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路》2017,(4)
选用市政道路现场铣刨废旧沥青混合料,通过室内掺加新鲜沥青和废花生油,优化AC-25C目标级配的最佳油石比。废旧沥青混合料的掺加比例为30%,油石比分别为2.1%、2.5%、2.9%和3.3%(油石比为新鲜沥青占废旧沥青混合料和新添加集料的总重量的比值),废花生油的掺加比例根据老化沥青的恢复效果确定。在最佳油石比下,通过车辙试验和水稳定性试验评价废花生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废花生油的添加能有效恢复废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2.
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中空聚酯纤维,改善了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室内试验表明:加入中空聚酯纤维后,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增大,稳定度、流值增大,劈裂强度增大,冻融循环后劈裂强度比及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明显增加。中空聚酯纤维改善了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使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得到明显改善,而其性能价格比明显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特别适用于季节性冰冻地区。  相似文献   

3.
长大纵坡路段及大桥桥面一直是沥青面层产生车辙、推移等病害影响较为突出的薄弱路段,本文主要以分析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在长大纵坡路段及大桥桥面中面层施工应用中采取掺加聚酯纤维,优化调整SBS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C级配组成,改变长大纵坡及大桥桥面与普通路基段落不同的油石比,在施工过程优化施工工艺等技术措施的运用,从而达到抗车辙改善结构层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石安高速公路部分路段2010年养护维修中采用了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为保证施工质量对影响热再生质量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室内进行了旧料的级配及油石比、回收集料性能、回收沥青性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补充部分新沥青混合料以调整级配,增加油石比;对新沥青混合料合理掺量进行了试验研究,进行了车辙试验、冻融试验、劈裂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提出了20%的合理掺量。  相似文献   

5.
在选定级配的橡胶沥青混合料中掺加不同掺量的聚酯纤维,并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纤维掺量对橡胶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等路用性能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聚酯纤维掺量能很好地改善橡胶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而当纤维掺量较大时橡胶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反而变差。  相似文献   

6.
在选定级配的沥青混合料中掺加不同掺量的聚丙烯腈纤维,通过试验分析纤维掺量对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密度、孔隙率等体积指标,以及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丙烯腈纤维掺量的增多,最佳油石比、矿料间隙率和沥青饱和度逐渐增大,而视密度和孔隙率逐渐减小;当掺量小于0.3%时,增加纤维掺量能很好地改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而当纤维掺量大于0.3%时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反而随纤维掺量的增多而变差。  相似文献   

7.
《公路》2015,(5)
为了研究聚酯纤维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规律,分别制成了聚酯纤维掺量为0、0.2%、0.35%和0.5%的沥青混合料。采用AC-13型级配沥青混合料研究4种掺量不同的聚酯纤维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低温性能与水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聚酯纤维掺量的变化,沥青混合料性能变化明显,显著影响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8.
掺加车辙王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万平  武和平  赵升 《公路工程》2009,34(2):127-130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掺加车辙王抗车辙剂的AC-20型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不同油石比、温度下掺加车辙王抗车辙剂的AC-20型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的变化.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掺加车辙王抗车辙剂可以显著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油石比、温度对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影响很大,在正常油石比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油石比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高温度下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显著降低.结果表明,车辙王抗车辙剂适合铺筑在交通量大、重载较多的路段.  相似文献   

9.
中空聚酯纤维有别于传统纤维稳定剂。文中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中空聚酯纤维,采用体积设计法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并进行了掺加中空聚酯纤维与未掺加纤维的沥青砼的路用性能对比试验,探讨了中空聚酯纤维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旧路沥青改造热再生技术的处理效果,结合某旧路沥青改造工程实例,在其材料回收及性能评价的基础上,分别从再生剂掺量、级配设计选定和最佳油石比确定进行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同时对热再生沥青的混合料性能进行有效评价。路面铺筑质量检测结果表明:该路段的压实度、动稳定度值、冻融劈裂强度比值和混合料损失等都满足规范要求,具有良好的施工质量和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