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工程为例,对隧道防灾救援系统的负荷分布特点以及供电方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系统供电方案的影响因素以及一般性供电设计原则,对工程设计以及应用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重载无砟轨道铁路隧道基底加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国内第一条30t轴重的重载万吨煤运通道———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工程为依托,在分析既有重载铁路隧道基底病害产生机理的基础上,结合本工程的工程地质特征,制定了隧道基底处理的原则,提出土质地层和石质地层的加固方案、工艺控制及效果检测标准,为重载铁路的运营,尤其是无砟轨道线路提供稳固的运行基础,减少隧道基底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水压爆破与常规爆破在基本原理及施工工艺上的不同点,即在装炸药的过程中,增加了水袋安装、炮泥堵塞两个程序,应用于山西中南部通道铁路太行山隧道及云桂铁路东风隧道两个工程,说明了隧道掘进水压爆破技术具有提高炸药能量利用率、掘进进尺、经济效益,以及降尘、环保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以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红木沟隧道为例,通过理论分析水平成层围岩地质对光面爆破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实践总结,对水平成层围岩光面爆破的参数设计、选择原则及调整、优化等进行了阐述,为今后类似地质隧道的爆破开挖提供了案例借鉴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区域第三系上新统粉质黏土的工程地质特性,采用室内室外试验、现场监测的方法综合分析粉质黏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经过大量实测数据分析,得出在一定条件下粉质黏土隧道初支位移与时间的对数函数关系的规律,总结隧道施工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特点。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包西铁路通道大保当至张桥段铁路中新九燕山隧道现场监控量测记录和数据的回归分析方法,应用铁路隧道现场监控量测结果,可以指导铁路隧道现场施工,科学合理确定开挖方法,及时施工二次衬砌,从而保证铁路隧道施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严寒地区铁路隧道防寒措施的合理设置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营安全。通过对已建成严寒地区隧道排水通道局部结冰情况和太阳辐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隧道洞口的太阳辐射大小是影响隧道排水通道局部结冰的关键因素。为降低隧道冻害在铁路安全运营中产生的危害,量化计算严寒地区铁路隧道中心深埋水沟的设置长度,建立了隧道洞口太阳辐射评价标准,并基于已建成的位于严寒地区铁路隧道优化后的中心深埋水沟设置长度,结合太阳辐射指标、最冷月平均气温,采用麦夸特法(Levenberg-Marquardt)非线性回归计算出公式待定参数,得到了严寒地区隧道中心深埋水沟设置长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甬台温铁路前黄隧道下穿高速公路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结合软弱围岩隧道工程地质和支护设计特点,应用有限元数值分析,并根据爆破安全性评价,为沿海通道甬台温铁路前黄隧道下穿甬台温高速公路的设计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桑树湾隧道Ⅲ级围岩水平岩层防塌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康俊 《铁道建筑技术》2010,(1):99-102,107
总结了包西铁路通道桑树湾隧道水平岩层的施工方法及经验,对水平岩层隧道的塌方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有关水平岩层隧道塌方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完善铁路隧道救援通道功能有关的技术标准修改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铁路隧道救援通道利用水沟电缆槽盖板顶面的空间,是目前国内外通行的做法,但由于建筑限界标准、有砟轨道设置后的维修养护等要求,使得目前各类标准铁路隧道内救援通道走行面与客车车厢地板面的高差较大,救援通道边缘距离车体间隙较大。当客车由于事故原因停在隧道内时,人员从车内疏散到隧道内的线路并不顺畅,容易形成次生灾害。为改善救援通道的设计条件,建议对现行的建筑限界进行局部修订,建议长度在1 km以上的隧道内均应铺设无砟轨道。  相似文献   

11.
结合30 t轴重无砟轨道结构设计原则,通过不同的试验数据、理论计算等,得到30 t轴重重载无砟轨道设计参数,提出适用于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工程30 t轴重重载铁路隧道内无砟轨道设计方案,并结合既有无砟轨道调研病害情况,提出具体的优化建议措施;优化后的重载无砟轨道试验及开通后运营良好,为试验段重载无砟轨道结构在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隧道内及其他重载铁路的扩大试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山西中南部铁路地质条件恶劣及桥隧高度密集,使得沿线设备接地条件困难的情况,提出一种在长大隧道及隧道密集区各专业共用接地网进行集中接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的临县隧道出口段存在严重的偏压,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施工中某段出现变形侵限、洞内外出现较大的裂缝.通过采取洞外减压和洞内换拱加强支护的处理方案,使该段的洞内外裂缝和洞内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洞内变形收敛且变形预测值小于加大的预留变形量.该黄土隧道的换拱,可为类似偏压黄土隧道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铁路》2010,(9):79-79
总长57km的瑞士哥达哈尔特两条单线管形隧道共设置178个横通道,即每1-330m有一横向通道连接两条隧道。横向通道用作铁路技术设备的使用空间,并在紧急情况下可从一条隧道进入另一条隧道逃生。横向通道还设置有双层底板。  相似文献   

15.
太行山隧道位于晋豫两省交界,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第二长隧道,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地貌演化塑造了其独特的水文地质背景,Ω套谷、宽张裂隙发育,补给面积大,在Ω沟沟口、地形急剧变化带、构造轴部地下水易富存,隧道施工地下水顺宽张裂隙高压涌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富水段落注浆堵水为主要的工程措施,本文在分析场地水文地质特征后,重点对帷幕注浆、周边注浆等方法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确保东北东部铁路通道运输生产安全顺利进行,保障铁路职工身体健康,避免能源浪费,对白河至和龙线荒沟和南山隧道通风装置排烟除尘效果进行测试。方法依据TB/T1912—2005《铁路运营隧道空气中机车废气容许浓度和测试方法》。结果两个隧道通风装置排烟除尘效果良好,列车通过后最佳通风时间为荒沟隧道25 min、南山隧道33 min,所测定的各项卫生学指标可降到本底值或接近本底值。  相似文献   

17.
太行山隧道宽张裂隙成因演化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行山隧道位于晋豫两省交界,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第二长隧道,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地貌演化塑造了其独特性的水文地质背景,新构造运动及表生改造的共同作用,Ω套谷、宽张裂隙发育,补给面积大,在Ω沟口、地形急剧变化带、构造轴部地下水易富存,隧道施工地下水顺宽张裂隙高压涌出。深埋原生宽张裂隙无疑控制着富水段的分布,高压涌水威胁隧道的施工安全和运营安全,而深埋原生宽张裂隙分布规律具随机性且宽窄不一,其成因机理对研究富水段分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广深港客运专线狮子洋隧道是我国第一条采用盾构法施工的铁路水下隧道,采用双洞单线的结构型式,隧道具有高水压、地质情况复杂等特点。简要介绍了广深港客运专线狮子洋隧道联络通道的一些设计情况,可供类似的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
山西中南部铁路30t轴重重载技术方案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介绍国内外重载铁路轴重现状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结合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建设,对30 t轴重重载铁路线路、轨道、路基、桥梁及隧道工程技术方案设计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为开行30 t轴重重载列车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0.
标段隧道基本情况由中铁十二局集团负责施工的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工程瓦塘~汤阴东(含)段站前工程ZNTJ-1标段内有隧道25座/32.69km(明洞6座)。本标段穿越了黄土高原的丘陵及低山区,地形地貌以黄土梁、峁和深切冲沟为主,地形地貌复杂。地层岩性:新生界第四系新黄土、老黄土、砂及卵砾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