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混凝土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是一种新型江河透水护岸工程技术,通过试验,研究了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淤滩固脚护岸对减速落淤、弯道凹岸的效果,及透水护岸技术的布设、形式尺寸对减速落淤的影响,并应用与实际护岸工程中,表明这种新型的透水框架不仅可以改变江岸边的水流形态,有效保护河岸,而且可用于防止和治理崩岸,更具有显著的减速落淤的效果,护岸效果优于传统的护岸工程技术,可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汤光新 《水运工程》2014,(12):201-204
透水框架因其本身具有的消能、固滩和促淤的特点在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传统的杆件焊接式透水框架和改进制作工艺后的一次成型透水框架在预制所需堆场面积、模具费用和施工工艺等在工程经济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其工程经济适用性,并对其适用条件和范围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在水流的作用下有很好的防冲促淤作用,近年来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中大面积使用,已逐渐成为航道整治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工程构件。四面六边透水框架预制件一直以来采用纯人工生产,工艺落后。通过对整体式四面六边透水框架预制使用泵送布料技术,以实现整体式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机械化预制,与传统工艺相比,机械化预制能够保证质量、生产进度、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4.
余新明 《水运工程》2014,(1):117-122
透水框架群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中具有减速、防冲、促淤的特点,在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清水下泄促淤有限的条件下,框架群在护滩边缘的防护效果明显,但对其作用机理,特别是透水框架群在整治工程中的水力特性还认识不足。通过水槽试验研究了透水框架群的减速率与摆放高度、孔隙率等因素的相互关系,并对透水框架群内部和尾部的减速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可为规范护滩边缘结构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透水框架作为一种减速促淤的整治建筑物,近年来在航道整治工程逐步得到推广,在守护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研发了一种新型透水框架——扭双工字型透水框架,并在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建设一期工程通州沙潜堤护底中进行了试验性应用.确定合理的透水框架护底检验标准,是保证防护效果的重要基础,而目前的航道整治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并未对此作出明确规定.通过水槽试验提出透水框架护底的检验标准,利用测扫声呐图像分析提出相应的检验方法,并进行了室内光学图像试验验证,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刘志杰  赵丽娜 《水运工程》2023,(S2):114-117
近年来,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实践中已证明了透水框架具有良好的促淤效果,逐渐成为航道整治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工程构件。针对长江干线武汉—安庆段6 m水深航道整治工程高强度的框架预制需求,且先后受到2019年底的水位回落异常情况、2020年初新冠疫情影响,透水框架预制进度严重滞后,采用拼装式模具代替整体式模具进行预制,并从预制件成品质量、构件脱模时间以及施工成本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形成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率的透水框架预制工艺,也缩短了后续水上抛投作业工期,最大程度地减少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周生利  刘常全  张俊 《水运工程》2012,(10):102-106
混凝土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是一种新型江河护岸工程技术。室内试验和实际工程应用均表明,这种新型的透水框架具有十分明显的减速落淤效果,优于传统的护岸、护滩工程技术,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护岸护滩新结构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实践中,透水框架群的促淤护滩效果得到了很好的证实。已有研究成果均集中在透水框架群及其周围水流特性和床面冲淤特征方面,而透水框架群护滩效果的衡量指标尚未见文献报导;此外,透水框架群不同平面布置形式对河床冲淤特征的影响远不清楚。通过概化水槽模型试验,研究了冲刷条件下透水框架群守护心滩的河床冲淤特性,提出了透水框架群护滩效果的衡量指标,并对比分析了透水框架群多种平面布置形式的冲淤特性和促淤保沙效果,提出了冲刷条件下,透水框架群护心滩的平面布置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四面六边体透水框架整体稳定性较差、杆件易脱焊散落的缺点,开展了新型透水框架几何形态、加工方法、施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出具有较强钩连性的扭双工字型透水框架结构及其专用施工设备,并在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中首次应用。监测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整体稳定性,可有效减缓流速,消能促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四面体框架群护岸型式防冲促淤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长江九江段护岸工程试验研究工作,着重介绍四面体透水框架群护岸工程布置,给出了不同水沙典型年条件下工程区内的冲淤试验结果。四面体透水框架群具有很好的减速促淤作用,可以使近岸的冲势变为淤势,因此它既可以用于防止条崩的发生,也可用于窝崩的治理,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型护岸技术。  相似文献   

11.
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实践中,透水框架群的促淤护滩效果得到了很好的证实。已有研究成果均集中在透水框架群及其周围水流特性和床面冲淤特征方面,而透水框架群护滩效果的衡量指标尚未见文献报导;此外,透水框架群不同平面布置形式对河床冲淤特征的影响远不清楚。通过概化水槽模型试验,研究了冲刷条件下透水框架群守护心滩的河床冲淤特性,提出了透水框架群护滩效果的衡量指标,并对比分析了透水框架群多种平面布置形式的冲淤特性和促淤保沙效果,提出了冲刷条件下,透水框架群护心滩的平面布置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2.
透水框架因其具有较好的防冲促淤功能,在航道整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对单个四面六边体透水框架和双工字型透水框架进行三维水流数值模拟,揭示其防冲促淤机理,并对两者之间的差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透水框架通过改变水流的大小和方向及加速水流能量的消耗来促进泥沙的淤积,相对于四面六边体透水框架,双工字型透水框架具有更好的防冲促淤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透水框架护岸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透水框架护岸是将透水框架铺设在岸坡坡面上,利用透水框架的减速促淤机理来防护岸坡。本试验开展了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和扭双工字型透水框架铺设在岸坡坡面上的试验研究,对其护岸效果、减速促於机理进行分析,了解透水框架护岸的优缺点,分析透水框架护岸的应用部位。  相似文献   

14.
试论生态护岸在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胜辉 《中国水运》2014,(2):188-189
生态护岸这种技术是近些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护岸技术,并且这种技术已经逐步成为现代航道整治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文中主要针对生态护岸在航道整治工程中的重要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且对其应用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三峡蓄水后,持续清水下泄,可能导致下游河道洲滩持续冲刷后退,洲滩守护成为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的重要措施;同时护滩带结构遭到水毁的几率大增,护滩结构亟需改善.水槽试验表明,四面六边透水框架作为一种新型护滩技术,减速落淤效果十分明显.四面六边框架群与护滩带相结合,能够增强护滩工程的稳定性,改善护滩带边缘破坏情况,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中,四面六边体透水框架由于其优良的促淤保沙性能,其应用日趋增多。其广泛地使用于洲滩及整治建筑物边缘,起到促淤固沙、保滩造滩的作用,同时也被海塘防护等类型的工程所采用。目前其预制模具主要分为整体式模具和拼装式模具两种,本文通过模具拼装难度、构件成型脱模时间、成品表观质量等三个方面对两种模具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所适合的使用情景。  相似文献   

17.
汪国喜  李文海 《中国水运》2014,(10):160-161
近些年,生态护岸在航道整治工程中已经成为了一种崭新的护岸技术,而且生态护岸技术也得到了逐步地推广运用。文中就目前航道整治工程中所运用的生态护岸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并结合植草生态护岸施工实验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传统护岸技术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在新时期航道背景下已经不具适应性,生态护岸技术孕育而生。文章以某航道整治工程为例,围绕生态护岸技术展开探讨,总结其基本特点,提出该技术在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方式,最终提升了航道的整治效果,充分发挥出了生态护岸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徐敏 《水运工程》2021,(1):123-128
针对新水沙条件下航道整治建筑物损毁问题,以护岸工程为例,采用概化水槽试验,模拟研究不同水动力强度以及不同挟沙饱和度下护岸工程的冲淤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断面平均流速与泥沙起动流速比值(U/Uc)的增大,护岸工程前沿冲刷呈指数形式增大;随着水流含沙量与水流挟沙力比值(S/S*)的增大,护岸工程前沿冲刷呈对数形式减小。当U/Uc>3或S/S*<40%时,护岸前沿冲刷范围及冲刷深度均快速增大。因此,当U/Uc>3或S/S*<40%时,应加强对整治建筑物周边水流流速年际和年内变化的监测。研究结果可为航道整治工程设计及航道整治建筑物维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透水框架群在航道整治护滩工程中常采用一次性施工到位的方式。这种施工方式不能充分利用透水框架的高度,会造成透水框架群堆积高度不理想。提出利用先期实施1~2层透水框架群淤积后的地形,再实施1~2层透水框架群,即分层分时实施透水框架群的施工方式。水槽概化试验表明,分层分时实施透水框架群可充分利用先期实施后淤积的地形,达到理想的堆积高度,从而有效提高透水框架群的促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