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好像是天生注定一般,从开始记事起,就对铁路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记得小时候住在位于昆明市西郊岷山脚下的外婆家,看到有两种不同宽度的铁路,家里人告诉我,走“小”火车的叫做“小铁路”,而走“大”火车的,自然就是“大铁路”了。每一天,在几乎相同的一个时刻,一听见火车鸣笛或者是隆隆的车轮声,循着这声音双眼就不由自主地来到这个铁路“十字路口”的  相似文献   

2.
年仅15岁的邵淼,是北京人大附中初三学生。他从记事起,就喜欢看火车、坐火车。上小学前,大人经常带他坐地铁,以补偿他坐“火车”的要求。特别是在上学前对火车时刻表情有独钟,只要手捧火车时刻表就着迷。他从火车时刻表中能知道铁路线名称、线路长度、经过的车站站名、每趟列车始发站时间及到达地时间。他从看火车时刻表继而背火车时刻表。1994年上小学一年级时,他已对《全国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一书上各方向车次及沿途站名、时间情况了如指掌。这还是偶然中发现的。一次  相似文献   

3.
与比罗先生成为笔友,已是七年前的事了。 1990年在肯尼亚工作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份英国出版的《火车模型》杂志。由于我从小就喜爱火车,一下就被上面图文并茂的内容吸引住了,我把杂志翻来翻去,猛然从一个角落发现几行小字,仔细一看,是意大利维琴察的一个地址。我抄下地址带回住地,连夜写了一封询问信寄了出去。约两周后,收到了一件包裹,打开一看,是一套介绍火车模型的书籍和样本,内附一封短信,落款是“你的真诚的马里安罗·比罗”。  相似文献   

4.
休息片刻     
幽默 不用加快 列车员:“同志,您这是慢车票,上这趟车需要加快。” 旅客:“不必费事了。我时间非常充裕,慢点儿没关系。” 以假对假 餐车上,服务员给旅客结账。 服务员:你这张50元人民币是假的。 旅客:可你这西凤酒也不是真的。(汪德山) 结婚很久的样子 一对度蜜月的新婚夫妇正要上火车,新娘对新郎说:“亲爱的,我们做出结婚很久的样子给别人看好吗?”新郎边上火车边说:“那好,你提衣箱跟在后面。”  相似文献   

5.
铁路趣闻     
迷你火车 日本琦玉县一家料理店因人手短缺,就想出一绝招,耗资1千万日元,装置了“迷你火车”为顾客送饭送菜,使生息日益兴隆。 食客进入店内,便会有一列小火车自厨房开出。小火车发出悦耳的有节奏的机杨声,缓缓来到食客跟前就自动停下,食客即可打开车厢益取出饭菜。尔后,火车又自动开回厨房。 “迷你火车”每列5节车厢,每节车厢可装一至两种菜,行车由中央控制室指挥。火车接菜单  相似文献   

6.
趣闻轶事     
《铁道知识》2006,(1):36-37
据英国《太阳报》报道,最近,英国6名火车司机竟然在驾驶火车时,大玩疯狂游戏。当时,其中一名火车司机驾驶着一辆往返于舍菲尔德和伦敦圣判克拉斯区的快速列车,与其他同事一起大玩疯狂的“挑战”游戏。他驾驶着这辆中部干线列车,载着满车的乘客,以时速达125英里的速度,飞驰着驶向目的地。一边疯狂驾驶,这个下流的司机还脱光全身衣物,赤身裸体,在火车头内大肆乱扭。他还拿起手机,将自己的“舞姿”拍摄了下来,并且将照片传送给了一个铁路公司的女同事。看到这些恶心照片后,这个被吓坏的女同事立刻向上级汇报。而愤怒的铁路公司领导人立刻将这个…  相似文献   

7.
休息片刻     
幽默 火车开往何处 候车室里,一位旅客问一女孩:“小妹妹,站里的两列火车开往什么地方?” 小女孩:“绿色的可以坐到我的家,红色的坐不到我的家。” (陈志涛)  相似文献   

8.
休息片刻     
幽默 最后一趟 “请问,最后一趟火车什么时候开往巴黎去呀?” “最后一趟?恐怕今生今世您我都没有福气见到它吧!”(童建国) 货架上存了好多 在火车上,一位作家问身边正在读书的年轻人:“您很喜欢读小说吗?”“读过很多。”作家指指小桌上的一本书问:“我写的这部小说看过吗?”“在书店里看见有好多——”“有好多人买吗?”作家眉飞色舞地抢过话茬。“不。我看见货架上存着好多。”(马炳营译)  相似文献   

9.
曾经和一位网友在闲聊时谈起了个人爱好,我说自己是个“火车迷”,对铁路很感兴趣,对方十分惊讶和不解,问我为什么?其实,有时候喜欢某样东西很难确切地说出其中的缘由。在此之前,自己也没有仔细地想过这个问题。猛然一个“为什么”,倒让我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想了想,大概是因为我家就在铁道边,从小就喜欢趴在窗台上看火车;也许是因为我是一名铁路勘测者,有不少的铁路线的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但更深层的应该是因为我时常被“火车头”的精神所鼓舞和感动,说起火车头会让我联想到无数词汇:负重承压、不舍昼夜、拼搏进取、一往无前、穿山越水、披星戴月、铿锵有力、无私奉献……如果真正体会了这些词汇,你能不被“火车头”的精神所打动吗?  相似文献   

10.
也谈“双轨火车为 何靠左行” 《铁道知识》1995年第6期上,刊有“双轨火车为何靠左行?”一文,其论点很有商榷的必要。 该文说我国双轨火车之所以靠左行,是因为考虑到地球自转的影响而规定的。这种说法欠妥,因为铁路在复线区间的线间距不过4米多,在这样小的距离间,其会车时产生的空气涡流的旋转方向,是不会受到纬度差别影响的。  相似文献   

11.
休息片刻     
洞穴前的遭遇 “你知道,我常常发些意外之财”,猎人对自己的朋友说。“当我遇到洞穴时,我便站在洞口大喝一声‘嗨’,野兽跑出来,我将其杀死便可卖钱!” 过了一段时间,猎人听说朋友受伤住院了,便跑去看他。奄奄一息的朋友解释道:“我是完全照你的成功经验去做的:带上武器,走到洞穴前,大喊一声‘嗨!’,但从洞中朝我窜出来的却是辆火车!”(童建国荐)  相似文献   

12.
休息片刻     
幽默 我必须去 有两人同乘一列火车赶去某地。其中一个问道:“您是去参加今天史密斯的报告会的吧?” “是的。”另一个答。 “不要去。”第一个说,“您不值得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去听他讲的东西。他是一个很蹩脚的演讲者。” “我必须去,”第二个道,“我就是史密斯。”  相似文献   

13.
休息片刻     
幽默 农舍和铁路 为铺设一条铁路,某工程师走进一家农舍并对主人说,“铁路路基将正好通过您这所房子。” “我没意见。但你们要是以为火车每次打这儿通过的时候,我会给开门和关门,那你们就大错特错  相似文献   

14.
2003年4月13日是中国火车邮政创建百周年纪念日,回顾火车邮史,一展各个时期火车邮戳的风采,非常有意义。 海关火车邮政时期(1888~1900) 1879年2月20日“大清邮政局”成立,可是火车邮政依然由海关税务司署兼办。1897年6月津京铁路通车后,海关就组建“津京火车邮局”,将天津大沽口的舶来邮件通过火车转运北京。并刻制了一枚中英文“69津京邮政车”字样双线戳(图1),因无日期所以启用时间无可考证。  相似文献   

15.
1825年世界第一条铁路在英国一出现,火车行车安全的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开始为了防止火车发生冲突,在火车前面由一名骑着马的铁路员工负责瞭望引导,今天看来是很可笑的。 早期的闭塞方法 最早用隔时行车的办法,以保证行车安全。即当第一列车发车后,间隔一段时间再发第二列车,我们把它称为“时间间隔法”。随着列车对数、重量和速度的提高,这种时间间隔法无疑对安全和效率都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6.
铁路之缘     
在工厂时因频繁出差,火车成了我流动的旅栈。虽有“独在他乡为异客”的乡思,更多的却是对铁路酸酸甜甜的回忆。 曾记起一个阳春三月天,我们去西南某地集训。二十来人簇拥着挤上火车,车上旅客脚踩脚、肩碰肩,我们唯恐被挤散,臂挽臂、背挨背,一时顾不了衣衫零乱,热汗淋漓的狼狈,相视而忍俊不禁。虽说出门难,然而  相似文献   

17.
铁路冰渡     
我国有句成语叫“如履薄冰”,意指象踩在薄冰上那么危险。当北国严冬降临,看到孩子们欢笑着在河上滑冰,汽车在河面冰道上艰难地行驶时,人们也总是为其安全揪心。也确有冰层破裂,人员、车辆陷入河底的惨痛教训。所以当猛一听说在高寒地区(一般指北纬45°以北)火车也可以从河面冰道上行驶时,一时令人难以置信,果真有铁路冰渡的事吗?  相似文献   

18.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概念里,出门乘坐火车时区分不同的列车,主要依靠那一串不同的字母和数字——车次.其实,在不同国家的很多地方,火车也和我们一样,拥有自己的名字.来,我们一起走进“有名”的列车,像认识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朋友那样去了解他们的点点滴滴.“有名”的列车火车从它诞生伊始,便有了自己的名字.早在1825年,在连接斯托克顿和达林顿的世界上第一条营运铁路上,斯蒂芬森设计的“运动号”机车便牵引满载旅客和货物的列车投入运营.  相似文献   

19.
铁路撷趣     
·趣闻· 开火车撞自家车 台湾花莲县曾发生了一起离奇的交通意外,一名火车司机驾驶火车时不小心出了轨,火车头不偏不倚撞上了路边的一辆轿车。万分凑巧的是,被撞的轿车正是肇事火车司机的。 当天上午9时40分,吕寿明驾驶着一台蒸汽火车头,拖着22节货车,进入花莲车站准备转轨。不知是机械失灵,还是人为操作疏忽,车头脱离货车,然后脱轨而出。当车头出轨时,正好  相似文献   

20.
天池独秀     
丝路旅行,相信是每个旅游爱好者的夙愿。沿着兰新铁路西行,虽无法体会唐僧取经和古人拉骆驼、骑马骑驴的艰辛,却使任何人都可以轻易漫游大西北,领略丝路风情。火车带来的现代文明由此可见一斑。 五十多天的丝路旅行,最后一站安排的是“登天池”,导游称之为“压轴大戏”。诗人张志民那脍炙人口的《登大池》像一幅瑰丽多彩的画卷,深深地吸引着我、撩拨着我,使我恨不得立刻扑进它的怀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