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轨道交通环境下公交专用道网络布局,提出宏观、微观层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规划方法。通过分析客流OD分布、路网结构、交通布局、土地利用、道路等级等确定公交专用道线网总体布局;通过公交客流比例、公交车流率、路段饱和度、机动车道数、公交车平均运行速度等定量分析可实施专用道的条件。以上海闵行区公交发展为例,研究现有5条轨道交通线路下公交专用道线网的布局。预评估表明公交客运能力提高约20%,公交车车速提高约15%。  相似文献   

2.
为建设高效率、低成本的公交专用道,对多种可能的公交专用道类型(包括公交隧道、常规公交专用道、中央公交专用道、路侧或单侧公交专用道等)进行了效率和成本等因素的综合比较;以厦门快速公交系统(BRT,Bus Rapid Transit System)高架专用路为例,从线路布设、站点客流组织、景观、环保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了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高架道路作为公交专用路对厦门实际道路环境和交通条件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公交专用道科学规划与布局,对城市公交专用道的优化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考虑专用道的规划布局对出行者出行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将该问题抽象成一个双层规划模型进行研究。上层模型以路网系统效益最优为目标进行公交专用道的优化布局;下层模型针对小汽车和公交客流分别建模,在优化后的路网上进行相应的客流分配,其分配结果又会影响专用道的优化设计。然后采用遗传算法对该双层模型求解,并给出了具体求解流程图。最后利用北京市部分区域路网对该方法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公交专用道双层优化模型能够在保证交通系统利益最大时实现专用道的优化布局。  相似文献   

4.
随着IC卡、移动支付等的普及,公交付费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由此产生的海量数据为全面、准确的把握公交运行特征提供了便利。公交客流特征分析中最重要的步骤在于下车站点的估算,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乘客上车站点概率分布的估算方法。基于上下车站点等属性,通过统计学方法,可以得到公交分担比例、时间分布、距离分布、线站分布、特定群体公交服务情况等特征,为公交系统规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武汉市和平大道公交专用道的设计为例,从提高公交运营效率的角度出发,依据道路公交运营现状调查和统计数据,并结合基础数据对道路公交客流进行合理分析和预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公交站台和公交线网的优化设计,确保公交专用道安全高效运营。  相似文献   

6.
选取公交行业大数据,涉及公交交易数据、公交GPS数据、地铁交易数据等,对数据结构进行分析,利用Oracle数据库对源数据进行筛选、清理,利用R语言、Python对数据进行更加精细化的分类、融合,通过设计算法分别实现公交交易数据与GPS数据融合、公交交易数据与GPS数据的上车站点名称匹配。以南京37路公交为例,挖掘公交客流特征,包括总体客流特征,老年人、学生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公交出行特征;挖掘公交客流的日客流分布、时客流分布和空间客流分布;挖掘公交的运行状态中的运行参数,把握公交运行状态的规律。为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政府决策、公众便捷出行、企业运营调度优化及数据验证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公交IC卡收费系统和车辆定位系统的广泛应用,为获取公交客流OD提供了新的途径。针对现有公交客流OD推导算法的不足,从上车站点识别和下车站点推导两方面入手,对公交客流OD推导算法进行了改进。为了修正公交IC卡数据时间偏差,提高上车站点识别的准确性,在分析公交乘客上车刷卡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AVL数据的公交IC卡数据时间修正方法。根据公交出行链的特性差异,将公交出行链划分为连续链和非连续链两大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公交出行链的下车站点推导模型,优化了下车站点推导流程。以苏州市的公交IC卡和AVL数据为例进行实例研究,通过对推导结果合理性的讨论分析,论证了改进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践表明,改进后的公交客流OD推导算法流程清晰,易于程序实现,可以用于公交客流的自动分析。  相似文献   

8.
阐述无锡市为解决对公交出行市民满意度不高问题,在主城区范围内进行若干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并从公交专用道的设置需求、设置形式、设置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形成网络化、系统化、规模化的公交专用道系统.通过公交专用道网络建设,合理分配道路资源,提高公交服务水平,改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保障市民的基本出行需求.并采取"软硬结合"的发展策略,充分利用骨架路网条件,积极改善运能结构,有效利用道路空间资源,保障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分析公交专用道规划实施流程,依托实测数据和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了上海公交专用道设置条件和公交专用道类型及服务水平,针对城市道路网络改扩建计划和交通需求,提出公交专用道的建设策略和道路条件限制时公交专用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上海郊区轨道交通客流保障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郊区轨道交通客流的广阔发展前景,以上海轨道交通为例,结合客流调研数据,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影响郊区轨道交通客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形成轨道交通骨干网络,加强站点周边区域多功能开发,配置科学合理的一体化换乘系统,联合公交运营企业构筑一体化城市客运交通模式等郊区轨道客流规模保障策略,扭转上海郊区轨道交通客流低迷、效益低下、建设经营成效甚微的现状,实现上海郊区轨道交通建设及营运的良性循环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常规公交是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的主体,研究常规公交网络的客流分配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传统公交客流分配方法的不足,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公交网络数据结构模型,以充分表达公交线路、站点和交通区域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提出一种实用的公交客流分配技术。该方法在城市公交规划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戴露  胡小文  李鹏果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4):22-24,I0002-I0003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缓解交通拥堵、降低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等优势,一直是政府大力支持与提倡优先的出行方式。基于公交的运营数据,提取了每次刷卡数据的上客站点数据,进一步分析出公交网络层面站点上客特征,最后,结合居住人口、工作人口分布,分析出公交乘客上客与空间人口分布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国内首条应用氢能源动力的中运量公共交通线路,需要从客流、道路、运营、线网和车辆五方面综合考量确保其成功实施。首先,通过对公交客流的梳理,确定临港中运量的线路走向及车站布置。其次,经过对现状道路条件的分析,提出车道断面布置方案和交叉口节点优化方案;根据建设进度及运营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运营组织方案。再次,对常规公交线网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升专用道的使用效率。最后,使用新型数字轨道胶轮电车,构建了临港多模式公共交通准点出行网络。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公交出行距离和下车站点的用地性质等因素对公交乘客下车概率影响的基础上,全面考虑站点对周边区域换乘的辐射影响,引入了1个新的影响因子---下车站点换乘能力,该因子利用以站点为中心,300 m到500 m为半径,可利用换乘的公交线路条数来表示;综合考虑上述3个影响因子,构建了基于站点吸引的公交客流O D分布概率模型。基于济南市公交IC卡数据,采用C++语言编程实现该模型,得出了公交客流出行的空间分布规律,并采用核查线法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OD反推误差可以控制在10%之内,反推精度较高,较好的贴合实际,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综合量化表征公交走廊客流承载设施及工具的空间拥挤性和客流运送时间效率,并科学评价客观技术指标和主观乘客感知对公交系统运行状态的敏感度,提出客流拥塞的概念,并用客流拥塞指数量化表征公交系统运行状态。通过解析客流拥塞与出行时效的关联,并分析公交出行阶段特征,基于“时效延长”思想构建客流拥塞量化表征模型,用于系统量化乘客对出行时间和空间拥挤的主观感知;选取影响出行时效的核心要素作为特征变量(车厢客流密度、站台乘客密度、区间乘车时间和站点候车时间),采用直观类比打分SP调查法获取数据用于估计模型参数;基于北京西三环公交走廊实测数据,分析全天区间客流拥塞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和走廊客流拥塞指数动态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北京西三环公交走廊客流拥塞高峰阈值为0.193 9,客流拥塞状态存在明显的方向特征,下行方向客流拥塞高峰状态更显著且持续时间更长;4个特征变量灵敏度系数均值分别为0.449 2,0.165 2,1.427 1和0.408 3,即区间乘车时间为客流拥塞指数最显著的影响因子,而站台乘客密度的影响程度最小,模型识别公交客流拥塞成因的能力得以体现;该模型能够综合全面地反映公交走廊客流拥塞时空分布和动态演化趋势,并能够应用于公交运行状态改善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交专用道设置与规划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裴玉龙 《东北公路》2002,25(4):91-94
本文首先讨论了设置公交专用道的条件,然后对两种布设方法和优缺点进行分析。以哈尔滨市为例,进行了城市公交专用道网络的规划,并提出了公交专用道在交叉口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7.
岳强  宋瑞  徐梁  刘志谦 《交通与计算机》2011,29(4):40-43,47
提高公共交通规划管理及信息化水平,需要制定科学的公交规划管理策略,公交客流分配是公交规划与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促进公交配流理论研究,提高公交客流分配结果科学性,分析了国内外公交配流研究现状,对于城市广义公交网络,结合公交时刻表,定义了公交连接、连接片段以及吸引连接集合,建立了容量限制下基于时刻表的公交网络随机用户均衡配流算法(VRT-SUE),对算法原理和求解步骤进行了探讨。构建实例公交网络进行分析测试,配流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很好的反映出出发时间、到达时间、换乘次数及费用等对乘客公交出行的影响,算法是合理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为改变现有城郊公交线网规划不合理的状况,通过将物流领域的Milk-run和Hub-spoke的设计方法应用到公交网络优化和设计中,构建了新的城郊公交线网优化模型。同时,为求解所构建的城郊公交线网优化模型,设计了相应的启发式算法。首先通过k-means聚类方法将城区公交站点进行聚类,同类站点即为Milk-run线路的组成站点,再将同类站点的公交线路长度优化问题转化为经典TSP问题进行求解,结合多种局部搜索的操作方式,得到每条Milk-run线路的最短设计方案。然后依据规划好的Milk-run线路,通过遍历Milk-run线路中所有站点,确定每条Milk-run线路hub的站点所在的位置。最后结合客流需求,为各线路分配相应的车辆数量,结合线路的运行时间,可以获得各线路相应的发车频率。为验证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将提出的方法应用到香港天水围区域的实际城郊公交线网优化,通过Matlab编程实现了方案求解。案例求解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实际公交服务对比,在不改变现有的站点布局及车辆配置数量的条件下,当客流需求维持现有的水平时,应用Milk-run和Hub-spoke方法对现有的公交服务进行优化,能够减少乘客4.2%总的出行时间;通过Milk-run线路及hub站点的设置,可以产生规模效应,能够有效提高城郊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使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市城市交通综合调查数据为依据,从访客来访目的、到达方式、出发区域及出行距离2类空间特征、行人及车辆到发时间分布2类时间特征和停车特征对居住区等4种集中功能区的客流特征进行分析,针对北京市集中功能区现存的问题,从交通设施的配给、停车位的配建、引导市民公交出行等角度提出交通层面的发展策略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武汉现有数据资源重点从公交线网结构合理性、客流动态监测分析、运行效率和运营服务管理4个方面构建常规公交运行监测与服务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实际数据和相关规范分别对其评价分析.研究表明:武汉市公交线网发展水平近年来有较大幅度提升,线网结构合理性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常规公交日均吸引乘客200~500万人次,较大部分为通勤乘客,占比67%;公交运行速度处于轻度拥堵状态,为15~19 km/h;公交运营服务管理各项指标值较高,但发车间隔合格率和准点率指标值相对不高.最后针对站点客流大、秩序混乱、公交运送速度低、部分线路方向不均衡系数大等问题分别提出设置港湾式公交站、分站扩容,设置公交专用道,增设区间车等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