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随着设计、制造技术的提升,地铁车辆的种类越来越多。B型铝合金地铁车辆车体采用了轻型高强度铝合金材料,车体为全焊接结构,焊接工艺复杂,要求高,在分析了B型铝合金地铁车辆车体的结构和工艺流程及工艺难点后,制定出了车体制造工艺及保证措施,完成了首个车体的制造并顺利通过了鉴定。  相似文献   

2.
李秀艳 《中国铁路》2013,(Z1):30-32
铝合金车体底架是由地板、底架左右边梁、底架前端、裙板、隔板等零部件组焊而成的近25 m长的大型部件。采用车体底架整体机械加工方法,避免了组装焊接应力变形,保证了高速客车车体组装所需的精度要求。通过介绍铝合金车体底架加工设备、工装、工艺、加工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详细阐述铝合金车体底架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3.
车体轻量化是铁道车辆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采用铝合金材料是减轻车体自重的有效措施。本文介绍了铝合金焊接的特点、车体焊接方法的选择、铝合金MIG焊工艺、铝合金材料焊接易产生的缺陷及防止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客车铝合金车体制造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合金车体由于在轻量化、密封性、抗腐蚀性、美观性等方面远高于钢结构车体,故其在200 km/h以上的高速铁路客车中广泛应用。目前,我国的高速铁路客车铝合金车体处于对国外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阶段,为配合国内利用自有技术进行批量化生产,从工艺特点、工艺流程、工艺设备等方面探讨铝合金车体的生产制造工艺。  相似文献   

5.
以铝合金轨道交通车辆为研究对象,研究车体的静强度特性,包括:总结铝合金材料应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优势与不足;分析铝合金车体结构及主要技术参数;建立仿真模型,分析典型工况下的车体静强度;通过仿真获得不同工况下车体应力分布情况;通过试验验证车体关键部位的应力及安全系数;分析铝合金车体静强度特性。仿真和试验结果显示,轨道交通车辆铝合金车体整体安全系数较大,但车门角、车窗角等区域应力集中较明显,因此,设计时应重点考虑轻量化及应力集中区的局部强度问题。  相似文献   

6.
时速160 km城际电动车组是公司研制的首列铝合金A型车体,针对结构组对、铝合金焊接变形、型材加工等诸多工艺难点,通过反复的试制与研究,现已成功掌握了设计时速160 km城际电动车组车体的制造工艺流程,为后续广州13号线地铁车辆批量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铝合金车体焊接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苏州地铁一号线电客车铝合金车体的组成、车体六大部件的制作工艺和车体的组装焊接工艺,以及铝舍金焊接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以动车组铝合金车体结构模态分析为切入点,重点研究侧墙窗户结构参数对车体模态的影响.以某型号动车组的窗户结构设置为研究对象,建立铝合金车体有限元模型,通过Lanczos法获取车体前6阶模态频率,并通过对车体质量和模态的对比分析,提出有利于提高车体模态的窗户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中针对铝合金车体空调平顶结构特点,对平顶板搅拌摩擦焊及平顶组焊过程中的工艺难点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不同种类的反变形对比工艺试验,通过试验最终制定了合理的反变形工艺参数,确保铝合金车体平顶组焊后的产品质量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200EMU铝合金车体司机室组焊工艺,分析了司机室在组装、焊接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轨道交通车辆铝合金车体结构及零部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形缺陷,对其变形情况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动寻边法、工装保证法、试切法及加工余量法等4种变形缺陷解决方案。以底架边梁门框和侧墙门框的加工为例,对4种解决方案进行了实例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所提的4种方案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结构及零部件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以新设计某型电力机车为例,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电力机车车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针对机车车体设计中的强度、刚度考核工况,以合理化的车体结构钢板厚度为设计变量,以车体结构的应力、位移需满足的高速试验列车动力车强度及动力学规范等为状态变量,以车体质量最小为目标函数,对车体进行了全面的轻量化优化设计分析,并对优化设计后的车体结构进行了强度、刚度及模态的分析校核,结果表明各项计算结果均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分析国内外高速列车车体强度规范中的计算方法,以国内某型高速列车车体强度计算为例,分别采用日本、欧洲以及我国的高速列车车体强度设计规范中的计算方法,对车体强度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并提出了一套关于车体强度评定的工程方法,为车体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种规范下计算得到的车体满足强度要求;欧洲设计规范考虑的载荷较为全面,我国的车体强度计算方法计算出的安全系数较大,更为保守。  相似文献   

14.
车体振动评估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崎重工利用试验提出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可以准确地预测与车辆运行品质密切相关的车体自振频率。川崎重工的试验表明,车体的自振频率与乘客的多少及乘车状态无关,只是随着乘客的增加,车体振动加速度幅值减小。将乘客看成弹簧进行模型化,用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完全一致。因此,乘客对车体振动的影响可以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来预测。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一种新型交流传动内燃机车车体详细的有限元模型,描述了该车体的振动模态,并分析了影响该车体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机车车体结构轻量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120 km/h机械冷板冷藏车车体钢结构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0km/h机械冷板冷藏车为例,通过对其车体钢结构进行结构优化、灵敏度分析和参数优化,提供了车体承载结构轻量化的分析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弹性悬挂设备对列车整备车体模态的影响,将车体结构等效为自由梁,建立车体结构的n阶垂弯振动方程,并联合车体结构与设备的刚体振动,建立整备车体的刚柔耦合运动方程。通过求解系统运动方程的特征根问题,得到设备的质量、悬挂频率和悬挂位置对整备车体模态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当弹性悬挂设备的悬挂频率远小于车体结构1阶垂弯频率时,其质量和位置对整备车体模态影响较小,但当其悬挂频率接近车体结构1阶垂弯频率时,将使整备车体1阶垂弯频率急剧减小,且设备越靠近车体中央位置,减小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准高速电力机车车体钢结构减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阐述了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降低机车自重的重要意义。通过对SS8型客运电力机车车体钢结构减重的研究,提出了对于车顶盖不能与车体固结在一起共同承载的机车车体结构,采用按整体承载思路,沿车体纵、横向组成一定数量的封闭框架,并协调有关构件的刚度,尽可能发挥各构件的承载作用的车体结构设计方案,并通过动态分析,验证了一方案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俄罗斯一种新型车体结构。该结构能够解决现有车体钢结构墙板内表面水气凝结问题,改善车体密封和耐腐蚀性能,使车辆内表面保持恒定温度,降低车辆采暖和空气能耗,延长车辆免维修使用期限,提高乘坐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