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耀邦  卓越  司景钊  张建设 《隧道建设》2020,40(10):1516-1524
针对铁路隧道BIM技术施工应用现状,为深入研究铁路隧道在施工进度、安全、质量等方面的BIM应用,以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为例,综合运用BIM、物联网等技术手段,研发项目BIM施工管理平台。基于此平台深入开展进度动态管控、多维算量、风险管控、质量监控等BIM应用研究。结果表明: 1)进度管理及工程量多算对比的BIM应用实现了隧道进度信息的查看、分析及预警,解决了传统算量不精准的难题; 2)风险管控BIM应用形象生动展示了隧道围岩稳定状态、不良地质风险点及特征、隧道内人员数量及分布情况,确保了人员安全,降低了隧道施工风险; 3)采用BIM+三维激光扫描、TBM掘进参数控制等方法,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控制施工质量,并标识问题标签,最后形成高黎贡山隧道安全质量问题库,实现了安全质量问题可追溯。  相似文献   

2.
高瓦斯长大隧道施工难度大、风险高,瓦斯防治是其工程安全管控的重中之重。结合在建重庆渝广高速公路华蓥山隧道瓦斯段落的设计与施工情况,总结高瓦斯长大隧道施工所采取的地质预报、施工通风、信息化管理以及瓦斯抽采与引排等综合处理措施,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3.
吕乔森  左昌群  梁禹 《中外公路》2012,32(5):200-204
根据前期勘察成果与后期地质调查结果,结合大量的工程实例经验,提出公路隧道地质风险等级划分标准(A级~D级),并由此确定不同风险等级下施工地质预报方法的选取.在总结与分析隧道施工地质预报系统对不良地质体的探测结果(发育特征与发育程度)的基础上,提出隧道地质预报预警等级(Ⅰ级~Ⅳ级),并建立隧道施工地质预报预警机制.最后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大广南高速公路长乐山隧道,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湖北省宜长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地质问题,提出了在特殊地质条件下进行隧道设计、施工时应掌握的设计机理,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法和防范处理措施,以期对将来的公路隧道设计、施工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介绍福建龙长高速公路十二排隧道塌方情况,从围岩地质条件、施工方法等方面分析塌方产生原因,提出塌方处理方案、施工顺序、支护措施,达到彻底整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岩溶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易发生涌水、涌泥、塌方等灾害。针对地质勘探、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超前钻探、地下水监测等单项技术在岩溶灾害风险预测方面的不足,根据溶洞与开挖面的位置关系、补给水源、岩溶发育程度及规模、埋深、围岩级别这5个主要的致灾因子,提出岩溶隧道灾害风险预测模型。对5个致灾因素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灾害风险等级,并据此提出防灾预案和拟定工程措施,以提高岩溶隧道施工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中外公路》2021,41(2):256-260
为研究粤东山区复杂地质条件下特长公路隧道路段线路方案,以广东大(埔)丰(顺)(五)华高速公路丰顺至五华段控制性工程——鸿图嶂隧道为依托,基于初测阶段勘察设计成果,采用定性分析、技术指标定量对比等方法,探讨比选了粤东山区复杂地质条件下特长高速公路隧道路段线路方案,总结了设计过程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设计体会,为粤东山区复杂地质条件下高速公路隧道路线方案比选论证提供了借签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临夏至合作高速公路曲奥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地形、地质、施工、实际现场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分析了该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二衬、仰拱开裂等施工病害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中夹岩加固、仰拱基底加固及二衬裂缝处理处治技术,并对加固处治后的隧道结构进行现场跟踪监测,进一步评价了处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易震宇 《公路工程》2008,33(6):69-71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一般地形、地质条件差,存在大量小间距、小半径、大超高的情况,介绍了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在平、纵、横等方面的一些设计经验,浅谈了笔者个人在山区隧道设计方面的一点认识体会。  相似文献   

10.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一般地形、地质条件差,存在大量小间距、小半径、大超高的情况,介绍了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在平、纵、横等方面的一些设计经验,浅谈了笔者个人在山区隧道设计方面的一点认识体会。  相似文献   

11.
云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红黏土填充喀斯特地貌地区,山岭隧道施工难度大,从施工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与分析,通过对隧道塌方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防止隧道塌方和防止塌方继续扩大的处理过程与隧道继续开挖施工两个阶段,提出了喀斯特地区红黏土隧道溶洞塌方处理措施。在海德隧道K120+339~K120+327.4段溶洞塌方冒顶处治工程中,采用地表沉陷坑排水防护、塌方体注浆加固、大管棚及小导管注浆等超前支护技术,运用地质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等技术手段,成功完成了塌方冒顶段处治。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多数隧道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大、控制难度高、建设周期长、施工危险性高的特点,进行隧道施工风险管控尤为重要.文中利用BIM技术构建隧道施工进度风险、质量风险、安全风险等施工风险信息模型,形成隧道施工动态风险管理的信息集成及协同应用关键技术.实践表明,BIM技术对隧道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要素的风险管控信息化...  相似文献   

13.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进出洞口大部分位于地质条件复杂、地理位置险峻地带,施工过程中为确保安全,设计安全风险系数较高,设计一般为双向掘进,洞内出洞,施工过程一般比较谨慎保守。通过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分析,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依靠超前小导管对围岩进行超前支护,将施工方案由双向掘进洞内出洞优化为单向出洞。该文以文马高速公路土司城隧道出洞施工为依托,采用超前小导管代替大管棚超前支护,对独头掘进隧道"晚出洞"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建高速公路上跨国道涉路工程中针对关键安全布控风险予以有效管控,有利于维护施工安全,建立有利的施工条件。以湛江机场高速公路一期工程为例,简要分析常见的布控风险,并通过合理布设交通设施、加强早期安全检查、注重施工风险评估、推行季节性管控模式、应用第三方预警技术等方法,达到预期管控效果,项目建设保持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5.
桃关#2隧道为映汶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地处汶川震中区,隧道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开挖过程中遭遇崩塌堆积体、断层、软弱破碎带、岩爆及地下水等多种地质问题,严重影响了隧道施工进度及施工安全。从宏观及微观地质构造方面探讨上述地质问题的成因,找出工程地质变化的规律性,通过恰当的施工期地质超前预报技术,及时发现了隧道存在的复杂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湖北利川至重庆万州高速公路的咽喉工程——齐岳山隧道近日贯通。齐岳山隧道穿越鄂西艰险山区的大面积岩溶地带,是我国地质条件最复杂的公路隧道,这条隧道的贯通标志着我国特殊不良地质条件下地下工程的科研与施工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利(川)万(州)高速公路湖北段全长42.11 km,全线的咽喉工程齐岳山隧道设计为双线分离式4车道,左线全长3 375 m,最大埋深567 m;右线全长3 386 m,最大埋深543 m。隧道穿越鄂西艰险山区的特殊不良地质带,具有高地应力岩爆、煤层瓦斯等特殊不  相似文献   

17.
许占良 《隧道建设》2018,38(Z1):115-120
长昆客运专线湖南段经过湘中低山丘陵区、湘中中低山区及云贵高原东缘高山区,项目桥隧工程多,工程设计难度大、施工风险高。为解决项目在复杂山区困难条件下的桥隧相连、大量隧道洞口偏压高陡,部分隧道洞口段穿越岩堆或顺层等不良地质等造成的诸多设计施工难题,针对高速铁路隧道工程的特点,通过研究复杂条件下桥隧相连工程的相对关系,将复杂山区的桥隧相连工程划分为隧桥串接、隧桥对接和隧桥毗连(短路基)3种衔接方式分别系统处理,首次开发并应用高速铁路分离式隧桥串接洞门,用于解决桥隧相连情况下的隧桥串接洞门设计; 通过研究偏压、高陡洞口地形、地质,对困难条件下的隧道洞口提出采取“耳墙+护拱+反压回填”暗挖进洞技术、锚固桩正面防护技术及基底桩基托板技术等工程方案解决了进洞困难、洞口不良地质、隧底软硬不均或部分悬空、安全施工等难题。  相似文献   

18.
长大隧道工程是中国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隧道结构周围岩土体性质不确定性高、周边环境敏感、使用条件苛刻,然而目前风险重评估轻控制的研究现状使得结构安全事故仍不断发生,损失严重。基于此,回顾作者所在团队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学者近10年来在长大隧道工程结构安全风险管控领域的研究进展,从安全风险时空感知指标、感知方法、感知网络技术、风险预警与控制技术4个主要方面总结风险感控理论与技术研究成果;通过揭示多重复杂环境条件下长大隧道工程结构安全风险特征演化机理,获得风险状态“安全精感”的敏感指标,利用研发的隧道工程结构安全状态的多参数无线感知方法和技术,实现隧道安全风险无线同步“灾变精知”,创建长大隧道工程无线智慧传感网络理论方法,攻克数据传输及超低功耗智慧组网“数据精传”难题,最后提出安全风险动态可视化预警及可恢复控制技术,突破长大隧道工程现场风险管控预警“风险精控”技术瓶颈,最终实现长大隧道工程结构安全风险精细化感控;介绍上述精细化感控体系在超长地铁隧道(连续20 km)、超大断面暗挖隧道(拱北隧道)、寒区隧道(低至-40℃)等重大复杂隧道工程结构安全风险感控中的成功应用案例,并对未来长大隧道工程结构安全风险感控研究热点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吉茶高速公路坡头隧道设计方案比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蒋胜波  刘刚 《中外公路》2007,27(3):156-159
根据吉茶高速公路坡头隧道洞口位于峡谷上部悬崖,紧接矮寨特大悬索桥的特殊工程条件,采用桥隧互动设计方法,根据坡头隧道特殊的地形地质和洞身围岩条件,从断面与结构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多种针对性方案进行比选研究,提出在吉首端采用连拱隧道,满足接线要求,往茶洞方向依次采用分岔式隧道过渡到小净距隧道,由此提出的比选方案和设计方法可为山区高速公路类似的隧道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山区高速公路中,由于分离式隧道常受到特殊地质及地形条件、线桥隧衔接方式等因素的限制,因此会设计为连拱隧道。连拱隧道多处于围岩地质条件差且复杂多变的浅埋地段,隧道进出口段属于偏压隧道。由于连拱隧道施工工序繁多,开挖和支护相互交错,中墙顶部的围岩多次受到应力重分布的扰动,且由于支护衬砌与中墙非同步施工,因此施工中易出现开裂问题。文中依托云南石红高速公路大中山隧道群工程,对偏压地形双连拱隧道先行洞二衬开裂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裂缝加固处治措施。观测结果表明,处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