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IEC61850在牵引变电站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IEC 61850的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站的远程监控系统方案,牵引变电站子站与监控中心之间的通信采用满足IEC 61850标准的XML和Socket通信的方式.该监控系统通过互联网实现子站与监控中心的连接,无需专用的远动信道,降低了系统造价,实现了各子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新型的高铁牵引供电馈线选择性跳闸设计方案,利用IEC61850规约的GOOSE通信功能实现装置间实时交互故障信息,同一供电臂内所有馈线装置和故障测距装置在接触网故障发生后交互故障方向判断信息,可实现变电站馈线保护的选择性跳闸,提高牵引供电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现有的高速铁路牵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间隔层设备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基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标准体系——IEC61850的变电站中智能电子设备(IED)与调度中心之间利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来生成和传输IED信息、在监控系统中实现即插即用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轨道交通通信设备多样性、分布性等特性,需对通信设备进行统一管理与控制.提出轨道交通通信设备故障分析系统方案,讨论系统故障分析与管理功能的实现方式,达到统一监控轨道交通通信网状态变化和实现故障统一告警目的,以提高日常的运营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深圳地铁3号线牵引系统通信故障发生的时间以及故障发生当日的气温等信息的统计,初步确定故障源,采用现场与实验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故障发生的具体原因,进而提出改进措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方怡  何常红 《电气化铁道》2013,(6):37-40,44
论述了接触网隔离开关监控系统的基本构成,并结合工程应用实例从主站、子站及通信网络3个方面比较了监控系统的各种方案,最后探讨了接触网隔离开关监控终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微电网是集发电和配电为一体的可控单元,微电网监控系统是实现微电网与大电网互相支持、互相补充的关键。文章依据IEC 61850标准搭建具有与智能大电网统一接口的微电网监控系统平台,提出一种建立微电网系统信息模型的具体方法,构建微电网信息模型,并以光伏微电网为例,建立光伏微电网关键设备的物理设备信息模型。满足IEC 61850通信标准的分布式电源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不同厂家设备之间的互换和互操作性,有利于微电网监控系统的建立和微电网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铁电气牵引网中经常出现为确保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而牺牲选择性的做法,若要兼顾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和选择性必须采取更为有效的继电保护模式.高速铁路采用的全并联AT供电方式以供电臂为基本组成单元,优化供电臂的继保模式对改善牵引网继电保护系统性能大有助益.本文通过对现行的高速铁路继电保护方案进行分析,从工程实际出发整理得到建模依据,遵照IEC 61850通信规约有关规定构建逻辑设备模型,并配置逻辑节点参数,逐步构建供电臂线路保护的IED模型.采用OPNET网络仿真软件进行的仿真实验证明,采用该方法建立的供电臂线路保护IED模型可以有效提升继电保护性能,且概念清晰、算法简单.  相似文献   

9.
研究构建自律分散式铁路运营调度系统仿真平台的关键技术。为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必须实现控制中心可靠地漂移。控制中心漂移分为被动切换(主备切换)和主动切换(子站向控制中心申请成为控制中心)2种方式。采用集中式快速分布式选举算法进行决策计算。为保证系统的可靠性,设置2个不同的时钟线程,分别对中间件进程和仿真平台进程进行监视。远程车站有本地和远程2种工作模式。子站远程模式切换的原理是子站通知控制中心后,双方交换子站输出信号的控制权限。系统中的控制信息传输是基于组播方式的。子站在本地控制模式下,采用组播通信技术使控制中心即时刷新信息;而在远程控制模式下,则是采用网络中间件提供的点对点通信为辅,组播通信为主的技术组合方案。为保证分散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采用对象状态信息刷新时间间隔按指数递增的算法。构建的自律分散式动态控制系统仿真平台具有在线可扩展性、在线容错性和在线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少单基站故障的影响范围,采用变更相邻站频点、系统邻站数据及发射功率等手段,跨区间覆盖故障站点,优先保障行车通信,为基站抢修争取充裕时间,并形成一套标准统一的、时效性更强的基站故障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11.
作者设计了基于GIS的车站信号设备管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号设备的故障诊断与信息定位系统.文中给出了故障诊断系统的基本结构及信息定位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2.
客运管理信息系统是高速及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心及车站两级组网,实现核心层数据采集、控制,并向各子系统提供服务。系统由通告显示类、安全监控类、时钟等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13.
旅客车站的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综合管理车站旅客列车信息,并以这些信息为中心,综合控制车站内各类子系统的运行,实现车站运行的自动化、高效率,同时节约车站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以克拉玛依站为例,介绍客站信息系统的构成、功能及特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货车故障轨旁图像检测系统(TFDS,Trouble of moving Freight car Detection System)探测站存在的作业量不均衡、作业关系未有效利用、作业质量差异较大等问题,基于数据传输、数据挖掘、智能判别等技术,将多套TFDS采集的图像和列车信息进行统一存储和任务的智能分配,实现智能管理、作业联控、信息传递等功能。该系统在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上线以来,运行效果良好,故障发现效率提升20%以上,为车辆系统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为专业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综合监控系统体系结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智能综合监控系统具有全线各系统综合监控、不同工况下各系统联动、信息高度共享和系统自主决策等特征。从数据流和控制流角度出发,提出系统的3层体系架构,即综合决策层、车站决策层和现场控制层。综合决策层负责监控全线范围内的系统,制订全线的综合决策,并与外部系统进行数据和信息交互。中央级综合监控中心具有控制、报警和画面显示等等功能。车站决策层负责监控本站范围内的各监控子系统,并协调各子系统的联动功能,提供车站级的决策。车站级综合监控中心具有实时信息采集、维护监控和报警处理等功能。现场控制层分为面向服务类、运营类和安全类等3类系统,包括6个子系统。系统的关键部分是信息共享平台和网络通信平台。构建信息共享平台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源接口、信息融合、数据挖掘和信息发布等技术。网络通信平台的关键技术主要是目前通用的SDH,ATM等标准通信技术。  相似文献   

16.
结合郑西高铁华山北站-临潼东站区间线路数据,将BIM技术应用于ZPW-2000无绝缘轨道电路系统全生命周期中。通过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对ZPW-2000无绝缘轨道电路失效影响进行系统性分析,再用故障树分析进行补充,协助可视化分析,建立了可将故障影响进行三维展示的BIM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设计、施工及运维管理的拓展应用。最终形成的BIM模型可以用于学生教学或员工培训,对铁路信号系统的其它子系统实现BIM建模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综合布线位置特性强、关系错综复杂且隐蔽,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或基于表单的信息系统无法使所有的管理及运维人员真正掌握综合布线资源的具体分布情况、铺设信息、统计数据,只有少数参与建设人员熟悉情况,信息不能共享,无法做到有效的管理与运维。因此,文章利用地理信息可视化技术实现综合布线信息的共享,实现了包含智能统计分析、综合布线资源维护、移动巡查派工以及二三维一体化展示等功能的高速铁路车站(简称:高铁站)可视化综合布线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提高管理和运维水平,为我国高铁站综合布线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基于OSG(OpenSceneGraph)虚拟现实技术的地铁车站火灾报警系统的火灾场景仿真.主控机在处理外部输入火灾信息的同时,通过串口将主控机处理后的数据传入到一台下位机,再利用OSG技术将现场的三维火灾场景虚拟现实化,并根据上位机传输的数据进行场景的动态控制.该系统可预演各种灾情,从而提高车站工作人员对火灾的预防和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铁路编组站减速顶设备巡检管理“数据无序”的现状,提出构建铁路编组站减速顶设备巡检管理系统的基本思路,以铁路编组站减速顶设备巡检的流程为走向,与工作流技术相结合,通过B/S网络结构,设计研发了铁路编组站减速顶设备巡检管理系统,实现铁路编组站减速顶设备巡检管理的实时监控性、历史记录性、统计分析性、故障预警性和设备管理的可预测性,提高了铁路编组站减速顶设备巡检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保障了调车作业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综合控制室(简称:综控室)台面终端摆放拥挤,通信系统间的信息孤岛,系统终端操作界面各异的问题,同时降低运营人员操作通信系统各终端的复杂度,提出了车站综合操作管理平台的整合方案。通过一台终端设备接入不同系统的操作管理入口,为系统间提供统一的操作入口,可以将通信系统车站终端进行整合,形成通信系统车站综合操作管理平台。实现一台终端对车站综控室内不同通信系统的用户管理、操作认证、可视化控制和接口适配等功能,提升地铁智慧化管理效率及服务水平,促进运营服务模式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