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阐述了加入世贸组织(WTO)对道路运输业的影响及其面临的机遇,提出了道路运输业怎样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多、小、散、乱,市场集中度低是当前道路运输产业的市场结构现状。为使道路运输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加入WTO的需要,就需要进行结构调整,进而提升整个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山西省道路货物运输业为例,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3.
介绍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面对我国加入WTO和道路运输业的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道路运输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改革创新经验与做法。  相似文献   

4.
从日前市陆管处召开的2000年工作部署会议上获悉,本市已成立上海道路运输业“加入WTO”应对研究工作组。根据我国加入WTO所作的开放道路运输市场的有关承诺,外商将瞄准蕴藏较大商机的物流服务、快件运输、高速客运、集装箱多式联运等重点运输领域,  相似文献   

5.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必然产生重大影响 ,国内道路运输业也必须发生重大变革 ,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的挑战。加入WTO后 ,道路运输也逐步对外开发 ,因此 ,道路运输也必须及时调整自我 ,确定正确战略 ,方能在新形势下站稳脚跟 ,增强参与市场竞争能力 ,在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我国政府在加入WTO谈判中对道路货运、汽车 车维修服务、仓储行业等的对外承诺内容;分析了苏州市道路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加入WTO后道路运输业面临的挑战和带来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7.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快速的融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体系 ,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国道路运输业在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必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因此 ,如何转变观念 ,调整策略 ,提高竞争能力 ,已成为我国道路运输业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道路运输业增加值的概念及其实现过程,阐述了道路运输业增加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并对道路运输业增加值、总产值和净产值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我国加入WTO后水上运输业带来的机遇、挑战和对策.我国加入WTO,全面融入国际水运市场,有利于增强船舶检测设备的高科技含量,规范行业为,缓解生产要素不平衡矛盾.面临着竞争将更加激烈、人才流失,现行管理体制不相适应的挑战,提出实现产业结构"跨越式"优化、转变行业管理模式以及造就高素质管理人才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道路运输业服务水平的定义出发,探讨道路运输业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目的和依据,从而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道路运输业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较为准确地对一个地区的道路运输业服务水平给予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局域网的助航灯光综合监控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消除人工监控的各种弊端 ,提高工作效率、可靠性和快速性 ,实现机场助航灯光监控系统的国产化和现代化 ,完成了一种基于专用局域网络的机场助航灯光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 ,其中应用了多种先进的软、硬件和网络技术 ,开发了友好的监控界面 ,实现了信息实时广播和收发 ,达到了网络实时监控、故障实时触发报警的目的。另外还使用了 SQL Server7.0备存现场和操作数据 ,使用了多种冗余设计和自检技术以满足该类系统对可靠性和维护性的特殊要求。在软件设计中 ,对组成系统的灯光、电力和油机三个主要部分使用了分立设计的方案以确保各自运行的独立性 ,既实现了集散控制 ,又达到实时和可靠的要求。结合实际开发、调试和改进过程 ,阐述了该系统的组成 ,给出了软、硬件和界面的设计方案 ,对相关的重要技术和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半挖半填式路基是高速公路施工中一种常见的修筑方式,其稳定性的好坏取决于挖填交接面的形式及其物理力学性质。介绍了半填半挖路基挖填交接面的形式分类以及相应的变形破坏形式,同时提出采用随机-模糊统计法处理路基稳定性。通过工程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可靠合理,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采用Kane方法建立了救助艇释放运动模型,考虑了救助艇、柔性吊臂、吊索及船舶之间耦合运动;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了吊臂模型,根据弹性应变能函数及耗散函数计算了吊臂的内力;将救助艇和船舶之间的碰撞分为压缩和恢复2个阶段,分别根据赫兹接触理论和永久凹坑的接触力模型计算碰撞力;将吊臂模型与基于伯努利-欧拉梁理论的模型对比,稳定状态的吊臂形状基本一致;将救助艇释放运动模型与现有方法对比,进行了横浪条件下救助艇释放仿真试验与救助艇轨迹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误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波高为3 m,波长为245 m时,本文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11和0.12 m,现有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54和0.34 m;在波高为2 m,波长为60 m时,本文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9和0.14 m,现有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72和0.31 m;本文方法平均绝对误差均低于现有方法,可见本文方法提高了横浪条件下救助艇释放运动的计算精度;与碰撞试验对比,水平和竖直方向加速度峰值的相对误差分别约为0.5%和60.0%,水平方向加速度的峰值具有较高精确度,可见救助艇释放运动模型可用于辅助分析碰撞试验;根据救助艇释放运动模型,横浪条件下,为避免发生碰撞,4级海况时,救助艇与船舷初始距离最小为2.0倍艇宽,5级海况时,救助艇与船舷初始距离最小为2.5倍艇宽。   相似文献   

14.
军交运输装备技术在运用发展过程中,凝练成一些特有的发展机制和发展关系,如推动机制,与民用交通运输技术、军事经济和军交运输保障理论之间的互动机制等,对这些机制的内涵及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深刻领会把握军交运输装备技术的发展机制,对于促进军交运输装备健康、有序、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风荷载作用下高层建筑动力响应对其顺风向等效静力风荷载的影响,基于结构风致响应动力学理论、脉动风速功率谱密度函数与相干函数的维纳辛钦关系及脉动风速准定常关系,采用随机振动振型分解方法对高层建筑的风致响应进行了研究. 首先,对高层建筑的平均风响应、背景风响应和共振风响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推导出了沿结构高度分布的高层建筑顺风向等效静力风荷载理论计算公式;其次,通过对理论公式中各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便于实际应用的高层建筑顺风向等效静力风荷载简化计算方法;最后,设计了4个典型高层建筑算例模型,并与阵风荷载因子法(gust load factor method,GLF)和惯性风荷载法(inertial wind load method,IWL )进行对比,研究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研究结果表明:当结构高度小于250 m时,3种方法所计算出的分布风力、剪力响应和弯矩响应偏差要大一些,GLF法计算结果最大,IWL法的计算结果最小,本文方法介于二者之间;当结构高度大于350 m时,分布风力的偏差在15%以内,对于剪力响应和弯矩响应的偏差在10%以内;本文方法与IWL法在剪力响应方面的差异率在–1%~18%之间,与GLF法的差异率在–12%~5%之间;本文方法与IWL法在弯矩响应方面的差异率在–6%~10%之间,与GLF法的差异率在–16%~5%之间.   相似文献   

16.
以悬吊双层闭口箱梁桥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风洞试验,针对结构静力耦合与气动干扰对悬吊双层闭口箱梁桥面风振性能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变分模态分解方法对试验监测信号进行模态分解,识别颤振模态;通过振动形态矢量图与相位图对颤振弯扭耦合程度及弯扭相位差进行分析;根据最小二乘法识别颤振导数,基于激励-反馈原理,由颤振导数识别颤振气动阻尼。研究结果表明:在结构静力耦合与气动干扰共同作用下,下层断面发生软颤振,其竖向、扭转振动参与度系数分别为0.85、0.53,其颤振形态倾向于竖向振动;下层断面在自激气动力作用下发生颤振,自激气动力相位差减小导致颤振弯扭相位差减小为81.29°,而上层断面在结构耦合力作用下发生强迫振动,结构耦合力相位差决定上层断面弯扭相位差为100.81°;下层断面竖向振动气动阻尼主要来源于竖向速度自激升力负阻尼以及弯扭速度通过激励反馈所产生的耦合升力负阻尼,分别为60%和40%;下层断面转振动气动阻尼主要来源于扭转速度自激升力矩正阻尼以及弯扭速度通过激励反馈所产生的耦合升力矩正阻尼,分别为45%和50%。可见,对于悬吊双层闭口箱梁桥面,下层断面在竖向振动气动负阻尼驱动下发生偏于竖向振动形态软颤振,下层断面软颤振诱发悬吊双层桥面振动系统整体发生弯扭耦合软颤振。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故障树理论的公路隧道冻害分析方法,以隧道冻害发生为初始事件,以隧道衬砌漏水结冰、路面溢水结冰、衬砌剥落掉块为后续事件,建立隧道冻害故障树,采用T-S模糊故障树计算方法对各底事件的重要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防水层破损、注浆堵水层失效、地下水侵入是导致隧道衬砌漏水结冰的关键问题;围岩中地下水丰富、排水设计施工不当、排水沟结冰冻胀是造成隧道路面溢水结冰的主要原因;衬砌施工质量不合格和衬砌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是造成隧道衬砌剥落掉块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寒区公路隧道设计和施工中一定要重视防排水工作,同时需要加强对衬砌材料劣化和材料耐久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城市网约车与出租车的适度规模,促进网约车与出租车健康发展,基于协同演化理 论,建立网约车和出租车在竞争、合作、竞合环境下的Lotka-Volterra演化模型,进行数据模拟仿真 分析,确定不同环境下城市网约车与出租车达到平衡状态时的适度规模。结果表明:网约车与出 租车的演化结果与竞争影响系数和合作效应系数有关;在竞争环境下,激烈的竞争导致劣势方被 市场淘汰,优势方最终达到规模阈值;当竞争趋于缓和时,两者能在市场中达到平衡稳定后共存; 在合作环境下,两者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能更好地促进新旧业态的融合发展;在竞合环境下,两 者的发展趋势与竞争环境下的发展趋势相似,但合作可以延缓劣势方的消亡速度。最后提出推 动网约车与出租车公平竞争,兼顾新旧业态、促进融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城镇化与综合交通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了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的综合指数测度指标,揭示1997-2016 年中国及东中西地区两者的发展趋势与特征,并运用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相结合方法,探讨该时段两者的互动演变关系及空间差异性. 研究表明:中国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呈现平稳上升态势,且地区间差距有扩大趋势;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互动关系,但在不同时段不同区域存在差异性,全国和东部地区为拉动型,中部为互动型,西部为推动型;综合交通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更为显著,且影响程度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全国及东中部地区的综合交通发展均滞后于新型城镇化,西部地区则相反.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实际动态交通环境下智能汽车的变道控制, 提出了基于轨迹预瞄的智能汽车变道动态轨迹规划与跟踪控制策略; 针对实际交通环境下目标车道车速和加速度的动态变化, 提出了智能汽车变道动态轨迹规划算法, 获得了能够避免智能汽车发生碰撞的变道轨迹的动态最大纵向长度; 设计了兼顾变道效率和乘员舒适性的优化目标函数, 优化获得了在变道轨迹最大纵向长度范围内的实时动态最优变道轨迹; 利用轨迹预瞄前馈和状态反馈相结合的类人转向控制方式, 实现了智能汽车变道动态轨迹跟踪和乘员舒适性的最优控制, 并利用硬件在环试验台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 定速工况下实际与参考轨迹的侧向位移误差、航向角误差和最大侧向加速度分别为1.4%、4.8%和0.59 m·s-2; 定加速度工况下实际与参考轨迹的侧向位移误差、航向角误差和最大侧向加速度分别为1.1%、4.6%和0.48 m·s-2; 变加速度激烈工况下实际与参考轨迹的侧向位移误差和最大侧向加速度分别为1.7%和0.80 m·s-2, 航向角超调后能迅速重新跟踪动态轨迹航向角; 所提控制策略可以很好地跟踪控制实际交通环境下目标车道汽车在定车速、定加速度和变加速度工况下的智能汽车动态变道轨迹, 从而能实现智能汽车最优变道, 可确保变道过程中不与目标车道汽车发生碰撞, 并兼顾变道效率和乘员舒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