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刘超  刘庚 《华东公路》2012,(2):72-74
改性乳化沥青作为一种新型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材料,备受人们关注。沥青的种类、改性剂的种类及剂量、乳化剂的种类及剂量、皂液的pH值、乳化时间、稳定剂CaCl2剂量、沥青固含量的变化等等都影响着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质。以室内试验研究为基础,研究了乳化剂剂量对改性乳化沥青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乳化沥青制备过程中乳化条件对乳化沥青稳定性的影响,选取基质沥青的加热温度、乳化剂掺量、油水比、皂液温度以及皂液pH值等参数,对阴、阳离子乳化沥青稳定性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乳化剂掺量达到4%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STAC)乳化剂沥青的稳定性最好;基质沥青温度分5∶5,皂液pH值达到12和2时,制备得到的STAC、SDBS乳化沥青稳定性最好。STAC乳化剂对基质沥青的乳化效果较SDBS乳化剂的乳化效果好,制备得到的STAC乳化沥青的储存稳定性明显好于SDBS乳化沥青。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适合微表处用的改性乳化沥青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采用先改性后乳化的制备工艺研制。试验选用了一种线型SBS改性剂A对基质沥青进行改性,掺量选定为3.5%;乳化剂采用一种阳离子乳化剂A和一种非离子乳化剂B复配的方式对SBS改性沥青进行乳化,经过试验对比分析,选定2者的复配比例为2∶1,乳化效果最佳。稳定剂采用了一种有机稳定剂A和一种无机稳定剂B进行复配,并对2者的剂量进行了分析调整。试验还对影响乳化沥青存储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4.
选用硅藻土作为吸附材料,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2种乳化剂的最佳使用条件,并对SPAN型和JY型抑冰雾封层材料分别进行了低温稳定性试验、振动稳定性试验以及路用性能的评价。结果表明:SPAN型乳化沥青的最稳定配比为乳化剂质量比2.5%、皂液pH值=7、固含量50%;JY型乳化沥青的最稳定配比为乳化剂质量比4.5%、皂液pH值=3、固含量50%;SPAN型抑冰雾封层材料有较好的抗振稳定性,JY型抑冰雾封层材料有较好的抗低温稳定性,且二者在低温、振动下的稳定性都满足要求;涂刷了SPAN型和JY型抑冰雾封层材料的车辙板BPN值均明显大于未涂刷的车辙板,且二者都具有较好的抑冰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先改性后乳化的制备工艺,通过试验结果分析确定SBS改性沥青中SBS的掺量,使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简化试验量,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如乳化剂掺量、皂液pH值以及沥青加热温度等对改性沥青乳化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乳化因素方案;根据储存稳定性和其蒸发残留物的高低温性能以分析按照最佳乳化因素方案制备的SBS改性乳化沥青性能;得出按照最佳乳化因素方案制备的SBS改性乳化沥青能够满足各项性能评价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道路维修养护市场对于研究开发一种性能优良、造价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又具有环保性能的路用沥青材料的需求,开展了对于高固含量改性乳化沥青的研究。通过对改性机理和乳化机理的分析,选择恰当的制备方法。首先采用SBS改性剂对基质沥青进行改性,确定SBS改性剂的最佳掺量;然后采用阳离子乳化剂对改性沥青进行乳化,制备出固含量高达70%的SBS改性乳化沥青。对该改性乳化沥青进行质量检测,检测结果满足拌和型阳离子乳化沥青的各项技术要求,并且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乳化沥青颗粒粒径分布对乳化沥青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激光衍射技术测定乳化沥青的粒径,研究乳化设备、乳化剂类型及用量、皂液pH值、CaCl2等对阳离子乳化沥青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设备对乳化沥青粒径分布具有较大的影响,胶体磨制备乳化沥青的平均粒径较小,粒径呈正态分布,分散效果较好;不同类型的乳化剂制备乳化沥青的粒径分布差别较大,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乳化沥青的平均粒径减小;随着皂液pH值的增加,乳化沥青的平均粒径先缓慢增加,pH值达到一定值后迅速增加;随着Cacl2用量的增加,乳化沥青的平均粒径先略微减小后增加.  相似文献   

8.
乳化剂、改性剂是成功制备优良改性乳化沥青的重要保证,对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贮存及使用均有很大的影响.文中选用6种国内外常用的沥青乳化剂、5种不同厂家的SBR胶乳改性剂,分别研究了不同种类、剂量的乳化剂及改性剂对改性乳化沥青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超薄磨耗层粘结层的粘结性能,采用平行试验分别对洒布量、改性剂含量、乳化剂含量及固含量等因素对粘结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试验确定粘结材料洒布量为0.8 kg/m2,改性剂量为4%,乳化剂剂量为1.5%,固含量为65%时,粘结材料使用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0.
采用3种不同的乳化剂A、B、C,变化其剂量与SBS和SBR两种胶乳共同作用制备改性乳化沥青,并对乳液乳化效果及蒸发残留物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A型乳化剂用量为0.8%,B型乳化剂用量为0.3%,且同时采用SBS改性剂剂量为4%时,乳化沥青的性能相对较佳;采用SBS改性剂较SBR改性剂能够较大程度提高残留物的延度和软化点。另外,进行不同改性乳化沥青与不同集料的黏附性试验,试验结果说明使用碱性集料使得乳化沥青的破乳速度和凝固速度明显加快,集料与沥青之间具有较强的黏结力,并且整体具有良好的柔韧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水性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胶结料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因素,测试了水性环氧树脂的水溶性及稀释稳定性,并标定了乳化沥青中乳化剂含量,通过乳化沥青筛上剩余量试验、蒸发残留物含量试验及3大指标试验测试了乳化沥青相关性能,通过水性环氧树脂对乳化沥青改性制得水环氧乳化沥青,测试了其抗剪、抗拉拔性能及高温稳定性。结果表明,水性环氧乳化沥青的界面粘结力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最高施工温度不应高于60℃。  相似文献   

12.
沥青乳化设备是制备乳化沥青的主要手段,也是生产乳化沥青的先决条件。为了保证乳化沥青的生产质量,除根据不同沥青选择相应品种的乳化剂外,还应掌握沥青温度、乳化剂水溶液温度、乳化剂用量、沥青与水的比例、PH 值、稳定剂的品种和用量等。这就是说,要生产好乳化沥青,不仅要有高质量的乳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复合改性的方法,采用先改性后乳化的工艺,使用自制降黏剂降低SBS改性沥青乳化难度,以正交试验法确定SBS改性剂用量、乳化剂用量、自制降黏剂用量、沥青温度共4个配制参数,通过极差分析确定了采用3种不同厂家乳化剂的SBS复合改性乳化沥青配方,配方设计目标是蒸发残留物含量值较高(70%)、性能优良。综合考虑各项因素,最终确定配方C为最佳方案,同时以相关试验评价其基本性能,结果表明:SBS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各项性能指标均较好,其混合料可较快形成强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桥面铺装结构中黏结层的路用性能,采用水性环氧树脂作为改性剂、选取阳离子乳化剂A和一种有机酸酐固化剂,制备了水性环氧乳化沥青;通过剪切试验和拉拔试验分析了水性环氧树脂掺量对抗剪强度和拉拔强度的影响,同时将研发的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和SBS改性乳化沥青、SBR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当水性环氧树脂掺量为10%~20%时,对应的各项性能较优;与SBS改性乳化沥青、SBR改性乳化沥青相比,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呈现出更为优良的抗剪、抗拉和水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对于茂名沥青及茂名沥青与渣油掺配沥青的乳化问题,包括乳化剂、稳定剂合理选择的依据,有关乳化剂、稳定剂对乳液和沥青的性能,以及乳液混合料的工程性质等。提出了以OT、1631乳化剂为主剂,与其他乳化剂、稳定剂复合的基本配方。同时重点介绍了利用毛纺厂的印染废水代替自来水制备乳化沥青,既可提高乳化沥青的稳定性,同时可减少乳化剂的用量,降低沥青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用于半刚性基层上的透层油层间黏结效果不理想、固结防水作用差的问题,研发了一种高效、环保的乳化沥青透层油材料。根据影响乳化沥青稳定性和渗透效果的因素,通过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试验,并采用荧光显微镜对乳化沥青颗粒粒径大小与分布均匀性进行观测,结合室内渗透试验,逐一筛选了乳化剂、稳定剂以及其他添加剂的种类和最佳掺量,确定了环保型高性能透层油的材料组成。根据室内渗透试验效果,确定了环保型高性能透层油的洒布量为1.5L/m2,最佳洒布时机为基层试件成型后养护1d左右,洒布时的环境温度必须在10℃以上。采用室内渗透试验、层间剪切与拉拔试验对比研究了4种透层油材料在不同洒布量下的渗透效果和层间结合效果,结果表明:环保型乳化沥青透层油均优于其他种类的透层油,其最佳洒布量仍为1.5L/m2;通过对各种透层油最佳洒布量下的冲刷试验,表明环保型高性能透层油的抗冲刷性能良好,可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起到有效的固结保护作用。通过成本分析,表明环保型高性能乳化沥青透层油成本低于煤油稀释沥青和高黏结改性乳化沥青。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量室内试验,评价了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延度、针入度及弹性恢复等中低温指标与路用性能关系。结果表明,乳化剂对延度质量影响较小,温度变化、改性剂种类和乳化剂种类对改性乳化沥青延度值的影响远小于基质沥青本身延展性对改性乳化沥青延度值的影响;5℃延度与弯曲变形量的相关系数均大于7℃延度与弯曲变形量的相关系数,低温延度试验温度采用5℃更适宜;弹性恢复随着改性剂剂量的增加而增大,而针入度随着改性剂剂量的增加而不断下降,但同一改性剂对改善不同基质沥青的弹性恢复与针入度均有所不同;针入度和弹性恢复不仅分别与宽度变形率都存在单因素很好的线性相关性,而且针入度和弹性恢复双因素与宽度变形率之间也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现有规范关于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初期强度评价的空白,选取磨耗试验作为评价方法,用对比试验确定了试验的关键参数,包括成型方式、养生温度、养生相对湿度以及养生时间;分析了不同乳化剂种类、乳化剂剂量、乳化沥青用量、水泥剂量和矿料级配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初期抗磨耗性能的影响,据此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利用方差分析法,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的显著性。结果表明:提出的磨耗试验简单、可靠,可用于评价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初期抗磨耗性能;马歇尔击实法或旋转压实法均可作为磨耗试验试件成型方式,推荐采用大型马歇尔击实法(双面各击实75次)作为标准成型方式;养生条件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磨耗损失影响较大,随温度的升高或养生时间的延长,磨耗损失均逐渐减小,随相对湿度的增加,磨耗损失逐渐增大;结合我国国情,拟定磨耗试验试件标准养生温度为25℃,养生相对湿度为70%,养生时间为4 h。以磨耗损失不大于3.5%为控制指标,可作为优化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依据;影响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初期抗磨耗性能的各因素依次为水泥剂量乳化剂种类矿料级配乳化沥青用量乳化剂剂量,水泥剂量、乳化剂种类和矿料级配对冷再生混合料初期强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同的阳离子乳化剂CH-R、GY-2、MQ-S,变化其剂量制备不同乳化沥青,对乳液乳化效果、标准粘度及蒸发残留物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H-R型乳化剂用量为0.8%和GY-2型乳化剂用量为0.3%时,乳化沥青乳化效果较好,对应的乳化沥青性能相对较佳。同时,进行不同乳化沥青与不同集料的粘附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碱性集料使得乳化沥青的破乳速度和凝固速度明显加快,集料与沥青之间具有较强的粘结力,稀浆混合料整体具有良好的柔韧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粘层油种类、竖向荷载、粘层油固含量与层间污染等对沥青面层层间粘结性能的影响,采用室内剪切试验分别对5种粘层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层间抗剪强度、不同竖向荷载下不同粘层油洒布量下的抗剪强度、不同固含量与不同污染物对粘层的抗剪强度影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Super PCR改性乳化沥青作为粘层材料效果最好、SAMI应力吸收层次之,普通乳化沥青最差;竖向荷载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粘层油的洒布量对层间抗剪强度的影响会逐渐减小;随着乳化沥青固含量的增大,粘结层的抗剪强度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同种污染量的油污污染比泥土污染对层间抗剪强度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