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明确山区道路中减速带布设对车辆运行的影响,选择在重庆市主城区江南立交开展减速带布设区域的实车试验,采集了车辆的速度和加速度等数据,以此分析试验路段的运行特征。结果表明:①速度分布带宽在减速带两侧各40 m左右达到极小值,在减速带位置速度带宽出现反弹,表明在减速带布设位置车辆运行速度差异较大,容易产生追尾风险;②减速带对驾驶员的速度选择行为有较强的约束力,且2个减速带相隔越近对速度选择行为的约束作用越强,减速效果更好;③通过减速带之前的初速度越大,所需的减速长度越长,应越早采取减速措施;85th百分位减速长度值和加速长度值分别为225,212 m;④车辆通过减速带时的加速度、减速度与制动初速度、加速前初速度的大小密切相关;道路环境越复杂,车辆通过减速带时减速度与加速度曲线的差异性越显著;⑤减速带对车辆的速度折减率上限可达0.9,下限随初始速度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橡胶减速带具有设置简单、效果明显的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不同几何设计的减速带会带来不同的减速效果,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缺少具体的设计规范,导致在使用时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和噪声污染。根据减速带减速机理,使用DYNA软件对车辆通过不同高度和宽度的橡胶减速带进行模拟,得出在A、B、c、D、E、F六种不同高度和宽度的橡胶减速带下车辆的减速效果和震动情况。通过对比分析提出减速效果最好,同时噪声最小的橡胶减速带最优高度和长度的组合,为减速带的设计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超速行驶是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诱因之一。提出点车速和线车速的研究理念,分析其与交通安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减速标志标线和减速带的减速机理及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驾驶员心理效应提出控速措施,最后对减速带横断面轮廓曲线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设计研究,可为道路设计和管理部门提供相关理论依据与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轻车辆通过减速带时的振动,在确保车辆减速效果的前提下,提出一种单开孔减速带设计,使车辆一侧车轮通过凸起减速带块体。运用振动理论和LS-DYNA有限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单开孔减速带可以有效降低车辆垂向极限位移、极限速度和极限加速度;对受冲击最大的前独立悬挂横臂进行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单轮、双轮两种方式下悬挂几乎都不受损,其振幅、塑性应变及应变能基本一致,单轮通过可有效提高驾乘的安定性与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主要论证了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制动失灵车辆专用减速带应用的可行性,并对减速带的减速机理进行了分析,为制动失灵车辆专用减速带的研发设计指出了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6.
减速丘是常用的速度控制设施之一。在对比国内外减速丘应用及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测量车辆通过减速丘全过程的速度变化情况,对减速丘的速度控制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国外常用的大尺寸减速丘能够有效地控制车辆行驶速度,且行驶舒适性比一般减速带要好。  相似文献   

7.
基于汽车动力学的振动减速带设置间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汽车动力学,考虑车辆在长大纵坡下坡路段加速性能,假设减速带减速效果已知,以车速不超过道路设计车速为前提,进行振动减速带设置间距的研究,得出了在不同的设计车速、不同纵坡坡度下,振动减速带的设置间距.分析显示,车速越高,振动减速带设置间距与纵坡的关系越明显.并以武汉长江隧道为例,比较了普通路面、防滑路面及设置减速带后汽车行驶速度曲线,结果表明,减速带可以有效地降低车速.最后,对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公路》2020,(1)
为了解决汽车通过减速带时影响车内乘员舒适感、轮胎磨损、汽车悬架损伤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活塞式智能可调节液体减速带。本减速带采用结构钢作为材料,承载能力强,环境影响较小,使用寿命长。减速带下方设置装有剪切增稠液的活塞缸,当车辆以高速或低速通过减速带时会使剪切增稠液呈现出固态或液态,从而迫使机动车在通过减速带时降低车速,达到减速的目的。本减速带还具有超高速智能防护功能,当车速过高时,本减速带也会降下,防止过大冲击对乘员造成伤害。借助MATLAB仿真软件,分别探讨了圆弧形和梯形减速带在相同高度和宽度的振动分析,得出在不同车速下机动车通过减速带时的纵向加速度的变化轨迹。结果表明,相同速度下,圆弧减速带和新型梯形减速带对车带来的影响较小,可以直接代替传统减速带。本文设计的活塞式智能可调减速带既克服了圆弧减速带高度不可调整的弊端,又克服了梯形减速带高速通过时受影响较大的弊端,可为未来先进智能减速带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驾驶人视距模型对辅助减速车道字体、版面进行合理化设计,以提高驾驶人的辨识程度;通过驾驶员认知特性对辅助减速车道标志前置距离设计进行研究,为辅助减速车道合理化利用提供可能,降低了由于车辆自动失效后因错过辅助减速车道强制减速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长下坡路段制动失灵车辆专用减速带",是为刹车失灵车辆提供被动降速功能的新型安全设施.介绍了一种以"橡胶空腔减速垄"为核心构件的减速带形式,描述了其研发和试验的过程,以及在蒙新高速公路的试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道路交通事故车辆行驶速度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故车辆的行驶速度鉴定是交通事故认定的重要依据,通过1起交通事故的车速鉴定,阐述了交通事故车速鉴定的一般过程,包括事故现场的勘察、车损情况等,并结合收集的信息和资料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车速计算。结果表明,应通过认真分析事故过程来选择车速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对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关注,道路交通安全技术和相关研究也得以快速发展。分析车速对交通事故率及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建立车速与交通事故率和事故严重程度2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车速偏差越大,事故率越高;事故冲撞前后车速变化越大,事故越严重。由此可知,车速对交通安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整理华北高速公路3年(2007年3月~2010年2月)逐时的交通事故资料,并与同步气象要素资料进行日迹变化分析,可以看到平均交通事故的日迹变化呈双峰型分布特征。由此,按交通事故双峰型的时间段(5:00~12:00和13:00~次日4:00),分别以年度、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平均交通事故与同步气象要素的日迹变化进行相关分析,其中平均气温、平均风速和平均相对湿度与交通事故的相关程度都通过了相应的统计学检验(R>Rα=0.05和F>Fα=0.05),而且在夏季5:00~12:00的交通事故高峰过程中,交通事故与风速呈指数相关的系数高达0.992 3,相当于平均风速每减小1m.s-1,交通事故的增加幅度为0.28次。为将自动气象监测的信息更好地服务于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设计出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气象风险等级指标。由此可见,华北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日迹变化与气象要素的分析成果,可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我国交通事故量一直居高不下,而事故发生时车辆运行速度是分析事故原因、认定事故责任的重要内容,涉及保险理赔、法院审判等各个环节。目前分析事故原因,进行事故再现的主要途径是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事故鉴定机构进行速度重建,使用的方法主要有基于经验公式的事故重建、基于视频图像技术的事故重建、基于车载记录数据的事故重建和基于模拟软件的事故重建。文章主要介绍了交通事故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鉴于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出口匝道交通事故频发的现状,分别采用基于公路安全评价指南和基于汽车行驶动力学的前、后两种方法对某高速公路出口匝道工程实例进行安全评价,然后对比前、后两种评价方法的异同,并分析基于交通心理学的速度感知误差对两种方法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前者评价方法而言,后种评价方法的安全标准偏低;采用前者评价方法计算得到的互通立交出口匝道运行速度明显偏大,不满足行驶平衡的要求,即前者方法用于计算出口匝道的运行速度存在适应性问题;速度感知误差对后者评价方法判断结论的影响程度大于前者方法;出口匝道宜综合前、后两种方法进行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16.
基于平均车速和车速标准差的路段安全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几条典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统计资料为基础,研究了车辆平均车速、车速标准差对路段交通安全的影响。首先分析了车辆平均车速、车速标准差对路段事故率的影响机理;然后利用统计样本进行了路段事故率与平均速度、速度离散性、车速标准差系数的偏相关分析,从计算结果发现分析路段事故率与车速离散性的相关系数最大,表明影响分析路段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是车速分散性;最后采用质量控制法,筛选出同类型路段事故多发路段,并提出了同类型路段车速离散性临界值的确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均车速低于设计车速时,为降低道路事故率,应着重控制车速分散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双车道公路车速标准差和交通冲突强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了车速标准差、交通冲突强度与交通事故率之间的关系,理论上建立了车速标准差与交通冲突强度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省道203现场实测数据分析表明双车道公路车速标准差与交通冲突次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多种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认为多项式回归模型相关系数最高,达到了0.79,研究结果表明双车道公路车速标准差与交通冲突强度存在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赵桂范  刘纪涛 《汽车工程》2006,28(9):820-822
根据中国人体特征参数建立了16刚体的行人模型,在人体的主要部位生成简易的弹簧阻尼运动关节。建立汽车模型与汽车行人碰撞模型,应用ADAMS软件模拟汽车行人碰撞过程。通过模拟不同速度下的汽车人体撞击,对事故发生过程进行再现,比较仿真数据和事故现场数据得到了事故中的汽车速度,从而为交通事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管控二级公路的交通安全,定量刻画二级公路事故严重程度与交通流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元(谋)-双(柏)公路为研究对象,基于长期监测的交通事故数据及交通流数据,利用结构方程中的测量模型实现事故严重程度的量化计算,并运用Spearman分析法、决策树算法及随机森林模型选取影响事故严重程度的关键交通流参数,进一步采用多变量多项式比率法建立关键交通流参数与事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程,获取二级公路交通流特征对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相比于事故率、受伤人数、死亡人数等指标,事故规模更能准确且全面地表征事故严重程度;②大车(指大客车、中型货车、大型货车、特大型货车、拖挂货车、集装箱车)平均日交通量、轻型车(指拖拉机、摩托车)平均日交通量、v/c、车速变异系数是影响二级公路事故严重程度的4个关键交通流参数;③各交通流参数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且不同参数对事故规模的影响程度不同;④当大车平均日交通量、轻型车平均日交通量、v/c、车速变异系数分别取200~340veh·d-1,200~380veh·d-1,0~0.1及0.7~0.77,0~0.15及0.6~1时,二级公路的事故规模较小;当大车平均日交通量、轻型车平均日交通量、v/c、车速变异系数分别取0~200veh·d-1,0~190veh·d-1,0.32~0.63,0.16~0.2及0.4~0.6时,二级公路事故规模较大。  相似文献   

20.
依托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平台中事故处理模块的相关功能,结合南京市宁杭高速交警大队事故处理工作,对宁杭高速近年来的交通事故情况进行统计、梳理,并对该路段的交通事故情况开展致因分析,最后从道路设计、交通标志设置、速度管控、违法治理、宣传教育方面提出事故预防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