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建立校园建筑物可视化查询系统是实现校园信息管理现代化重要的科学手段.结合建筑物可视化查询系统课题,在AutoCAD和3DMAX中进行建筑物立体建模,在ArcGIS中进行二维和三维地图制作,采用ArcGIS Engine作为系统的开发组件,运用C#语言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在二维视图中对建筑物的浏览、图形编辑、属性修改和查询等功能;在三维视图中实现对校园总体和建筑物的浏览、漫游.为学校职能部门提供信息查询、校园规划、房产管理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基于DEM的山区公路勘测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山区公路勘测工作实际,提出了采用大比例尺地形图生产DEM的方法和技术手段。通过与传统模式的对比,指出了基于DEM进行山区公路勘测设计的优点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青少年脊柱侧弯问题,简化矫形器设计过程和制作周期,以某一脊柱侧弯患者为例改进矫形器设计方法,采用三维人体扫描系统对其数据采集,运用逆向工程方法,基于该患者的体廓点云数据,构建了人体胸腰段的三维模型;依据三点受力原理,数字化设计了脊柱侧弯矫形器,并对其进行虚拟装配;装配结果表明,矫形器与患者体廓吻合度良好;该方法为矫形器数字化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青少年脊柱侧弯问题,简化矫形器设计过程和制作周期,以某一脊柱侧弯患者为例改进矫形器设计方法,采用三维人体扫描系统对其数据采集,运用逆向工程方法,基于该患者的体廓点云数据,构建了人体胸腰段的三维模型;依据三点受力原理,数字化设计了脊柱侧弯矫形器,并对其进行虚拟装配;装配结果表明,矫形器与患者体廓吻合度良好;该方法为矫形器数字化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了DEM的定义和建立的方法及其在公路勘测设计中的主要应用。在实验中采用了在三角网建立的基础上内插格网点建立矩形格网DEM的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特殊环境地区的数据库管理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综合性工作,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对海量气象观测数据与矢量数据的整合管理存在一定限制,尤其是在空间关系与分析上.为此以腾格里沙漠公路为研究背景,基于ArcGIS地理空间数据库(ArcGIS Geodatabase)实现空间数据库的构建,依不同要素类型划分图层单元实现沙漠地区数字地图的矢量化,通过概念框架设计、逻辑模型构建、物理分层设计、数据库实施,使多种类型数据互相关联、集成于同一数据库中.这一地理空间数据库不仅具有传统数据库储存和管理数据的性质,更对所储存的空间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二者建立起了联系,实现特殊环境下的数据可视化管理、风沙情况分析、空间分析、专题图制作等功能,能够为空间数据和资料的分析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7.
在对设计三维机械零件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利用集成开发系统来设计复杂三维机械零件的总体框架和实现方法,实现了齿轮零件设计由已知设计条件和要求到三维实体生成,提高了齿轮零件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湖库型水源地污染具有特殊的水力特性,在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以梁平县沙坝水库为研究对象,基于DEM和ArcGIS对其进行污染关键区识别与保护区划分.以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资料解译与人工校核相结合方法,提取整个流域内的居民点、农田、经济林、旱地与交通等作为污染源;以ArcGIS自动获取与人工校核相结合的方...  相似文献   

9.
针对公路路面裂缝的自动化三维图像识别技术的研究热点问题,为有效提高裂缝识别算法的准确率与可靠性,基于三维图像提出利用三维光影模型(3D Shadow Modeling)来实现公路路面表面裂缝的自动识别新方法.该方法利用裂缝区高度低于周边高度的特性,通过三维光影模型将裂缝投影为阴影区,继而通过对阴影的形态分析来识别裂缝,并采用连通域分析与线性形态分析方法,消除图像噪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裂缝自动识别算法可以达到92.93%的路面裂缝自动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公路自然区划GI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路自然区划的主要任务是揭示公路工程自然环境的区域分异规律,为公路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中国公路自然区划GIS(HR-GIS)的研究则可解决区划指标定量化的关键问题。根据公路自然区划的类型体系和研究方法,研究了HR-GIS集成方法和总体框架;提出了空间数据库集成开发框架,实现了对海量数据的有效管理;提出了适合区划研究的空间数据挖掘方法,完成了区划环境参数的定量计算;基于ArcGIS Engine技术开发完成了中国公路自然区划GIS,实现了空间分析、区划信息查询等功能。  相似文献   

11.
结合船舶航行操作训练实际,在视景仿真系统中开发陆标定位功能,介绍潜艇航行训练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针对某型船舶所用方位仪对陆标定位功能进行模拟罗经功能设计,基于GDI+的方式实现罗经的模拟开发。基于实际地形高程数据对地形场景进行建模,并依据电子海图等相关数据对助航标志和地貌特征等进行定位。通过实验比较分析,船舶训练模拟器中的方位定位结果符合真实地形数据,可以满足船员方位定位训练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道路前期规划阶段纸质地形图陈旧、数字地形信息获取困难且成本高的特点,在综合分析当前开放网络地理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利用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使命(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SRTM)数据和Google Maps影像,提出了获取构建道路数字化选线系统虚拟地理环境所需的数字高程模型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和数字正射影像 (digital orthophoto map, DOM)的方法,并设计了Google Maps影像瓦片快速下载方法;基于分治法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全局非线性、局部线性的Google Maps影像变换算法,实现了与SRTM数据的快速配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形数据获取与建模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自动计算瓦片URL地址,采用libcurl库函数和多线程下载技术,下载影像瓦片速度稳定、快捷、自动化程度高;获取的DOM分辨率可达0.2 m以上,与DEM数据配准后,构建的虚拟地理环境能满足道路前期规划阶段开展数字化选线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平行双跑道机场净空障碍物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军用机场净空规格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单跑道和平行双跑道机场净空区障碍物限制面的数学模型.在此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使用ArcGIS系列软件建立平行双跑道机场净空限制面三角网高程模型,并进行三维显示,将数字高程模型与平行双跑道机场地形图相叠加,对军用平行双跑道机场净空障碍物进行了评定.分析结果表明:障碍物O1、O2、O3三点...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三维建模软件与OpenGL相结合的飞行仿真的实现方法。利用建模软件建立飞机模型,并将其转换为OpenGL的C代码,在VC++开发环境中实现了飞机模型的控制与显示、三维场景的模拟、以及场景与模型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相邻前车的驾驶行为会影响后车,因此先进的辅助驾驶系统需具备识别前车驾驶行为的能力. 对高速场景下相邻前车换道行为进行研究,分别提出双层连续隐马尔可夫模型-贝叶斯生成分类器(CHMM-BGC),以及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的行为识别模型和意图预测模型. 采用自然驾驶数据集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测试验证. 实验分析表明:基于Bi-LSTM的行为识别模型相较于双层CHMM-BGC在平均识别率上提升了11.24%,两种行为识别模型均可在相邻前车换道过程的早期阶段识别换道行为;考虑相邻前车与周围环境车辆的交互作用,可使模型具有预测性,两种意图预测模型均可在车辆换道时刻前预测到驾驶人换道意图. 模型仿真计算时间可满足系统的实时性需求,为本车驾驶人预留出反应时间,为预测周围车辆行驶轨迹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基于仿真的公路路网服务水平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的公路服务水平评价,分别针对基本路段、交叉口、交织段进行评价,而路网的服务水平评价缺乏一致的标准和实用的方法.本文着眼于系统,对组成路网的各要素(基本路段、交叉口、交织段、匝道等)均采用速度和饱和度(v/c)作为评价指标,基于交通仿真提出了公路路网服务水平评价的方法,并结合交通仿真软件TSIS给出了服务水平评价的实例,算例显示采用统一的评价方法对路网服务水平进行定量评价是可行的,该方法原理简单,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7.
现行的公路服务水平评价,分别针对基本路段、交叉口、交织段进行评价,而路网的服务水平评价缺乏一致的标准和实用的方法.本文着眼于系统,对组成路网的各要素(基本路段、交叉口、交织段、匝道等)均采用速度和饱和度(v/c)作为评价指标,基于交通仿真提出了公路路网服务水平评价的方法,并结合交通仿真软件TSIS给出了服务水平评价的实例,算例显示采用统一的评价方法对路网服务水平进行定量评价是可行的,该方法原理简单,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8.
结合练杭高速公路实体工程,通过现场沉降试验和静荷载试验,分别就塑料排水板、搅拌桩复合地基和长短桩复合地基等软基处理方式对不同路段的处理效果进行技术及经济技术上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这几种常见的软基处理方式已经满足不了高速公路蓬勃发展的需求,引进新的处理方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