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政治经济形势影响,熙丰之前宋朝仅为掌控海外贸易资源以补充财用,粗放管理海外贸易,允许未立市舶机构港口实行直航贸易。熙丰之时,宋朝为了最大限度地垄断海外贸易资源,强化市舶司职能,将发舶和住舶港口限定在三个设立市舶司的港口集中管理,未立市舶机构港口只能进行转口贸易。熙丰之后,朝廷采取务实态度经营海外贸易,但是只允许位于南海贸易中转站的海南岛享有住舶权可进行直航贸易以补贴地方财政,其余未立市舶机构港口依然只能实行转口贸易。为了节约行政成本和人力成本,未立市舶机构港口海外贸易由地方政府兼管,仅保留稽查、征税、经营、救护四个基本职能以维持海外贸易的基本运行。未立市舶机构港口的海外贸易虽然被逐步边缘化,但不失为市舶贸易的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2.
宁波之名,始自明代,源自海上.明太祖朱元璋取"海定则波宁"之义,赐名宁波,[1]一直沿用至今.故宁波与海洋的渊源可谓深矣.宁波这一中国东南的海上门户,在唐代称明州.唐宋以来,成为长江下游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南宋<乾道四明图经>卷1<分野>中记载:"南则闽广,东则倭人,北则高句丽,商舶往来,物货丰衍".作为海外交通的重要口岸,宁波在海上贸易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明初业已显示出来,由于东望日本的地理位置,宁波成为明初设立掌管海外贸易事务的三个市舶提举司所在地之一,主要贸易对象是日本.明中叶以后,商品货币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内部涌动变革的潜流,私人海上贸易蓬勃兴起,继之西方葡萄牙人扩张东来,在世界格局急遽变动之中,嘉靖年间海上风云变幻,在新的贸易体系酝酿中,宁波港也出现了新的特点,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联结点,凸显出作为国际贸易港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宋朝与高丽王朝的关系史,很多学者已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多是集中在两个国家总体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从地方史角度出发的不多,即使有也大多是对两浙地区比如明州(今浙江宁波)和杭州等地的宋丽关系史的考察,研究山东胶州地区中韩关系的则很少.对于山东胶州的问题也有人研究,李晓先生曾在<海交史研究>(1985年第1期)上发表过<山东胶州港兴衰问题初探>,介绍了胶州港在北宋前、宋金元初及明清两代的兴衰过程,不过,重点是在港口历史沿革,不在宋丽关系.所以本文拟以胶州(即宋朝历史上的密州板桥镇)为中心对宋丽关系作一初步探索,以就正于诸位前辈.  相似文献   

4.
学术争鸣有助于澄清历史事实.赵立人<南海神庙史实辨正>一文提出拙文<宋南海神东西庙与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四点商榷意见,本人认为其观点有争论和商榷的必要.一、赵文忽视<市舶条>等外贸制度,混淆国内贸易管理机构"都税务"、"市务"与国外贸易市舶司的区别,其结论扶胥镇"在宋代为外贸港口"所用史料和解读有误;二、广州南海神西庙始建时间与北宋南海神不断显灵的背景有关,洪圣王庙既与"东祠"同文对比出现,自然为南海神西庙无疑,赵文判断西庙方位参照物互换,存在偏差;三、从宁宗开禧至南宋亡,广东海上丝路日趋式微的观点正确,赵文运用和解读史料不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