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型船舶结构焊接变形固有应变法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复杂船舶结构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焊接变形会使结构强度降低,而通过精确预测和控制焊接变形可实现精度制造的目的.文中介绍了焊接变形预测固有应变法的应用现状,并利用固有应变理论对大型复杂LNG液舱结构的焊接变形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视觉在船舶焊缝缺陷识别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集装箱运输船舶在海上航行时,会受到极端恶劣的气象条件影响(海浪、海风等),导致船体结构出故障。由于大型船舶的甲板、船体等壳状结构均采用焊接的方式组成整体,因此,船舶焊接的质量决定了船舶结构强度和防水性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船舶的焊接质量,必须要进行焊缝的缺陷识别与检测。本文基于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技术,研发了一种新型的船舶焊缝识别系统,对改善船舶焊缝的缺陷检测水平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型船舶的结构与功能向着集成化、复杂化方向发展,对船舶制造工业的零部件质量和装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焊接技术作为现代船舶工业的重要技术手段,对提高船舶生产效率,改善船舶生产周期,提高船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大型船舶的壳体结构体积庞大,在进行焊接时容易出现焊接变形和残余应力等问题,导致船体出现裂痕等严重事故。本文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基础上,对船舶焊接结构件的变形与残余应力进行了仿真分析,对改良船舶结构件焊接工艺,提高船舶结构件制造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船舶是复杂的大型结构体,船壳、甲板等结构都需要通过焊接来保证整体的密封性和强度,而焊缝的质量直接影响船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通过合理的船舶焊缝检测技术,识别出焊缝存在的缺陷,提高船舶大型结构焊接的质量非常重要。近年来,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图像识别和处理技术发展迅速,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增加。本文利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算法,开发一种船舶焊缝缺陷自动识别系统,可以有效改善船舶焊缝缺陷的识别准确度和效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船舶焊接结构件的疲劳破坏是结构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船舶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介绍船舶焊接结构件的常见失效形式和机理,重点分析船舶焊接结构件的疲劳特性影响因素,包括焊接质量、应力集中等,结合船舶舱室焊接结构的载荷特性,基于Ansys软件进行了焊接结构件的疲劳特性有限元分析。本文研究对于提高船舶焊接结构件的疲劳寿命具有重要意义,为船舶焊接结构件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船舶工业的技术水平不仅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海上航运与海洋资源开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决定了一个国家海上军事舰船的质量,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海上国防。大型舰船由于体积与结构太大,必须要采用分段建造并组装的生产技术,将整船分为不同的子模块,并选择恰当的时间、地点和吊具等,完成整船的组装。大型船舶吊装的质量决定了船舶的质量,因此,有必要对船舶分段吊装的工艺与技术进行优化。本文研究的核心是将计算机辅助技术与吊装过程相结合,利用计算机去仿真船舶分段吊装过程,并在仿真过程中对吊具、船舶子模块等进行优化和改进,提升船舶分段吊装的质量,主要利用了Ansys等仿真软件。  相似文献   

7.
船舶一般为大型焊接结构,焊接接头处较易产生裂纹等缺陷,因此需开展焊接接头裂纹萌生及扩展研究。首先,基于双线性内聚力模型对不锈钢钎焊接头模型进行裂纹萌生及扩展的数值模拟计算,获得载荷与裂纹扩展长度的关系,并与文献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两者结果较为一致的基础上,采用相同方法对船舶典型焊接接头的裂纹萌生及扩展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双线性内聚力模型的裂纹萌生及扩展分析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船舶焊接接头裂纹扩展过程中的开裂、损伤积累及损伤未积累阶段。焊接接头裂纹萌生及扩展研究可为后续进行相关船舶结构安全评定奠定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由于大型舰船大量采用钢结构焊接制造工艺,为了提高舰船的结构安全性,必须对船舶结构的应用与缺陷进行监测,一旦出现应力异常等问题及时报警。本文设计了一种船舶结构应力与缺陷检测系统,该系统的核心是利用光纤光栅传感器的良好性能,将船体结构的应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后续的分析和处理获取船舶结构的工作状态,对于改善船舶监测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型集装箱船运输是国际航运未来发展的方向,安全航行是每个航运公司追求的目标。大型集装箱船建造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工艺复杂,质量控制点多、面广,特别是高强厚钢板焊接质量控制在造船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确保船舶建造过程中的焊接缺陷得以及时解决。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海难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舰船在执行远距离作战任务时,为了延长舰船的工作时间,保障工作质量,必须要对舰船进行油料、淡水、弹药等方面的补给。由于船舶在海上补给过程中会受到海风、海浪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补给船与被补给船之间存在相对运动,这种相对运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补给过程的安全性和效率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对船舶纵向补给装置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纵向补给装置的液压补偿系统,并设计了基于模糊故障树分析的纵向补给装置液压系统。该系统利用波浪补偿原理缓冲波浪产生的冲击力,对提高船舶海上纵向补给装置的稳定性和补给效率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数据库优化问题是船舶数据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关键模块,数据库优化结果直接影响数据查询效率和查询准性,针对当前船舶数据库优化方法存在的错误差、优化时间长等难题,以改善船舶数据库优化效果为目标,设计了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船舶数据库优化方法。首先对船舶数据库优化原理进行分析,提出当前船舶数据库优化方法各自存在的不足,然后引入聚类分析算法对船舶数据库优化问题进行挖掘,发现船舶数据库变化特点,找到最优的船舶数据库优化策略,最后进行了船舶数据库优化仿真对比测试。相对于其他船舶数据库优化方法,聚类分析方法的船舶数据库查询效率高,改善了船舶数据库优化实时性,提高了船舶数据库查准率,船舶数据库优化结果显著优于对比船舶数据库优化方法,在船舶数据库管理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利用Pro/E软件建立某V型发动机油底壳三维实体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NAS-TRAN计算油底壳的振动模态,并对油底壳进行结构灵敏度分析,根据计算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降噪措施。  相似文献   

13.
周静 《中国水运》2007,5(6):209-210
本文探讨了合作原则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通过对具体语言素材的分析和比较,本文逐一探讨了合作原则中四个准则的基本内容和相互关系,以及违反这些准则所产生的言外之意和修辞作用。依据这些分析结果,最后提出对合作原则的研究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对话语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牛桂芝  裴文斌 《水道港口》2010,31(4):293-296
潮汐数据分析法是提取潮汐变化规律的方法,其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人类在海上的各项实践活动。达尔文分析法(镂孔格方法)和调和分析方法(杜德森方法)是最常用和实用的2种标准潮汐分析方法。文章对上述2种不同时期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并通过实测数据的试验分析,评定了2种方法分析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导管架式海洋平台是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工程设施,动态刚度阵法是解决工程中结构振动问题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其可以通过较少的单元数计算出结构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减少结构的自由度数,随着计算频率的升高,DSM法无需进一步细化单元.本文应用DSM法建立导管架式海洋平台模型,将导管架式海洋平台简化成平面刚架结构,计算了导...  相似文献   

16.
为了降低现阶段船舶交通特征统计分析数据的离散度,提高统计分析质量,提出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船舶交通特征统计分析方法。根据数据挖掘结果进行数据初步处理,获取船舶交通数据极值以及样本差和方差,根据当前船舶交通数据流进行数据卡方拟合和分布拟合,获取拟合曲线和曲线函数,根据拟合曲线的实际特征值确定当船舶交通流理论特征值,并在理论特征值中添加边界条件,利用边界矩阵获取实际特征数据集合,实现船舶交通特征统计。仿真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应用设计方法统计的船舶交通特征值,极差数据降低了29%,标准差降低了35%,可以有效降低数据离散。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船舶结构噪声特性计算精度,本文根据船舶噪声特性,建立考虑能量泄漏的噪声有限元模型,并将其与流体动力学理论相结合,对船身-水流耦合噪声特性进行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船舶噪声对船身掠射角较为敏感,同时海面扰动对船舶噪声的贡献较大,因此在抑制船身结构低频噪声时,应着重考虑海面扰动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理论公式的基础上,通过Abaqus软件模拟桩靴在土壤中的滑移过程,建立一种分析桩靴抗滑移阻力数值方法。首先研究各船级社抗滑移理论公式;在此基础上,建立桩靴-土系统有限元模型,利用CEL方法,建立研究所需工况,研究土体受力产生流动变形,得出抗滑移阻力数值解和土壤流动机制;最后将抗滑移阻力理论解与数值解进行对比分析与讨论。弥补现有理论公式不足,为计算桩靴抗滑移阻力提供一种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根据S igurdsson等人提出的可靠度计算公式,采用等效荷载法建立自升式平台的结构极限状态方程,运用JC法计算了平台结构的系统可靠性指标,提出了平台系统的失效评判准则,并对在平台可靠度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Increasing attention has been focussed in the North Sea and elsewhere on the quantification of the risks of working in a hazardous enviroment: the offshore world. The perception of risk with respect to mobile rigs has often been vague and uninformed.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ut the risks with respect to jackup rigs into perspective by quantifying them and comparing them to other risks.

This paper contains a few risk comparisons with fixed platforms, semi-submersibles, and drillships. Historical casualties are used in an example to show how a change intended to make an operation safer, may result in the opposite effect.

Examining risks from losses due to environmental overload, the conclusion is reached that jackups are very safe structures: there appears to be no jackup, in the timeframe examined, that has been lost because of a deficiency in the calculation methods currently in use by knowledgeable exper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