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托某一典型富水砂卵石基坑工程,通过数值计算对近接建筑物地铁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渗流及建筑物沉降进行了分析,并基于现场注浆试验得到合理的基坑基底注浆加固方案,最后通过基坑施工现场实测分析了加固措施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富水砂卵石地层深基坑施工会导致在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及基底一定区域内形成明显的降水漏斗,造成基坑外水位大幅下降且在坑角处渗流最为显著,极易影响基坑边坡稳定性;基坑施工引起的建筑物沉降大,极易导致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破坏;富水砂卵石地层注浆孔距应控制在1.8 m左右,以保证孔间土体能够加固密实;基坑底部采取注浆加固措施能有效地减小基坑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基坑开挖结束时建筑物最大沉降值为-8.56 mm,工程顺利完成;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基坑工程施工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平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9):122-126,324,325
该文介绍了金高路桥主墩深基坑围护施工技术。该桥主跨65 m段跨越赵家沟航道。根据该桥主墩深基坑周边环境复杂等特点,采用拉森IV型钢板桩作为围护结构,设置三道水平钢支撑和一道混凝土水平底板支撑,基坑底土体采用D800 m m旋喷桩加固,基坑外5m范围内土体采用插打钢管注浆加固,同时进行实时有效的基坑监测,很好地保证了主墩基坑施工的安全、质量和进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结合昆明地区某泥炭土深基坑工程实例,先介绍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基坑的现场监测成果,并依据监测数据分析了泥炭土深基坑施工的基坑变形规律,并评估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桩顶水平位移随开挖深度增加而增大,围护结构分别为单排桩+3道锚索与双排桩时,其出现的最大水平位移分别为0.15%h_1、0.33%h_2;围护桩水平位移随开挖深度增加而增大,施工第一阶段时其变形增长较大,随着后续锚索施工,桩身变形速率从0.28%h_1减少到0.13%h_1;坑外地表沉降变形曲线呈凹槽型分布,沉降值在距离基坑30 m处基本趋于零。  相似文献   

4.
在以淤泥或淤泥质土为主的珠三角地区开挖深基坑常采用钢板桩进行基坑支护,为保证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对基坑底部被动区进行加固,合理的加固设计能在保证稳定的基础上减少支护成本。文中针对广东省佛山市地铁2号线林岳车辆段某基坑工程,建立被动区水泥土搅拌桩加固的基坑开挖支护三维数值模型,通过实测值与计算值对比,分析数值模型与计算参数取值的合理性;对基坑底部被动区无加固、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和钻孔灌注桩加固时桩顶水平位移、桩身整体侧向位移、地表沉降、土体深层水平位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底部被动区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或钻孔灌注桩加固可减小钢板桩围护结构60%的侧向位移,水泥土搅拌桩对开挖深度小于6 m的基坑的加固效果最佳;采用钻孔灌注桩加固,开挖深度为10 m时,桩身整体侧向位移比被动区无加固时减小69.2%,比水泥土搅拌桩加固时减小65.1%,对围护结构整体侧向位移的控制效果比水泥土搅拌桩好。  相似文献   

5.
地铁盾构区间风井基坑是一个尺寸小而坑深大的深基坑工程,其具有显著的三维空间效应。目前基坑设计方法主要是弹性地基反力法,它是一种平面问题分析方法,不能考虑围护结构的空间效应。文章通过对杭州地铁某盾构区间风井富水砂质粉土地层深基坑工程设计,采用弹性地基反力法分析,考虑基坑空间效应的作用进行围护结构优化设计,并分析了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监测情况,在保证基坑安全、周边构筑物安全的条件下降低了基坑围护工程的造价,验证了基坑优化的合理性,可供此类基坑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龙喜安 《路基工程》2015,(2):137-141
针对佛山地区的深厚软土地基,以荔村站地段基坑开挖为例,分析了基坑围护结构计算模式,根据基坑开挖工况和施工顺序,按作用在弹性地基上的竖向弹性地基梁模型逐阶段计算其内力及变形。对深厚软土地基条件下基坑围护结构选型进行了分析,基坑采用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的支护形式和明挖法施工。拟设了基坑围护结构尺寸,运用理正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了基底加固深度、连续墙嵌固深度和支撑间距条件对基坑整体抗滑动稳定性、抗倾覆稳定性和抗隆起稳定性、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和内力的影响,优化了满足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的围护结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车站基坑开挖深度增大,更多的砂砾及卵石层在基坑底部出现,采用袖阀管注浆加固基底,阻止地下水从基坑底部涌入,保证基坑开挖安全,成为基坑开挖工程基底加固最常见的施工方法。文中结合长沙市轨道交通3号线山塘站土建工程袖阀管注浆加固施工,介绍快速完成基底水平截渗、实现加固地层良好均匀性和整体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李斌 《广东公路交通》2017,43(4):98-103
某隧道暗挖段工作井基坑位于临海软弱地层,具有地质条件差、水位高、周边环境要求苛刻等不利条件。为确保超深基坑工程的安全,减小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对基坑开挖全过程进行了监测,得到了围护结构墙体竖向位移、基坑周边地表沉降、混凝土支撑轴力、测斜以及坑外水位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及时掌握基坑的安全状态,动态控制施工参数,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除了要保证基坑自身的稳定性,还要保证相邻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设施的安全,因此,研究深基坑开挖后的变形及土体与支护结构稳定性至关重要。对此,以杭州市某深基坑工程为依托,采用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到基坑开挖后地表沉降、围护结构位移及锚索轴力变化和分布规律,并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得到基坑开挖会对距坑边缘2到3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地表沉降产生影响,对1倍开挖深度范围内地表沉降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依托昆明轨道交通火车北站深大基坑的工程实例,运用理正深基坑软件模拟基坑开挖和回筑全过程,计算深大基坑地下连续墙的内力、位移,对富水圆砾地层深大基坑地下连续墙的变形规律进行研究,并对地下连续墙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比选。分析研究得出:对于富水圆砾地层采用分层开挖方法及内支撑体系,其深度达到35.0 m的深大基坑,地下连续墙嵌入深度建议值为35.0 m,厚度建议值为1.5 m,并满足整体稳定性、抗倾覆、抗隆起、抗管涌验算要求。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富水圆砾地层地下连续墙施工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