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分析现阶段二维码技术在地铁AFC系统中应用的优点,以及二维码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的各种不同技术类型,构建二维码技术应用于AFC系统和传统AFC系统结构结合的体系整体架构,并详细阐述产生的二维码各技术类型的不同特点,根据各自的技术特点分析其优缺点,以及对地铁运营的影响因素和风险点,针对各影响因素和风险点提出一系列建议及解决方法,使二维码技术能更好地在地铁场景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十三五”期间,在行业人的刻苦攻关下,我国轨道交通诸多关键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助力我国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转变。“二维码双脱机回写”技术——移动支付新时代与传统的“网络在线扫码支付”不同的是,在国际国内移动支付乘坐地铁技术领域中,上海地铁首次实现了手机端和设备端在“无网络状态”下同样可以进出闸机的创新应用技术——“二维码双脱机回写”技术。该技术由上海地铁自主设计,并获得国家专利。技术核心实现了乘客扫描二维码过程中可不依赖公共网络,因此在响应时间和通行速度上不受互联网环境及限时的影响,更为迅捷高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地铁"互联网+"自动售检票系统(AFC)发展迅速,手机支付或二维码兑票已经在多个城市运营。文章基于二维码技术在AFC系统中的应用及与各关联方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福州地铁二维码技术方案以及互联网票务平台的建设,以期为互联网移动支付技术在轨道交通项目中的技术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二维码支付应用与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的有效地融合,分析了新应用系统的总体架构、交易流程、资金清算及安全体系等。应用案例表明,通过改造旧系统设备的相关软硬件、修订及执行新标准,可以实现二维码支付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全路网覆盖应用。  相似文献   

5.
地铁自动售检票(AFC)系统是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络、自动控制等技术,实现售票、检票、计费、收费、统计、清分、管理等全过程自动化的系统。随着手机二维码、互联网电子支付的全面普及和云计算技术的蓬勃发展,AFC 系统业务模式朝着更加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文章以西安地铁为例,介绍其将地铁 AFC 系统与"互联网 +"技术相结合,以手机二维码为载体,建立扫码过闸和多元化电子支付新业务模式的项目实践,并对该项目的技术实现手段、优势及实施成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互联网 +"技术在地铁行业中的应用及"智慧地铁"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使用二维码作为支付凭证(刷二维码过闸),不仅能增加乘客支付的便利性和改善乘坐体验,又能减少因使用实体车票而带来的运营成本。传统的二维码联机交易模式,技术简单但依赖于网络,不适用于孤岛运行且需满足大客流快速过闸通行需求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为实现脱机二维码过闸,从标准制定、系统架构设计、读写设备研制、仿真系统测试等方面入手,通过制订二维码标准、设计符合城市轨道交通的交易流程、完善原有售检索系统架构及研制多合一兼容读写器,解决在脱机交易模式下二维码消费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风险性等问题,从而实现脱机二维码过闸在城市轨道交通售检票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车站客流量大,工作人员少,无法做到即时服务大量乘客的问题,采用网页实时通信(Web RTC,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s)、二维码应用等技术,开发了地铁车站智能服务系统,涵盖二维码服务、扫码直接进行音视频通话、单兵(手持智能终端的工作人员)定位服务等功能,具备站内以二维码为服务窗口、单兵为服务响应主体的“微循环服务”体系、功能扩展和迭代的能力,形成站内服务模式由被动到主动的根本转变。在北京机场线的示范应用表明,该系统有效地降低了地铁车站乘客投诉问题,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移动支付技术在全国的推广应用,既考验着各地轨道交通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综合管理能力,更挑战着国有企业感应市场变革、回应民生需求的现实能力。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福州、厦门等城市的地铁都已实现移动支付。调研发现,地铁移动支付主要有手机购票与手机过闸两种技术形式;业主主导、商业巨头主导与新领域企业主导3种商业合作模式。经多轮实地考察,南京地铁移动支付选择"二维码过闸"与"NFC过闸"相结合的技术方案。该方案是南京地铁根据自身条件,勇于创新变革,确保乘客安全而做出的战略选择。为了更好地在地铁交通领域实现移动支付,提出6点战略性思考:确保票务与客流信息的主动权;探索实施公私合作(PPP);注重地铁公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创新;有效使用大数据信息并控制风险;主动适应技术创新常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技术壁垒。  相似文献   

9.
目前车票媒介主要有非接触式IC卡、二维码、电子车票(NFC)三大类。随着自动售检票(AFC)系统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轨道交通除了保留现金购票外,全自动售票机(TVM)扫码支付、云购票机、云闸机、刷银联卡直接进出站等多种实现方式开始推广普及。对于新建地铁的城市和已运营地铁的城市,在进行AFC系统新技术应用时,要做好总体规划设计和风险应对措施,以技术全面兼容的方式,上线互联网购票系统。未来可考虑引入信用支付方式和生物识别技术,将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升级,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给乘客提供更方便和快捷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支付手段越来越多元化,二维码在地铁自动售检票(AFC)领域得到越来越多运用。文章结合当前二维码在地铁购票和扫码过闸方面的具体应用模式,从AFC业务本身和乘客体验角度,对比分析各模式的优劣势,提出二维码在地铁购票和扫码过闸方面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适用于高铁经营的扫码点餐系统,解决在高铁运营和列车经营的复杂场景下难以开展扫码点餐服务的问题。基于铁路12306互联网订餐平台,分析高铁列车扫码点餐的难点,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设计并实现了高铁列车扫码点餐系统。该系统已在多个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担当的部分高铁列车上运用。运用结果表明,系统符合高铁列车经营实际,有利于提高经营效益和服务质量,提升铁路出行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提高铁路客运的服务水平,丰富旅客线下购买车票支付方式,在铁路客票系统引入扫码支付十分必要。本文结合既有支付系统,采用异步通知服务和自适应轮询技术,设计实现了扫码支付在铁路售票窗口和自动售票机上的应用。通过分析支付方式应用和使用数据,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后续引入其他第三方支付方式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AFC,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系统中,传统单程票自动售票机(TVM,Ticket Vending Machine)支持发售或换取的票证仅限于实体卡单程票,单程票介质单一。通过手机App人脸识别电子票和二维码电子票的使用,解决了实体票卡重复接触问题,但仅限于本地通勤常旅客注册使用,不适合临时旅客或其他乘客。文章提出一种智慧型AFC系统,通过TVM发售人脸识别单程票、纸质二维码单程票,人脸识别单程票实现无介质化,纸质二维码单程票不回收,减少了实体卡单程票的重复使用接触,更利于疫情防控。  相似文献   

14.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在地铁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是地铁工程常用的消防设施之一.分析了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的灭火机理,结合规范和地铁工程实例,阐述了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在地铁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情况,对主要设计过程进行了扼要的梳理,对如何深入理解规范条文以及如何解决一些常见设计难题,提出了应对策略,并对如何使设计做到经济合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研究和分析轨道交通消防给水系统在不同阶段消防规范下的方案特点、新旧规范的差异和演变过程,对不同时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案例比较分析与研究,总结出每个阶段地铁车站消防系统的方案特点。按有无消防稳压设备的方案差别,分析如何实现自动启泵,在设消防水池吸水加压和市政直抽两种水源条件下分析如何确定压力开关动作值。提出地铁车站消防系统的优化方案,不断调整设计思路,结合现场调试操作经验,找到符合地铁特点的消防方案,提高地铁运营的消防安全。  相似文献   

16.
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的互联标准裴顺鑫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提出地铁自动售检票(AFC)系统网络化的概念,详细分析AFC系统互联标准对地铁建设的重要性.研究地铁AFC系统标准中的主要内容:体系的结构功能、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规范、密钥管理系统规范、票务系统规范、票卡结构规范和票卡交易流程规范、业务流程规范、面向客户的界面规范、信息结构体系和编目编码规划、网络规划等,并重点分析AFC系统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提升客运服务质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铁路车票媒介亟须电子化。文章对比了主流的电子票载体特性,介绍了国产密码算法的优势,提出了电子票的二维码数据结构、平台架构,以及二维码电子票业务流程,阐述了双离线过闸与多级密钥管理关键技术,并总结了二维码平台的应用、推广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为保障铁路线路设备的良好运行和相关人员的量化管理,基于二维码技术和FineReport软件平台,运用GPS核查人员定位的方法,构建了铁路线路设备痕迹管理系统,实现了设备检查、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该系统突破传统设备检查和管理系统的弊端,实现移动端的扫码签到、问题管理、任务量化、问题督办、数据分析和盲区管理等功能,为铁路线路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和移动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推进线路设备全服役寿命周期信息化管理,解决铁路工务人员对道岔轨件相关信息查询不便的问题,结合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道岔轨件全寿命智能管理信息平台,利用二维码及SQLite轻型数据库技术,设计基于Android的道岔轨件信息查询App。铁路工务人员可用其对道岔轨件上的二维码进行扫描,获取道岔轨件的相关信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地铁快速发展带来的高密度客流冲击,对地铁的运行效率,乘客出行的快捷性、实时性、舒适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基于以上问题,对客流分布进行研究并提出基于图像采集技术的地铁站台客流引导系统,此系统是基于车厢内的摄像头采集客流信息,通过地铁运营方的数据库与处理中枢对客流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出客流引导信息,同时显示在站台门上侧的屏幕上,实时显示列车客流信息。结果表明,通过本系统对于客流的引导,可以部分代替引导人员的安排,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乘客快速舒适出行,可以有效提高地铁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