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粮食集装化运输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粮食年产量已接近5亿吨,流通量超过1.5亿吨。建立起快捷、通畅的粮食流通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粮食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机械化骨干库的建设、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善中国粮食流通项目的建设和中央直属粮食储备库的建设等。粮食流通中的关键环节就是运输,粮食运输方式有多种多样,按运输工具可分为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水  相似文献   

2.
马万方 《综合运输》1999,(7):37-39,36
<正> 随着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油脂经营发生了极大的变革。油脂运输作为油脂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必然也要不断地发生变化。那么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下,应怎样认识油脂运输所发生的变化?又如何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问题?将要采取什么措施促进油脂运输的发展?这些都是每一个国有油脂企业必须认真思考与实践的问题。下面结合当前油脂运输的现状,特别是天津市油脂集团运输实际,谈谈个人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武桂杰 《综合运输》1994,(11):39-39,29
<正> 我国幅员辽阔,粮食丰歉不平衡,产销区之间运量大,粮食又是笨重物资,运输费用历来是粮食经营中的开支大项之一。因此,粮食的运输必须坚持合理运输的原则,以最经济、最合理的运量、运距和运力发挥最大的流通效益。反过  相似文献   

4.
<正>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商品在空间上的流通,即实际的移动,就是商品的运输”。作为商品的粮食,从生产领域经过流通领域最终到达消费领域的运动全过程,每经过一个环节,都要依靠运输来沟通各个环节,使之紧密衔接。在计划经济时期,对粮食运输,历来要求各级粮食部门加强组织技术,提高科学性,开展合理运  相似文献   

5.
<正>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后,我省粮食流通体制和购销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了步伐,一些地市已相继放开了粮食购销价格,真正走上了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之路。笔者就粮食经营市场化的粮食运输谈点粗浅看法。 一、对粮食计划调运的回顾 建国后几十年来,我国粮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粮食完全实行的是统购统销的经济模式,对粮食运输采  相似文献   

6.
徐云来 《综合运输》1999,(12):41-43
<正>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粮食生产和粮食流通,1998年全国要进行的五项改革,其中第一项便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如何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一方面要保质、保量、按时接好到港的进口粮食,另一方面又要维持口岸粮食接运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成为一个急需探索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上海口岸的实际情况阐述一些拙见,以期与同行共同商讨交流。  相似文献   

7.
<正> 京九铁路南北纵贯阜阳市,1997年 通车后,给阜阳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同时也使粮油流通网络的布局、集运路线、流向发生了较大变化。我市粮食系统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优化粮油合理流向,调整集运路线,减少中间环节,避免不合理运输,节约费用,发挥京九铁路对粮食流通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进行了京九沿线粮食运输状况调查。 一、基本情况 阜阳市地处安徽省西北部,黄淮海平原南端,土地肥沃,是全国粮食主产区,粮源丰富。现辖11个县、市、区,是全国重点商品粮生产基  相似文献   

8.
<正> 一、我国粮食包装形式的改进势在必行 在粮食运输、储藏、销售过程中,为了便于搬运,提高工作效率,为了保护粮食不受污染,减少粮食损失,总要采取一定的包装形式。我国在粮食流通过程中一直采用袋装的形式。其中原粮多用每袋装  相似文献   

9.
浅析我国粮食运输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粮食运输是保证粮食供需的重要环节。在生产领域,农户将收获的粮食移向堆场、储存点,要靠运输来完成;在流通领域,产区收纳粮库收到农户交来的粮食经过储存、中转移向销区粮库、加工厂,再移向销售网点、连锁店,要靠运输来完成,长距离的还要经过火车、船舶、汽车等运输工具来实现粮食物体的位移;在消费  相似文献   

10.
<正> 1998年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第一年,也是攻坚的一年。作为从事口岸粮食进出口接运的企业来说,我们一方面面临着改革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也经历着进口粮食减少、企业经营举步维艰的困难。如何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扭转当前的局势、走出困境,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下面,谨就如何做好口岸粮食接运工作发表几点肤浅的看法,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其整体运作功能,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搞好一个企业,需要一个班子良好的整体  相似文献   

11.
铁路散粮运输是粮食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一 《综合运输》2000,(11):36-38
<正> 一、我国铁路散粮运输的现状粮食运输是粮食商品借助运输工具,实现其空间位置移动的过程,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我国粮食运输已形成了铁路、水路、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并存的运输网,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铁路运输是我国粮食运输的主要方式。铁路散粮运输是相对于铁路包粮运输而言的。我国现行的成品粮运输为了快捷、方便地进入市场,满足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需要,全部实行包装运输。但成品粮的运输占全国粮食运输的比例很小,大量的粮食运输是大品种的原粮。由于受  相似文献   

12.
<正> 粮食调运工作是国家稳定粮食市场、保障粮食供应的重要环节。随着粮食经营放开,1992年至1993年的一段时间,粮食调运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国家平价粮食调拨取消,议价经营的粮食大部分不经国家平衡安排,国家调运的粮食大幅度下降。二是一些省、区、市的粮食调运机构成建制地转为经营企业或被撤并,大批的调运业务骨干转业,粮食运输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粮食调运体系萎缩。三是  相似文献   

13.
林星 《综合运输》2000,(2):37-38,36
<正> 粮食运输旨在平衡产销余缺,实现粮食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保证军需民食,保持市场稳定,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及时、合理、安全地实现粮食实体的空间位移是粮食运输必须遵循的原则。自古以来,粮食运输对社会经济发展、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合理改善膳食结构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年的改革开放让世人瞩目,国家在农业生产上投入大量资金,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粮食生产的稳步增长,粮食产量逐步增加,尤  相似文献   

14.
<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种植业布局的调整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加上部分农业劳动力转向工、副业和经商,较为普遍地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农民的商品意识在加强,他们千方百计地了解信息,直接参与市场。因此,农民的生产安排、生活习惯在变革,粮食的生产、消费、流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这种状况的出现,必然增加社会粮食商品流通量,必然增加粮食的运输量。在这样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开展粮食合理运输,首先应当搞清楚社会粮食商品流通量增加的原  相似文献   

15.
张光耀 《综合运输》1996,(12):42-43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在我国粮食还不够充欲的情况下,如何在流通过程中减少损失浪费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事情。多年来,由于包装缝口不良,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粮食撒漏损失是比较严重的。现在,天津市反映,吉林省采取的改进措施很有成效,为引起粮食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刊载如下。  相似文献   

16.
姚满钊  范志强 《综合运输》1998,(11):36-37,39
<正> 黄埔港,是我国最早接转进口粮食和首批建立进口粮食接转机构的港口之一。40多年来,通过黄埔中转的中央计划进口粮食达2000多万吨,其中1987年和1995年均超过100万吨。作为粮食流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黄埔港进口粮食的中转充分发挥了其地理优势,依托珠江航运水系,以驳船散装水路运输为主,减少中间环节,节省运输费用,安全、合理、及时地完成了各个时期的进口粮食接转任务,为保证国家宏观调控计划,保障社会的稳定和粮食加工业的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特别是广东地区的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广东地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正>传统的粮食物流是以包粮和散粮流通为主,包粮流通是最古老的流通方式,存在着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流通成本高、运营效率低等缺点,世界上只有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仍然是包粮流通,而在经济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是以散粮流通为主。最近一些年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对传统的散粮流通进行了创新,使粮食物流同其他商品一样实现了集装箱单元化。  相似文献   

18.
《综合运输》2000,(1):37-39
<正> 粮食很重要“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粮食价格是百价之本,“牵一发,动全身”,粮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其他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所以说,粮食既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又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粮食生产和粮食流通。我国的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11320万吨增加到1998年的49000万吨,增长了4.3倍,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增长速度。特别是1979年以来改革开放的20年,平均每年增长1038万吨,比前29年的平均增长量高40%。我国粮食总产量占全世界粮食产量的比重,由1949年的  相似文献   

19.
<正>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植物油在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同样占据着十分特殊的地位。植物油运输是实现植物油商品实体由供应地到销售地、由主产区到非主产区的转移,同时也是价值转移的过程。因此,运输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植物油的生产、经营等活动,更关系着粮油市场的稳定。目前,我国植物油流通体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植物油运输在很大程度上变得更加快捷、灵活,运量增加较快,并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相应地也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都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20.
中国粮食经济学会粮食运输分会1994年粮食运输理论研讨会暨粮食运输分会第三次常务理事会于1994年11月2~7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召开。会上,与会者就当前粮食调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此,本专栏将从本期起陆续发表部分交流论文,以求更多的同仁为解决当前粮食运输问题献计献策,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粮食调运工作的不断发展。此外,经全国粮食经济学会粮食运输分会提出申请、本刊编委会批准,从本期起,将商业运输专栏细分为商业运输(商业、供销系统)和粮食运输(粮食系统)两个部分,依各期刊用文章内容确定专栏名称,特此说明,并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