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北京车展上跨国零部件巨头的表现,不难发现外商对中国市场的雄心。价廉物美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开拓出口渠道不失为中国企业的生存之计……  相似文献   

2.
当前减振器行业存在的问题有:技术才锁,技术标准不一致,专业化生产能力不强,基础件技术力量差,没有专业化设计,开发队伍;摩托车零部件企业管理尖走集团化道路,应向规格化,系列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汽车零部件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金融危机来势凶猛,我国汽车市场从夏天跳入了冬季,一些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之困”。  相似文献   

4.
一民 《汽车情报》2006,(1):18-18
经历了2004年的低迷,2005年的调整之后,有专家预测,2006年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增幅在10%左右。因此,作为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也只能在平稳增长态势的“大局”下谋求更大的发展。笔者以为,2006年汽车零部件企业应该抓住以下“机遇”。  相似文献   

5.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伴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态势,汽车零部件的销售渠道对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销售渠道冲突成为制约市场健康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这些冲突,成了摆在汽车零部件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东风零部件经过几十年不断发展和随着东风与日产的合资重组,已进入到一个历史性转折和战略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东风零部件审时度势地提出“打造中国一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发展战略目标,这标志着东风零部件事业的未来发展将向着一个更高追求和更大发展的战略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7.
这边厢,中国本土企业在家门口与外资企业"短兵相接",白刃战下"疆土"尽失让人徒呼奈何.那边厢,中国企业挤破脑袋地向国际市场"冲锋陷阵",壮志可勉,精神可佳.  相似文献   

8.
3 目前形成的我国零部件行业分工协作的供应体系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按照市场发展的需求,在外资、国有资本、集体资本、民营资本,多种所有制为主体的竞争、分工、协作中,在为我国整车企业生产车型的配套供货中,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并形成了一个符合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状况的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的协作体系,即形成了一级至三级宝塔式供应体系。所谓一级至三级宝塔式供应体系,就是指一级至三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相似文献   

9.
目前,金融危机对全球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均已造成严重影响,股市暴跌,经济成长放缓,消费下降,失业人数增加……为应对这场危机,各国政府正在想尽各种办法救市.我国为应对这场危机,中央采取积极的财政、金融政策,刺激消费,加大内需,启动农村市场,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0.
编者的话     
如果说十几年前,或者再迟一些的几年前,在中国安营扎寨的汽车零部件公司更专注于为整车配套,那么这几年.汽车保有量高速增长所酝酿的售后市场商机则成了零部件企业争相追逐的另一大领域。尤其是2005年后,按照“入世”协议中国汽车服务贸易的开放,使得早有准备的汽车零部件跨国企业纷纷从保税区迁出,相继成立贸易公司,摩拳擦掌地挺进汽车售后市场。  相似文献   

11.
《汽车与配件》2005,(28):42-45
上一期“产业经济报道”中,我们从比较宽泛的层面报道了在迪拜举行的法兰克福汽配系列展。中国是这次展会最重要的三个国家展团之一,对于庞大的中国零部件制造企业团队来说,他们在迪拜的亮相究竟意味着什么?陈欢对此特别采访了两位展会的组织者  相似文献   

12.
在与汽车零部件企业聊天时,常常听到他们抱怨,哪里的客户一不留神没”盯紧”,就又“溜”了,等“回过神“的时候,客户已经给竞争对手下定单了。的确如此,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这样的情况发生在各行各业,汽车零部件行业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3.
14.
日前,由捷培森中国(JF Pearson China)举办的一场售后市场的盛宴——“第二届中国汽车售后市场战略峰会”在上海落下了帷幕。来自整车销售公司、国际知名品牌零部件在国内的贸易公司、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售后部门、汽配用品连锁企业等50多位中外企业家济济一堂,共同探讨中国售后市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个话题意犹未尽。另一个话题又被展开。为期两天的峰会短暂而紧凑,留给与会者更多的是会后的回味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过二十多天,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农历春节了。回首充满挑战的2004年,我们感慨万千1200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全然没有了悬念,在经历了2002年“井喷”、2003年高歌猛进后,中国车市在2004年忽然打了个“急刹车”,一下了跌入冰点。连续半年多的市场低迹,车价的一落再落,最终几乎摧毁了市场的信心。这让汽车厂商和消费者的神经都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今年持续低迷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十几年前,或者再迟一些的几年前,在中国安营扎寨的汽车零部件公司更专注于为整车配套。那么这几年,汽车保有量高速增长所酝酿的售后市场商机则成了零部件企业争相追逐的另一大领域。尤其是2005年后。按照“入世”协议中国汽车服务贸易的开放。使得早有准备的汽车零部件跨国企业纷纷从保税区迁出,相继成立贸易公司,摩拳擦掌地挺进汽车售后市场。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汽车工业产销两旺的形势下,广大零部件企业在扩建厂房、增加产能,以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更把目光瞄准了海外市场。国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越来越多的零部件企业期望通过出口来开辟新的商场。在全球采购趋势下,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成了“香饽饽”。然而,“美味”的出品定单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依然需要一份努力才能获得。那么,中国零部件企业如何才能开拓海外市场,出口途径究竟有哪些?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召开的首届中国零部件企业家年会上,一汽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田雨时先生的一席发言,拨开了汽车行业浮躁的泡沫,揭示了汽车零部件业存在的问题,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9.
《中华汽摩配》2005,(8):67-67
种种迹象表明,跨国零部件巨头利用目前中国汽车市场调整之机,正加速在中国市场的全面扩张。据笔者粗略统计,仅今年6月份,外资零部件企业在中国的投资项目就达到了10余个。  相似文献   

20.
漓沙 《汽车与配件》2003,(13):39-39
作为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著名汽车零部件公司之一,海拉近几年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海拉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新办事处乔迁之日,记者采访了海拉德国总部常务副总裁暨董事会成员Martin Herbst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