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影响箱体轴承孔同轴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同轴孔系的镗削方法,通过采用工艺措施,实现了在普通镗床上加工高同轴度轴承孔。  相似文献   

2.
1 问题提出 北京车辆段在轴承检修中发现空调发电车的轴承很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电蚀现象.其中,1/3左右的轴承存在因电流通过时放电高热而导致轴承表面变色的现象,个别轴承损伤严重,形成条状平行沟蚀,构成电蚀.2007年-2008年的统计数据见表1.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轴承盖类零件在机加工过程中表面毛刺的产生原因,提出了表面毛刺的预防措施及修整方法,使得零件加工的表面质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4.
机体主轴承孔加工均采用主轴承盖与机体组装后进行同加工来保证主轴承孔的精度。在机体检修过程中,若主轴承盖与机体无法进行同加工,只能通过主轴承盖的单独加工。文章主要介绍了主轴承盖单独加工的工艺方法与检测要求,实现与机体组装后满足主轴承孔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功率柴油机的高强度铝合金喷油泵体凸轮轴孔加工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数控加工的装夹方案与适宜性夹具研制、整体导杆设计与刀片的优化,以及切削参数的改进,在工艺试验验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以上几个因素出发提高喷油泵体凸轮轴孔与柱塞孔加工精度的方法,保证了喷油泵体复杂孔系加工精度的有效控制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传动轴加工过程中,轴承孔位置误差的测量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分析了传动轴轴承孔加工和位置误差测量的难点和特点后,设计出轴承孔加工和及其位置误差测量的装备,阐明了轴承孔位置误差测量和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速动车组电机轴承盖温度传感器安装孔及内、外斜孔的位置尺寸和角度超差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改进轴承盖传感器安装孔及内、外斜孔的加工工艺,设计制作轴承盖传感器安装孔位置尺寸防错检测工装,保证了轴承盖的加工质量,满足了温度传感器的装配要求,解决了轴承盖传感器安装孔及内、外斜孔位置尺寸和角度超差的工艺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8.
热浸镀锌不可避免地会使镀层全面附着在镀件表面.但为保证销轴或轴承安装达到零件的设计要求,支座在热浸镀锌中精加工部位必须获得无镀锌层表面。为此.我们研制出覆盖剂Ⅰ,并通过涂抹于加工部位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无镀层精加工部位,但镀后残渣清理有困难.覆盖剂Ⅰ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9.
通过设计制作转轴联接传动夹头,对动车系列电机转轴车削加工进行工艺技术改进,保证了电机转轴加工的同轴度,解决了电机转轴轴承定位面跳动值和转轴轴承位圆柱度超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轴承锥形滚子冷锻模具,如图1所示.一般是采用CrMoV合金工具钢制造,经淬火、磨削加工后直接使用.由于淬火后的硬度为58~62 HRC左右,磨削加工后的工作腔粗糙度只能达到Ra1.6~1.8 μm,使用中易产生粘结磨损和对成型滚子表面造成拉伤.一个模具的寿命只能冷镦约3 000粒滚子.  相似文献   

11.
车轴轴承的滚道面及滚动面上如果发生剥离,有可能引起轴承热胶着等严重故障。文章介绍了在轴承的内圈滚道面上加工人工压痕,实施旋转试验,调查了以压痕为起点的剥离发生状况。  相似文献   

12.
齿轮箱轴承衬套作为CRH5型动车组的关键组成,其部件加工精度的要求很高。文中针对加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多次试验,最终确定采用合理的低温人工时效处理,成功解决了CRH5型动车组齿轮箱轴承衬套铸件形位公差超差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牵引电动机绝缘轴承润滑脂量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牵引电动机轴承外圈外表面涂覆有PPS绝缘树脂的PPS绝缘轴承正广泛应用于铁道车辆.采用实物牵引电动机实施了轴承温升试验,试验结果从理论上定量地揭示了PPS绝缘轴承的特性,指出严格地进行润滑脂量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根据轴箱轴承的结构尺寸、润滑、密封、寿命、可靠性、可维修性等技术指标对现有动车组所用轴承的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250 km/h标准动车组的特点以及后续发展方向,对轴承的选型给出了可行性建议,并形成了250 km/h标准动车组轴箱轴承选型方案。  相似文献   

15.
针对机车半悬挂轮对牵引电机抱轴承故障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从抱轴承紧固螺栓、间隙调整垫片、润滑毛线卷、轮对加工等几个方面着手,来解决牵引电动机抱轴承故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SS7电力机车抱轴承条车床夹具的结构和和方法,解决了在普通车床上加工有铲高同轴度和形位公差要求的抱轴承箱轴承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滚动轴承的滚道面上一旦产生压痕,有时会以压痕为起点形成龟裂,由于裂纹的传播导致轴承早于计算寿命出现剥离。因此,日本铁道综研以新干线用车轴轴承为对象,在轴承内圈的滚道面上加工出人工压痕,实施轴承旋转试验,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8.
1 引言铁路货车是完成铁路货物运输任务的运载工具,轮对和轴承是保证货车安全运行的关键部件。由于车轴在旋转的工况下长期承受交变载荷的作用,其应力集中部位的圆周表面均有产生疲劳裂纹的可能,在车轴上,轴颈卸荷槽部位是车轴的关键部位,如果加工质量或表面粗糙度达不到有关技术要求,容易造成应力集中产生疲劳裂纹,降低其防腐蚀能力,减少车轴寿命,甚至影响行车安全。提高和稳定轴颈部位加工质量是防止车轴轴颈产生疲劳裂纹的有效方法。 2 RD2车轴轴颈卸荷槽加工现状目前车轴轴颈卸荷槽部位加工多采用车削加工,轴颈采用磨削;少部分加工单位采用了成型磨床设备,取消了卸荷槽,较大幅度的提高了轴颈的抗疲劳强度,提高了车轴运用的可靠性。根据目前采用的 GB/T12814-2002- 07标准车轴图样,图1为 RD2车轴图样,图中圆圈部分为卸荷槽、防尘板座部  相似文献   

19.
HXD1C型机车顶轮轴承检测方法的设计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直流机车顶轮轴承检测方法的基本条件,对比HXD1C型机车轮对驱动控制以及轴型和轴重的特点,结合机务段现有顶轮轴承检测工装的实际情况,提出HXD1C型机车库内顶轮轴承检测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高速列车轴箱轴承的可靠性和高速性能是保障高速列车运行安全和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依据高速列车轴箱轴承的实际应用工况特征,并结合现有高速列车轴箱轴承的检修统计数据,对比分析了双列圆锥和双列圆柱设计的轴箱轴承技术特点。针对现有某高速列车车型,以满足运营速度400 km/h的技术要求为目标,对双列圆锥轴箱轴承低摩擦优化设计和轴箱系统散热设计优化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中为了准确评估摩擦功耗,建立了轴承—车辆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并以京津轨道谱和实测车轮不平顺作为输入,计算了轴承的动态载荷。轴承摩擦计算结果表明,在车速400 km/h,X-life设计的双列圆锥轴箱轴承的摩擦发热功耗比原有双列圆锥轴箱轴承大约降低24%;轴箱轴承台架测试显示,在更高的车速下,X-life设计的双列圆锥轴箱轴承运转温度比原有双列圆锥轴箱轴承降低了大概15°C。轴箱系统热仿真计算显示,在相同的热源输入和环境温度和散热条件下,铝合金轴箱体的最高温度相比铸铁轴箱的最高温度降低了约20°C。相关研究结果,可以为运营速度400 km/h高速列车的轴箱系统总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