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4 毫秒
1.
对于中短隧道的经济开挖方式为单向掘进,在洞口贯通。以广佛肇高速公路罗日免隧道工程为例,介绍了"零开挖单向出洞"的施工工艺,特别是采用双层小导管超前支护替代长管棚洞口工程,打破传统贯通方式,实现安全出洞,取得较好经济价值,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复杂地形条件下山岭隧道单口出洞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英伟 《中南公路工程》2011,(3):115-118,124
受复杂地形条件限制,隧道单口出洞采取传统超前小导洞法出洞方案时,常会出现施工空间不足、交通不便、工效低等问题。以吉怀高速公路羊和岩2号隧道工程为实例,通过对三台阶法和传统超前小导洞法出洞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三台阶法和传统超前小导洞法出洞时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和变形规律。工程实践表明采取三台阶法出洞技术保证了隧道围岩和出口边仰坡的稳定性,有效解决了复杂地形条件下出洞的技术难题。该工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类比参考。  相似文献   

3.
受复杂地形条件限制,隧道单口出洞采取传统超前小导洞法出洞方案时,常会出现施工空间不足、交通不便、工效低等问题.以吉怀高速公路羊和岩2号隧道工程为实例,通过对三台阶法和传统超前小导洞法出洞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三台阶法和传统超前小导洞法出洞时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和变形规律.工程实践表明采取三台阶法出洞技术保证了隧道围岩和出口边仰坡的稳定性,有效解决了复杂地形条件下出洞的技术难题.该工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类比参考.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外环改建扩容工程新建蜘蛛山隧道与既有蜘蛛山隧道为平行小净距隧道,新建隧道施工不仅应考虑自身隧道安全,而且须考虑施工对既有隧道安全运营的影响。基于隧道施工揭示的围岩情况,依据试验段施工情况和相关监测数据,将原隧道设计施工工法CD法优化调整为台阶法;场地内隧道出洞口地势较陡,原隧道设计的出洞洞口段超前大管棚施工难度大,将超前支护优化调整为洞内超前注浆小导管。蜘蛛山隧道施工工法和超前支护的优化调整安全合理可行,同时提高施工效率,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5.
根据木槽岩隧道穿越区地质条件和实际施工情况,施工中采取了超前支护、分步开挖、稳步推进的方法,并增加了超前小导管及锁脚小导管、锁脚锚杆等支护方式,加强测量观测工作,避免不良地质给施工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弱围岩地层,为了避免出现开挖失稳的情况,一般会使用双层小导管超前支护技术进行注浆加固。以三阳隧道为例,从施工准备、小导管设计、注浆施工、注浆异常处理等几个方面对双层小导管超前支护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双层小导管超前支护在隧道进洞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四川省广元至巴中高速公路孟家山隧道工程为例,探索了隧道浅埋洞口段的双层小导管超前支护进洞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并通过与原设计大管棚超前支护进洞方案的比较,说明了该方法节约工程投资、简化洞口施工工艺和施工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以遵义至毕节高速公路段尖山Ⅰ号隧道Zk1745+061岩溶坍塌为工程实例开展了深入的研究;通过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水平钻孔、地质测绘手段,首先查明溶洞发育规模及空间形态分布;数值模拟了岩溶隧道坍塌的机理,认识了隧道顶板溶洞块、碎石土的塌陷破坏,以及引起地面出现塌坑的过程;为确保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采用大管棚辅以小导管超前支护、洞内加强支护结构、三台阶七部法施工措施;隧道强支护处治措施后,隧道安全、顺利地穿越了岩溶发育区段,处治过程中未出现二次坍塌等事故。成功处理了该岩溶坍塌问题,为类似隧道溶洞块石土填充坍塌的处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某高速公路偏压洞口段黄土隧道滑塌为工程背景,分析了滑塌发生的原因。综合采用洞外反压回填和洞内临时横撑相结合的处治方法,在超前小导管预加固作用下,通过采用短台阶弧形导坑法施工,成功通过洞口滑塌段并实现了安全进洞。工程实践表明,反压回填和加强临时支护及时封闭成环是处治偏压洞口段黄土隧道滑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雪峰山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左线隧道在断层中的施工模拟,结合变更后的施工设计和支护参数,对隧道掘进过程中的支护稳定性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可以认为在采用了超前小导管注浆、变更支护参数和开挖模式后,隧道结构能够保持稳定状态,为指导施工和修正支护参数提供科学依据,减少因支护不当而导致大塌方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