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船舶之间的责任按照《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可分为下列4种情况:①一船给另一船让路:第十二条(帆船)、第十三条(追越)、第十五条(交叉相遇)、第十八条(船舶之间的责任);②两船各自采取避碰行动:第十四条(对遇)、第  相似文献   

4.
事故案例一 1998年12月13日,中国籍商船"W"轮,船长106米,宽16.3米,载重吨6285吨,主机马力3800kW,从海门港去北仑;另一艘中国籍渔船"S"轮,从海门港前所出发经头门山去渔场捕鱼,两船在东矶列岛半边峙水域交叉相遇.当时能见度6海里,"W"轮航向055°,车速前进三,船速10节.  相似文献   

5.
辛金强  钟灿 《世界海运》2008,31(2):44-45
对如何正确理解《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中有关“背离”条款的精髓以及船舶在紧迫危险中如何准确运用“背离”行为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曹麟 《航海技术》2002,(2):12-13
此文阐述《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中的“不妨碍”与“让路”或“避让”的区别,并对我国《内河避碰规则》的相关条款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7.
邹友家 《世界海运》2003,26(3):9-11
在充分肯定了《内河避碰规则》的主体框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些问题做了细致的分析,例如一些条款不够全面;有些条款用词陈旧,不够准确;对操限船、限于吃水船及失控船的概念没有提及;将内河的主要运输船型——拖带或顶推船没有纳入操限船的范畴等,对当前内河的航行安全产生了不利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分别提出了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9.
《世界海运》2017,(11):1-2
在接受《1948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时我国作出了非机动船舶不受其约束的保留,因而专门制定了《非机动船舶海上安全航行暂行规则》供我国非机动船舶遵循。我国在加入《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时未作出类似的保留,故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适用于我国的非机动船舶,上述暂行规则应予废止。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不应妨碍”条款的理解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文就《避碰规则》第八条中的“不应妨碍”条款进行讨论与分析,并就对此条款的理解、执行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此文阐述了“内规”中背离条款在内河船舶避碰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并对“背离”条款定义的理解,条款中文字修辞等问题,提出了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12.
郭丰田 《世界海运》2000,23(1):24-25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原文中“RISK OF COLLISION”和“DANGER OF COLLISION”,在中文版《规则》中均被译为“碰撞危险”,本文对如何理解和运用该“碰撞危险”作了阐述,并提出了实际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此文根据《避碰规则》规定和航海实践,提出”不应妨碍”和“让路”这两个术语的不同,以便正确遵守《规则》。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简称《规则》,是国际海事组织指导各类船舶在海上安全航行的重要文件,是航海人员必须遵守的重要规则。它所包含的各类条款,已在各种海海人员中深深地扎了根,它的权威性是不可动摇的,既然如此,《规则》的制定者前没有要求各类船舶的操纵者,驾驶员呆板地、简单地执行这些规则,而在第二条责任条款的第二款中规定,可以对《规则》进行背离。这样就使严肃的《规则》有了灵活性。对《规则》的执行就有了机动的余地。这样就可以灵活地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各种危险和碰撞。从而提高了《规则》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中的“追踪”条款存在着一些模糊的地方,让海员们难以理解,往往导致事故的发生,本文对其中若干问题作一探讨,以帮助或指导船员实践。  相似文献   

19.
船舶在航行途中,没有使用“安全航速”是造成碰撞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统计,绝大多数没有使用“安全航速”的主要原因是船员没有深刻理解避碰规则中有关“安全航速”的涵义。“规则”第六条:每一船舶在任何时候均应用安全航速行驶,以便能采取适当而有效的避碰行动,并能在适  相似文献   

20.
基于AIS信息的船舶自动避碰模型及其算法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当利  黄立文 《船海工程》2007,36(2):129-132
针对全自动无人驾驶船舶研制的核心之一,需要一个成熟而实用且与现有航行方法、规则和规章相一致的智能避碰专家知识库,提出可用于构建这种知识库的船舶自动避碰模型,并给出相关的计算机流程图,对该模型进行编程仿真的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