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分析了我国现有区域性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阐述了城际轨道交通网络与空间结构适应性的基本内涵,建立一套能反映城际轨道网布局特性和空间结构主要特征的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杭州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已基本确定,研究轨道交通的投融资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研究分析国内外轨道交通各种不同的投融资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杭州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的投融资模式的相关建议,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城际轨道网布局的适应性提供适用的决策方法,在分析城际轨道交通网络与区域空间结构适应性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既能反映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和区域空间结构主要特征,又能反映二者相关联的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城市群城际轨道网布局的适应性评价模型——基于灰色关联熵的加权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该模型以加权灰色关联评价模型作为研究框架,对平均灰色关联度模型进行改进,应用灰熵分析方法确定关联系数的权重,更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城际轨道网布局与区域空间结构的适应性情况.以武汉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例,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轨道线网规划方法主要是以定性判断为主,对线网生成的定量研究不足,提出基于重要度理论的轨道交通初始线网生成技术,从“面、点、线”3个层面进行定量化描述.基于交通小区重要度确定轨道线网初始形态.以客流集散点覆盖最大化为目标,基于随机搜索法的轨道交通网络生成技术确定初始线网虚拟路径,结合最短路客流分配量调整初始线路实体路径,形成轨道交通路径.以合肥市轨道交通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将初始生成的线网与合肥轨道规划的线网进行对比分析,2张网的吻合度为77.6%,表明基于重要度轨道交通初始线网生成技术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按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要求,开展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工作,预计于年底前完成。此次规划以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为目标,构建融合城际铁路、市域轨道、城市轨道、中运量公交的多模式一体化轨道交通网络,天津市轨道交通轨道线路数量和总规模都将有所增加。2013年天津市政府批复《天津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2-2020)》,共计轨道线路28条、总规模1 380 km。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工作将更多体现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重点内容包括优化市域快线布局,支  相似文献   

6.
刘和芳 《交通科技》2010,(3):129-131
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要求"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运营",线网内部要求实现互连互通、运营灵活、资源共享,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互连互通"的内涵。阐述了城际轨道交通综合交通枢纽的设计新理念,提出了基于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线网的枢纽站点分类和衔接原则,通过研究主要枢纽站点衔接方式,初步形成了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枢纽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7.
闽江口城镇群城际轨道交通规划方案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闽江口城镇群内各城镇之间旅客的快速出行,促进区域跨越式发展,提出了修建城际轨道交通网来实现这一目标。确定修建城际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战略目标,采用"点、线、面"分析法分析闽江口城镇群轨道交通网络的初步方案,并根据区域内既有、在建和规划铁路情况,提出城际网的建设方案及城际列车开行方案。  相似文献   

8.
重要度分析法在区域公路网布局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叙述了采用重要度分析法对区域公路网布局优化,即确定各节点,计算节点重要度值,划分各节点类型,获得路网的路线布局。  相似文献   

9.
<正>"一环两网",这是福建省未来城际轨道交通的主体架构,将大大提升全省居民出行的便利性。《海西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近日面向社会公示。根据环评报告,近期至2020年,福建省新建城际线9条,建设规模为559 km,投资994.65亿元,包括马尾至长乐机场,莆田与宁德分别到长乐机场(福州)城际等。远期至2030年,随着新建宁德至南平铁路,9个设区市之间铁路闭成环形。根据报告,海西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范围包含福建省9个设区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整个福建的城际轨道交通网将在2030年基本形成,即"一环两网"。  相似文献   

10.
以黄山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例,分析了中等规模的旅游城市轨道线网规划应注意的两大重点问题,即如何合理确定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以及选择合适的轨道制式。线网规划突破中心城区的范围,从区域一体化的角度构建了市域轨道、市区轨道和旅游轨道相互结合的多层次线网,串联城市、旅游资源和对外枢纽,提升黄山的交通能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