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公路设计新理念的推广,公路路线的超高设计也应结合运行车速理论对不同等级、不同地区、不同交通状况的道路进行更加合理的超高设计,以保证道路行车安全。采用图表、公式及说明结合的方式论述了路线超高设计的主要内容。其包括确定最大超高值、超高旋转方式、过渡方式、超高渐变率及超高采用值,超高渐变率的选择及超高的过渡方式应根据地形状况、车道数、最大超高横坡度值、横断面形式、车型组成、排水纵坡、路容美观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绘出路线的超高方式图。分向行驶的多车道公路位于纵坡较大的路段上下行的运行速度会有明显差异,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超高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市域(郊)铁路曲线超高相关规范标准不统一、各超高允许值之间优先考虑原则不明确的情况,对其合理设置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规范曲线超高的设置要求及实例分析,提出兼顾《铁路轨道设计规范》及《市域(郊)铁路设计规范》等行业标准的最大及最小设计超高值、一般及困难情况下的欠超高及过超高允许值、超高顺坡率允许值,以及不同超高设计允许值之间的优先考虑原则,为新建市域(郊)铁路的曲线超高设计提供指导,对行业相关标准规范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规范市域(郊)铁路盾构隧道断面设计理念及原则,结合国内市域(郊)铁路盾构设计相关案例,分别从轨道设计优化及不同国铁上线条件两方面展开讨论,得出轨道超高形式选择及不同国铁上线条件下的盾构断面建筑限界要求。主要结论如下:(1)考虑到排水沟渗漏对道床造成的腐蚀等影响,轨道下排水沟均建议采用更加安全的U形排水沟;(2)地下线隧道内径紧凑的情况下建议考虑采用外轨抬高超高值一半,内轨降低超高值一半的方法设置半超高,在隧道内径较大的地下线和高架及地面线采用全超高设置方式;(3)针对预留160 km及200 km两种国铁上线时速充分考虑了互联互通条件,得出了不同盾构断面建筑限界,避免了盾构断面过大或过小造成的工程浪费和使用风险。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福厦线的设计体会,参照现行规范及相关资料,在保证运营安全的前提下,兼顾旅客舒适度与内外钢轨均磨要求,确定超高参数,利用理论推导,计算得出时速200kM新建客货混运铁路的曲线半径。  相似文献   

5.
目前基础速度目标值达350km/h客运专线的设计,主要参照《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本文拟结合实际参与的郑西、武广客运专线设计情况,就高速客运专线线路平、纵断面设计中,执行《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探讨性的意见。主要内容包括:①线路平面设计中的最大曲线半径选用、缓和曲线长度及曲线超高设置;②线路纵断面设计中的最大坡度、坡段的连接、最小坡段长度;③平、纵断面组合设计中值得注意或应该考虑的因素等。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结合工作实践、工作需要,针对曲线超高的力学作用,系统分析对铁路技术条件的关键影响。以便在铁路线路设计中具有参考价值和必要的指导作用。研究结论:曲线超高是线路平面、纵断面设计和轨道设计的重要技术条件。(1)影响曲线半径、速度目标值等主要技术标准的选择;(2)影响着通过曲线的允许最高、最低速度,缓和曲线长度,铁路限界和轨道选型等技术条件的规定;(3)影响着铁路运输安全、旅客舒适度、运营养护成本等运输安全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哈大线Re200C接触网定位装置的设计特点,施工方法,定位器的动态抬升,受力状况和定位器坡度的检测方法。并给出了在各种线路外轨超高的情况下Re200C接触网的定位器最大坡度值。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在建设的合宁铁路即将同时开行250km/h动车组和120km/h货物列车,曲线超高设置应保证客货列车运行安全和旅客舒适度,同时考虑减少养护维修工作量。对合宁铁路曲线外轨超高设置进行了计算分析,提出了曲线外轨超高设计建议值。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客运专线超高的计算方法,对如何利用C++进行超高计算程序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介绍说明。为适应客运专线超高既要满足高速通过列车的要求,还要兼顾低速跨线列车和进出站列车的要求,每个曲线半径需要选择合适的超高设计值,以满足欠超高和过超高的相关要求。本文就如何通过C++程序语言确定欠超高和过超高并确定合适的超高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结合沈丹客运专线,对车站两端曲线超高进行设计分析,根据实际的运营工况和列车运行速度—走行距离曲线(V-S曲线),通过理论公式计算得出曲线设计超高值,并对其进行安全性和舒适度检算。为了得到合理的曲线超高值,对超高值进行反复调整优化,尽可能减小未被平衡的欠超高和过超高,这既能保证旅客的舒适度,又可保持两股钢轨受力比较均匀,从而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主要技术标准及线路特点,提出了适用于城际轨道交通的曲线超高设计技术条件。结合在建穗莞深、佛肇、莞惠三条城际轨道的运行速度和距离曲线,对三条线路无砟轨道曲线超高进行设计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三条线路的欠超高、过超高、欠超高与过超高之和以及超高时变率等限制条件均满足要求,有利于内外两股钢轨均匀受力及钢轨磨耗均等,满足旅客舒适性要求。超高设置是合理的,可为其它城际轨道线的曲线超高设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公路小半径平曲线路面超高设计的方法,推算出由于路面超高设计引起的简支梁桥面铺装厚度的理论变化的通用公式,并结合实测,阐述了路面超高设计对桥面铺装厚度的影响,并用通用公式核对铺装厚度变化值.  相似文献   

13.
1520mm宽轨高速铁路平面曲线设计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旨在为我国高速铁路在1 520 mm宽轨地区的应用提供平面曲线参数的计算方法和设计选用的参考。运用我国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中的计算方法和判定条件,计算1 520 mm宽轨高速铁路平面曲线设计参数,分析不同平面曲线半径和设计超高对列车行驶安全和旅客舒适度的影响,得出不同的速度目标值对应的平面曲线参数结果,包括曲线半径合理取值范围、最小曲线半径取值和缓和曲线长度值。研究结论:(1)1 520 mm宽轨高速铁路最小曲线半径主要受到设计速度和速度匹配的影响,设计速度越高,速差越大,最小曲线半径值越大;(2)在同等条件下,1 520 mm宽轨的最小曲线半径取值大于标准轨的最小曲线半径取值;(3)缓和曲线长度值主要受设计超高和设计速度控制,与轨距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14.
针对武汉至黄石城际铁路线路具体设计情况,分析了超高作用机理和计算方法,按照铁道部文件《关于新建客运专线铁路曲线超高设定的指导意见》(铁集成[2009]86号),确定了武汉至黄石城际铁路超高设计原则,按照正确的计算方法,采用均衡速度匹配超高的思路,对武黄城际铁路的曲线超高进行了计算设置。计算结果表明,曲线超高设置合理,过超高、欠超高、超高顺坡率和超高时变率等限制条件均满足要求,保证了内外两股钢轨受力均匀和钢轨磨耗均等,提高了线路铺设无砟轨道高平顺性和安全性,满足了旅客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5.
由于地铁车站位置受边界条件控制,特殊情况下车站有效站台端部仅能采用小半径曲线顺接,容易导致轮轨磨耗增加,列车运行速度受限。本文在考虑规范要求的超高顺坡率、欠超高、过超高、超高时变率等曲线参数的基础上,探讨了利用不等长缓和曲线精细化设计站端小半径曲线的思路和方法,以增大曲线半径,改善运营条件。通过分析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朝阳山CBD站站端小半径曲线方案,认为采用不等长缓和曲线设计的实质是因为超高顺坡率、欠超高超出规范要求而需要限速,而过超高、超高时变率一般满足规范要求。最后分析了该方法在线路设计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从线路专业的角度,对于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特点及其对线下的要求进行识别,结合工程设计经验教训,对于客运专线铁路线路设计中尤其是平剖面、超高设置、排水等环节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牛立峰 《铁道建筑技术》2012,(Z1):155-159,181
从移动路脊法设计思路出发,对路面超高缓和曲线段采用移动路脊法设计的设置原则、施工技术和对路面施工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形成了针对移动路脊法设计的超高缓和段路面施工技术,可为同类超高采用移动路脊法设计的路面施工提供参考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2008年9月8日,在京津高铁TD—SCDMA网络项目中,艾默生网络能源成为户外电源柜的设备供应商。 京津高铁是全国第一条高等级城际高速铁路,设计时速高达300km,最高时速超过350km,线路长120km。超高的时速让乘客感受到飞一般的速度,但对于移动通信无线网络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着线路条件复杂、车辆变速较快、运营模式多样等特点,导致轨道曲线超高设计面临着诸多不同的复杂工况。在总结超高计算原则及超高要素限值的基础上,探讨单一速度模式、多种速度模式、缓和曲线进入有效站台等不同工况下超高计算方法并实现计算程序化,结论为:根据不同工况合理选择超高要素限值,单一速度模式宜采用平均速度法,多种速度模式宜采用优化的接近高速法,缓和曲线进入有效站台应以站台端部超高不大于15 mm作为限制条件,采用计算机语言实现超高计算程序化可有效提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20.
通过武广客专350km/h高速接触网系统SiFCAT350在隧道内小侧面限界下的五跨绝缘关节的腕臂定位的安装设计,分析了高速铁路外轨超高对接触网定位安装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外轨超高时接触网定位安装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