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析了客车制动盘分体盘的盘体加工工艺,针对加工过程出现的问题,对盘体加工工装进行优化、加工工艺进行改进,提高了分体盘盘体连接爪分布不均的加工成品率。  相似文献   

2.
以ZQDR-410牵引电动机为例,介绍了转子质量分布不均的危害,造成转子质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及在工艺上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动车组车下设备安装后,车体安装面和设备安装面之间有时会出现较大缝隙,给动车组的运行带来较大隐患,使用楔形垫片或异形垫片可以解决缝隙问题。  相似文献   

4.
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是国内首座全预制拼装铁路盾构隧道,包括管片衬砌、轨下箱涵结构及附属结构均实现了工厂化预制,机械化拼装工艺。轨下结构全预制拼装工艺不但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工期,免了大量植筋,提高结构了耐久性,而且还大幅度改善了施工作业环境。介绍轨下全预制结构的设计及施工技术创新应用,通过对现场的拼装错缝统计,分析得出箱涵拼装机无预紧功能,预制件间无螺栓连接、密封材料及施工精度低等因素是产生拼装误差的直接原因。提出采用微膨胀525快硬型硫铝酸盐水泥浆填充预制结构缝隙的改进措施,并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分析该方案可靠性与稳定性,结果表明:注浆填充施工误差缝隙后,结构的稳定性及长期运营的安全性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LTE在高铁环境伴生了无法克服的高频次快衰落,LTE硬切换缝隙内的快衰落又伴生乒乓切换。针对LTE存在快衰落问题,提出了抗多普勒频移的空口技术;针对LTE硬切换缝隙问题提出了移动MPLS软切换技术。MPLS不是与LTE空口而是与抗频移空口技术结合形成移动MPLS系统。MPLS标签堆栈构建双层隧道,外层隧道利用FRR"先接通、后断开"实现软切换,消除切换缝隙;内层隧道封装IP包,与切换无关,实现业务无损切换。试验表明,移动MPLS软切换在高铁环境下可构建车地宽带大通道。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寒动车组外风挡在冬季低温环境下存在缝隙的问题,从外风挡材料性能及制造公差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通过相应的结构改进及优化设计加以解决。试验情况表明,结构改进及优化设计后的外风挡能有效解决高寒动车组冬季运营过程存在的缝隙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轴类零件渗碳淬火后零件弯曲跳动变形、磨削留量与硬化层深度的综合分析,得出了轴类零件渗碳淬火工艺硬化层深度的计算公式。利用该公式的计算结果对轴类零件渗碳淬火工艺硬化层深度进行控制,可避免轴类渗碳零件实际硬化层深度不均的质量隐患。  相似文献   

8.
一、电机硅钢片的情况和问题电机的磁性材料和绝缘材料一样,六十年代以后有较快的发展。为了提高电机的设计水平及制造质量,缩小体积,减轻重量,改进工艺,降低成本,国外采用了新型的硅钢片。日本从1968年起,基本上用冷轧硅钢片(简称冷硅)代替热轧硅钢片(简称热硅)。苏联冷硅的产量占 硅钢片总产量的50%以上。我国在1980年以前,大多使用国产热硅,有少量用进口冷硅。由于热硅制造的工艺落后,厚薄不均,含硅量分布不匀,因此性能不稳定,影响电机  相似文献   

9.
地铁车辆轮重分布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培兴 《铁道车辆》1997,35(1):14-18
通过DK20型地铁车辆轮重分布试验,分布目前地铁车辆轮重分布不均的问题,建立地铁车轮轮重分布的简化力学结构分析模型,采用有限元和经典力学两种方法,分别对其进行了计算分及理论推导,找出了地铁车辆轮重分布规律和解决轮重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大秦线SS4改型重载机车车钩钩耳衬套窜动及牵引台受力不均的问题,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从多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轮箍加热温度分布与病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轮箍套装加热时热时温度分布不均是导致轮箍面发生剥离病害的重要因素,从现场统计数据和分析对其成因进行了研究,在列车为断提速、轮对运用工况相对变差的情况下,执行正确的套箍工艺或改用新型轮箍加热设备是提高轮箍质量、消除隐患、降低生产成本、确保行车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盾构机过江施工中洞穿河堤,江底地质条件复杂,易出现喷涌现象,地层软硬不均,刀具磨损大等难度大、技术新、风险系数高等重难点问题,提出了盾构机类型的经济比选,给出了江底施工掘进参数和施工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措施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防止乘客滞留于屏蔽门与列车之间的缝隙,避免由此引发的行车、人身安全事故,提高运营效率并减轻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屏蔽门与列车之间缝隙需安装防夹装置。本文介绍了目前常用的防夹装置及其特点,建议曲线站台增设激光探测装置,以提高屏蔽门防夹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彭勃 《铁道勘察》2021,(2):67-71
浅层注胶法在治理高速铁路路基翻浆病害时存在耐久性低、基床翻浆反复等问题,为此,采用一种深层注胶工艺对路基基床进行整体加固和对路基基床与底座板之间缝隙进行填充,将材料注入基床表层路基中,能够有效整治翻浆病害,提高列车运行的平顺性。研究表明:(1)由于基床表层排水不畅、级配碎石中含泥量高等因素,在列车循环动荷载作用下,泥浆及碎石颗粒不断被带出,从而导致路基翻浆病害;(2)深层注胶工艺采用不同的注胶材料,不仅填充了基床与底座板之间的孔隙,且在基床中渗透扩散,对基床进行整体加固;(3)深层注胶工艺应用于I型无砟轨道板翻浆病害治理中,可有效降低轨面不平顺性,治理后,振动加速度时程减小12%,动检车峰值高低和长波数值明显减小(峰值减小84.8%),并维持稳定。  相似文献   

15.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建设中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被用作轨道板与混凝土底座板之间的弹性垫层,其性能对轨道结构的平顺性、耐久性、列车运行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均有重大影响,是高速铁路建设的关键工程结构之一。由于对其施工经验的缺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工艺工法掌握不当以及各种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使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垫层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质量缺陷,从而破坏其对轨道板及底座板的粘接力,因此对其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和采用有效措施预防很有必要。研究结论:通过某高速铁路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垫层施工实例,对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垫层施工中常见的灌注后在板和砂浆的结合处出现微缝隙或在局部出现砂浆不饱满、分层现象;灌注后表面出现大量的微小气泡、较大的气泡、上下连通的气泡以及灌注后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垫层析出沥青颗粒的常见质量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总结提出从轨道板封边工艺、灌注工艺、搅拌工艺、原材控制等方面给出了具有很强操作性和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使其施工质量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给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意义目前每台机车总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电流分配不均问题。引起电流分配不均的原因较多,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牵引电动机转速的不一致性。一台机车所配属的牵引电动机,在试验台上的同一工况下,转速差规定在±4%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我段东风型内燃机车电流分配不均的现象是经常出现的,但只在加装电流表后才暴露出来。电流分配不均对牵引电动机的正常运行影响很大。有必要引起重视,及时解决。根据我们的工作经验,电流分配问题可以在库内根据测量计算的结果作出判断,进行处理,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8.
由于铁路敞车在使用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车门与车体之间会产生大小不等的缝隙。为防止散装货物在运输途中撒漏,保证铁路行车安全,通过分析散装货物撒漏原因,以及采取的各种防撒漏措施的优缺点,提出加强综合整治,严格选车标准,加强车门捆绑加固,固定防撒漏工艺,加强装车后的检查和补堵,强化车辆清理等确保运输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隧道内出现的越来越多的质量安全事故,引起各方高度重视,相应的最适宜隧道主体工程衬砌质量控制的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方法被广泛应用。通过雷达无损检测可揭露出衬砌内欠厚、脱空、钢筋分布不均等大量各类型缺陷,针对欠厚脱空等缺陷制定的注浆或开窗等治理措施是目前工程中常见的整改闭合工序,但钢筋分布不均对结构安全影响如何判定,怎么界定处理尚无成熟方案与规定。本文针对隧道项目中实际检测出的钢筋分布不均缺陷,在不宜大范围扰动结构及围岩进行整治的情况下,以及在避免其他问题共存等不利因素的前提下,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强度安全系数,并结合现场外观等综合因素对衬砌结构安全性进行分析判定研究。  相似文献   

20.
针对SS8机车轴箱轴承电蚀现象,对机车4根轴的接地电流进行了实际测量,发现接地线分流不均问题严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后,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