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通信技术及电子技术发展,物联网技术在船舶制造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利用RF设备、传感器、无线传感网络建立船舶制造各部门数据采集、传输及存储系统,制造过程朝着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整个制造周期包含多个过程,如设计管理、生产控制、供应链管理、环境监控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制造平台对信息统一存储并共享。本文在研究了船舶制造流程基础上,针对船舶制造特征,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通过梳理智能车间制造执行系统或智能加工生产线对工艺数据的需求,突破工艺数据数字化管理的关键技术,形成多源数据的规范要求,基于数据规范进行数据的提取与组织,并对工艺数据进行应用。通过工艺数据的数字化管理,实现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的更好落地,同时推动船舶加工智能制造装备船厂的工程化应用。  相似文献   

3.
智能制造和工业4.0是我国目前大力提倡的制造业发展方向,所谓智能制造是指利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简化工业生产过程的劳动力行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业制品的质量。船舶工业在我国工业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船舶制造供应链涉及范围很广,因此,提高船舶工业的智能制造水平有重要意义。物联网是近年来的热门研究对象,它利用传感器和互联网将工业生产的终端联网,实现了点对点的通信。本文首先介绍物联网的基本原理,然后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和XMPP通信协议,设计了一种基于传感器网络的船舶智能机械制造物联网架构。  相似文献   

4.
智能制造是舰船制造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必然之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为舰船智能制造发展带来了技术支撑,通过将无线传感网络应用到智能制造的设计、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中,可实现对制造环境的全面监控,自动评估制造效率,辅助建立起快速反应机制,以提高舰船制造的智能化水平。本文基于互联网环境分析舰船智能制造架构,提出舰船智能制造中生产系统的具体应用,并以生产线能力评估为例分析舰船智能制造的评估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舰船智能制造系统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李翼  吕建军  周陶然  甄希金 《船舶工程》2021,43(6):前插15-前插21
船舶智能制造是利用信息技术与生产制造的深度融合,在船舶建造全生命周期内灵活实现不同的决策目的,并以智能技术为依托的产业革新的过程.针对船舶制造业的特点,通过分析船舶智能制造上层关键技术和关键能力要素,搭建船舶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体系.该体系是释放船舶智能化制造转型红利的核心手段,是构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研发与应用体系的先决条件,可有效引导符合当今时代发展趋势的智能化转型路线和节奏,推动船海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在航拍、农业、军事、建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无人机高效、快速的采集影像信息的工作特点,可以大幅度提升许多工作领域的工作效率,避免人力和资金成本的不必要浪费.文中介绍了应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结合BIM技术在海湾整治工程中共同发挥的应用价值,基于可视化及信息化的优势,提前解决设计、施工重难...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物流技术对于智能制造体系的重要性,特别关注于智能仓储架构的搭建及其效能提升、物流技术在库存控制领域内的革新实践、智慧运输网络的设计理念与实际部署、以及物流科技如何促进货物监控及路径优化。通过融合前沿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解决方案,物流技术极大地增强了存储和配送管理的效率与精确度,为推动智能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彭懿  明星  周清  曹来江 《船舶工程》2019,41(5):112-116
通过在全国各大船厂调研安全生产情况,收集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梳理出船厂安全生产对物联网技术的需求。从安全生产影响因素人、物、环境角度,按物联网三层架构分别分析了能满足需求的物联网技术。提出了物联网技术在船厂安全生产中的3种应用场景,对每种场景所使用的物联网技术和解决的问题做了简要说明。文章最后对物联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分析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环保疏浚施工中存在的地质地形复杂、精度要求高、水下作业难度大、工序繁多不易管理等问题,对施工阶段进度模拟、船舶疏浚施工管理、疏浚绞刀作业精细化管理、底泥脱水管理等进行研究。采用模型切分、进度数据构建、开发应用平台等方法,解决该类工程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并将其应用至实际工程。结果表明,BIM技术在环保疏浚施工中的应用可以起到加强和改善管理方式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作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曹晓东 《港工技术》2020,(z2):43-48
针对天津地铁11号线前期工程管线迁改、交通疏解等,应用BIM技术解决图纸错漏碰缺,减少现场返工,提高工程质量.应用钢筋BIM深化建模,实现钢筋领料、加工及绑扎施工的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了钢筋工程成本.将机电BIM深化建模应用于深化设计、工厂预制、现场施工、竣工移交以及运维管理全过程,提高全生命周期一体化和系统化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朱安庆  熊炜  陈婷 《船舶工程》2019,41(9):17-20
针对海工企业产品建造中电缆的设计、采购、仓储和敷设施工过程中大量手工统计工作、纸质单据的流转,信息传递效率低、信息无法及时共享等问题。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电缆管理过程中的适用性,构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缆管理业务模型和电缆信息管理系统,为实现电缆管理过程数据的高效采集、传递和实时共享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赵磊 《水运工程》2017,(S1):6-10
借助当前较为成熟的大数据、传感器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信息智能技术为手段,以《水运工程施工监理规范》为依据,以BIM技术为基础,以专业监理技术人员为灵魂,将所有关联责任方通过信息系统平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套水运工程施工智能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将原有碎片化的质量安全管理方式系统整合,实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全程追溯、客观真实、执行性强、过程监管、公开透明、实时纠错、全程覆盖。实现对水运工程施工全过程监管。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是五大新兴战略产业中的一个产业,其对港口生产力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此作了定义并分析了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工作原理,并将物联网技术与传统的港口信息技术作了对比.结合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港口生产管理领域的应用现状,指出目前物联网在港口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物联网在我国港口生产管理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推广方案.  相似文献   

14.
数字孪生是在计算机系统中对物理实体进行全面精准刻画的数字化模型,其应用可助力提升水路运输智能化管理水平。基于大数据监测与分析、数字孪生体构建、虚实模型的信息实时匹配与交互和数字驱动控制,以及动态可视化等水路运输数字孪生关键使能技术的分析,详细阐述基于数字孪生的船舶系统智能制造、运营管理、全生命周期智能运维、虚拟场景构建与虚拟实验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水路运输装备的数字孪生技术进行归纳与展望,为数字孪生技术在水路运输领域的发展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管子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设计一种高效的管子智能生产线数字化管理系统。涉及企业ERP系统、船舶中日程计划排程系统、供应链系统、车间MES系统、高级排程APS系统、设备监控SCADA系统、立体库管理WMS系统、车间拉料LES系统等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配合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合理的生产线布置,可以有效节约生产成本,提高车间的生产效率,成为管子智能化生产的最佳示范车间,具有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工程施工领域生产安全事故总量虽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依旧频发不断,安全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面对新的安全形势,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要求。以深圳港盐田港区东作业区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施工为背景,探讨新技术在盐田港施工安全管理过程运用的效果,以智慧工地系统、二维码、智能设备为媒介,将BIM技术+智慧工地、图像识别技术、二维码技术、智能设备等新技术运用到项目安全管理,采用实地观察的方式,归纳总结新技术对施工安全管理的成效。结果表明,新技术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推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信息化,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开发一套适合船舶行业的船舶管系生产管控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具备原材料采购、计划管理、生产派工和报工、质量管理等功能,实现多部门多项目实时在线协同作业。该系统上线运行后,有效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推进智能制造奠定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8.
针对LNG(液化天然气)码头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系数大、人员管控要求高、安装难度高、工期进度紧等问题,开展基于BIM和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工地平台的研究与应用。通过采用建立BIM技术与物联网技术融合的智慧工地管理方法,深化创建施工BIM模型,结合相应的智能化设备,实现模型与现场数据接入和集成的应用,解决了施工过程管控难、数据信息源集成多、劳务人员现场管理难等典型LNG码头工程施工问题。通过将BIM技术与智慧工地平台在施工阶段融合应用,有效提升了LNG码头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技术管理水平。研究旨在为LNG码头领域的工程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推动智慧工地平台在该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介绍船体焊接工艺设计技术体系实现的总体思路,阐述工艺模型特征参数化定义技术、工艺模型特征参数采集技术、工艺匹配技术、作业后处理技术、执行过程自适应调整技术,并在中小组立智能焊接系统中进行应用,有效提升船体焊接质量和效率.该技术体系可为后续同类船体焊接提供工艺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