖,没有限制参与者的国籍,只要持有港元,便可以参与H股的买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云霞 《经济导报》2010,(30):41-41
受到人民币升值令港元资产相对变得吸引,以及投资移民等需求推动.香港楼市吸引越来越多的内地资金流入。据中原地产研究部联席董事黄良昇指出.2010年上半年登记一手及二手香港私人住宅买卖合约的内地个人买家,占整体金额比例有10.8%,所占整体宗数比例有6.7%,反映内地资金持续流入香港楼市,扭转2008年下跌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动车》2000,(1):41-46
1999年11月25日,来自内地的生产植物生长剂的高科技公司一中国浩伦农业控股公司,作为首家上市公司,正式在香港创业板市场挂牌交易,终于揭开了酝酿多年的香港创业板市场的序幕。在千禧年到来之前,总共会有7家公司搭上创业板的首班车。一时间,创业板市场倍受内地学者,广大投资者及各大券商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