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对处于疲劳状态的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之后,VOLVO汽车公司最近推出又一项新的设施——“驾驶员警示系统”。来协助驾驶员提高行车安全。这项世界首创的发明可记录下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并在驾驶员进入睡眠状态之前及时给予警示。  相似文献   

2.
《汽车与配件》2005,(51):17-17
在对处于疲劳状态的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之后,Voiva汽车公司最近推出又一项新的设施——“驾驶员警示系统”来协助驾驶员提高行车安全。这项世界首创的发明可记录下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并在他(她)进入睡眠状态之前及时给予警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提出一种汽车节油提醒的方法及系统的应用,通过实时监测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并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判断,当驾驶员处于非节油驾驶状态时进行警示并给出驾驶建议,从而帮助驾驶员改善驾驶习惯,达到汽车节油降耗的目的。本文针对不同的驾驶阶段采取的判断逻辑和提醒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公交车驾驶员由于其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连续工作时间长,特别容易疲劳。疲劳驾驶是公交运营的一个重大安全隐患。疲劳驾驶警示系统能够及时检测出驾驶员的疲劳状态,主动警示驾驶员,防止其在驾驶过程进入睡眠状态,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目前推广的公交视频监控系统缺乏疲劳驾驶自动警示功能,如果能在监控系统中集成疲劳驾驶警示系统,在增加少量成本的情况下,可以更好的提高公交运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一向以注重安全著称的沃尔沃汽车公司最近又推出一项新的设施——“驾驶员警示系统”,以协助驾驶员提高行车安全性。这项世界首创的发明可记录下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并存其进入睡眠状态之前及时给予警示。统计数字表明,驾驶员过度疲劳已成为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沃尔沃公司的“驾驶员警示系统”是项具有实际意义的发明。  相似文献   

6.
近期,武警新疆总队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所属部队车辆运行秩序管理。他们为每名驾驶员制作了“安全在心中,安危在手中”警示卡,时刻警示驾驶员遵守交通法规、安全文明驾驶;重点纠治随意停车、超速行驶、强行超车、疲劳驾驶、开车打电话等不文明驾驶行为,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记满12分驾驶员的不当驾驶行为成因,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选取包头市扣满12分的驾驶员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利用驾驶行为、驾驶态度、驾驶技术和人格量表,获取了570份有效样本.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将驾驶行为、驾驶态度和驾驶技术量表中的题目分别重组形成综合性指标.为研究不同性别司机不当驾驶行为的成因,将被调查驾驶员按照性别分类后进行聚类分析,分别得到3种不同类型的驾驶员群体及其对应的驾驶特性和人格属性得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且驾龄较短的男驾驶员驾驶技术较差;年龄较小、结婚率较低且驾龄较短的男驾驶员群体独立性得分较低,判断能力较差;年龄较小、驾龄较长的男驾驶员驾驶行为和驾驶态度存在问题.对于女性驾驶员来说,年龄较小、驾龄较长的女驾驶员独立性得分较低,判断能力也较差;年龄较大、驾龄较长的女驾驶员在驾驶行为、驾驶态度和驾驶技术三个方面都存在问题,同时自律性较差;年龄较小、教育程度较低且驾龄较短的女驾驶员驾驶技术较差.研究成果可以为多发不当驾驶行为驾驶员的培训教育和行为矫正提供参考,有助于对驾驶员进行针对性培训.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驾驶员避撞行为的行车风险状态分类方法,并综合考虑驾驶员驾驶行为、道路和环境因素对行车风险状态变化的影响,运用支持向量机(SVM)建立不同行车模式下行车风险判别算法。基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100-car"自然驾驶数据对预测算法进行了训练和验证,结果表明,在进行行车风险状态预测建模时考虑驾驶员行为、道路和环境因素的差异(特别是驾驶员分心状态)将有利于提高预测模型的准确率;另外,在满足假正率低于5%的条件下,本文构建的预测算法对未来行车过程中的高风险状态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有助于对临近危险状态的驾驶员给予及时的警告或辅助纠正,为防撞预警策略和控制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对路线固定的纯电动客车,使用CAN记录仪采集其驾驶员驾驶习惯及整车运行状态;采用matlab对驾驶员驾驶行为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约束驾驶员驾驶行为,优化能耗结果,达到节能目的。  相似文献   

10.
汽车智能终端是"驾驶员-车辆-环境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能够有效提高驾驶的安全性、改善驾驶的乐趣。本文对智能终端的信号检测与提醒警示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判别驾驶员的疲劳驾驶状态,本文利用模拟驾驶器开展驾驶实验,采集了20名驾驶员在疲劳状态和正常状态的实验数据;为了提取能表征驾驶员疲劳和正常驾驶状态时的行为特征,本文对获取的速度、方向盘转角和车辆横向位置的样本熵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取了该三类参数的样本熵作为疲劳驾驶的有效特征组;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驾驶员疲劳驾驶判别算法,并采用测试集样本对构建的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驾驶员疲劳驾驶检测的准确率较好、运行时间较短、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建立一种基于驾驶行为来判断驾驶安全性的方法,以此挖掘和显示不同驾驶行为与其驾驶安全性的关系.利用来自OBD设备获取的北京市出租车司机驾驶行为数据,通过K-Means聚类分析将驾驶人划分为3种类别:安全、一般安全、危险;采用图谱理论进行数据编码,构建了基于微观驾驶行为指标的驾驶行为特征图谱.图谱可以揭示驾驶行为内部复杂数据结构关系,实现驾驶行为变化过程的直观表达.本研究更加针对性地在安全层面上为优化驾驶行为提供参考和依据,对于减少交通事故与改善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牛书培  李冰 《驾驶园》2009,(2):98-98
2008年12月15日,河南省长葛市公安交警大队民警为一辆私家车贴上“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绿色警示标志。为杜绝酒后驾车,交警部门带着这些印有“开车不喝酒 喝酒不开车”的绿色警示标志,来到该市八七路等酒店集中的街道,查处酒后驾驶,对被查司机除罚款外,还会将警示标志粘贴在司机车身显眼位置,以此提醒司机本人,严禁酒后或醉酒驾驶车辆。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戏称没有经验的驾驶员为“马路杀手”,如今还有属于女性新手司机的新代名词——“女磨头”,意指女驾驶员尚处在驾驶的磨合期,这些驾驶员就是我们定义的“新手”。新手司机对道路情况的判断能力和对驾驶的反应都相对较差,有经验的驾驶员经常在道路上因为前方新手驾车而感到郁闷。  相似文献   

15.
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状态不良会引起驾驶员行为不当而造成事故.为了合理设置交通设施,提高驾驶安全性,进行了现场调查和试验,分析了交通设施对驾驶行为影响的7个方面.问卷调查侧重于交通设施的设置对不同驾驶员行为的影响,现场试验则针对特定路段进行驾驶行为的视频记录和分析.试验结果与路段交通事故数据联合分析发现,因道路交通设施设置不良而导致驾驶员行为事故的比例约占24%.合理设置设施的位置、数量、形式,使其符合驾驶员心理,可以提高驾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适用驾驶员疲劳状态监测的人眼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驾驶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是否疲劳驾驶可以从眼睛的状态反映出来,利用驾驶员眼睛的状态信息来判断驾驶员疲劳状况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在采用计算机视觉对驾驶员进行驾驶行为监控时,驾驶员面部眼睛定位是判断驾驶员是否疲劳驾驶的关键。为了解决面部眼睛定位的实时性以及头部旋转不确定性等问题,本文在人脸面部定位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基于区域标示算法的面部人眼定位算法。试验验证了上述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当前驾驶员状态监测目标动作报警阈值的确定多根据技术能力及驾驶员驾驶习惯讨论得出,缺乏理论依据。为此,论文通过设计实验通过驾驶模拟器采集车辆操纵及运行状态参数,建立车辆运行状态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一种通过K-means算法对驾驶人不安全驾驶行为数据集进行聚类确定报警动作阈值的方法,可以为驾驶员状态监控系统的开发及相关测试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驾驶园》2012,(7):88-89
为教育和警示机动车辆驾驶人员,特收集整理了辖区典型交通事故案件并加以分析事故成因,以"前车之鉴"警醒广大驾驶员摒弃交通陋习,文明、谨慎驾驶。【典型案例1】醉酒驾驶机动车1月26日3时许,王某东醉酒后无证驾驶一闽E5XXX1号小型普通客车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驾驶安全性,在驾驶员超车或变更车道时需要提供盲区探测与警示,以dsPIC33CK32MP502单片机为核心,结合仪表盘以及FZ-SE01超声波测距模块,研制了一种车辆盲区探测报警装置。根据车辆不同的行驶状态选择探测不同的盲区,通过超声波传感器探测盲区是否有障碍物;当超声波传感器探测到盲区存在障碍物,并且障碍物与车辆的距离小于预设的安全距离时,通过报警装置及时向驾驶员提出警示。文章研制的装置具有功耗小、灵敏度高、成本低廉、布置方便的优点,有效的保障了驾驶安全。  相似文献   

20.
营运车辆事故多是由驾驶员的风险驾驶行为引起的,而交通安全教育对营运驾驶员的风险驾驶行为改善起主要作用。传统的教育方法未考虑不同驾驶员的行为特征,因而效果不佳。基于风险驾驶行为分析的教育方法首先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监控,然后分析驾驶员的风险驾驶行为特征,最后基于特征进行安全教育。该方法具有针对性,并在国外取得较好效果。本研究对基于风险驾驶行为分析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实验,分析了营运驾驶员的风险驾驶行为类型特征和典型事故致因,并对教育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该教育方法能明显减少危险交通事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