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构损伤识别的传感器优化布设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崔飞  高岩 《铁道建筑》2003,14(3):51-54
对振动模态分析技术中关于传感器最优布点方法的研究进行述评。针对结构损伤识别中有关指纹更新识别以及模型修正所需的模态动态信息,提出了传感器优化布设的方案。对于结构重点部位的监测,则可以利用灵敏度分析的方法确定传感器的布设,实现对结构状态信息的最优采集,改善对结构的整体探伤能力。  相似文献   

2.
列车引起的高架铁路车站的振动与噪声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吴萱  高日 《都市快轨交通》2004,17(3):24--28
对列车引起的高架铁路车站的振动与噪声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价。采用列车一桥梁体系分析模型和车站框架模型研究结构的振动,并用统计能量分析法(SEA)估计结构的噪声。通过计算机模拟,根据辐射率和SEA方法确定了结构振动与噪声的关系。讨论了结构形式、材料、支撑条件、列车速度等因素对噪声的影响。通过对声功率辐射表示的噪声水平的比较,得出了噪声水平随车速提高而增长,橡胶支座可有效降低高架结构的噪声,阻尼较大的结构产生的噪声较小等结论。  相似文献   

3.
浅析减振降噪型无碴轨道结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轨道结构噪声和振动的产生与传播的特点,指出了减振降噪型轨道结构的设计原则。提出了一些降低轨道结构噪声与振动的有效方法和结构形式。对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以及轨道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多单体组合结构混合振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的振动控制体系—多单体组合结构混合振动控制体系,建立了分析计算模型,推导了其振动及控制方程,并研究了其振动控制性能和影响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多单体组合结构混合振动控制体系能对结构地震响应进行有效控制,并能降低控制成本。  相似文献   

5.
轮轨噪声在轨道交通噪声中占主要部分。根据国内外对轮轨噪声理论的研究,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轮轨噪声的产生机理及滚动噪声与振动之间的关系,并就增加轨道结构弹性能降低轨道结构振动作了叙述。运用轨道部件的振动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函数与轮轨噪声功率谱密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轨道结构弹性对降噪的作用。对治理轮轨噪声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路石 《铁道建筑》2004,(1):65-65
日本新干线在 1975年— 1986年间 ,进行了高速列车对地基土振动影响的研究。分别对刚性结构高架桥、梁式桥、路堤和隧道四种建筑物类型 ,在线路两侧 5 0m范围内进行测试和分析 ,找出了高速列车运行时地基土的振动与线路特性、上部建筑、桥梁结构、地基土质和列车速度等因素的关系 ,并给出了相应的定性或定量的评价 :( 1)地基土振动与距线路的距离呈对数衰减的趋势。( 2 )后期检测的振动值均比早期的小。( 3 )对刚性结构高架桥 ,测得的有橡胶垫板的有碴线路地基土振动值低于无橡胶垫板的有碴线路的相应值 ,大约可降低2~ 3dB。( 4 )对梁式桥…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轨道结构振动自振频率及其强迫振动特点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分析了减小客运专线有碴轨道振动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针对列车交会运行时高架轨道箱梁结构的振动问题,基于车桥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多种列车交会工况下的车桥耦合联合仿真模型,从时域和频域的角度分析列车交会运行时箱梁结构振动传递规律,以期为高架轨道箱梁结构振动噪声控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论:(1)列车双线等速交会时,箱梁结构跨中截面的位移响应大于列车双线不等速交会时的位移响应,其中在箱梁顶板和底板位置,等速交会时的振动位移响应约为列车单向运行时的2倍,不等速交会时的振动位移响应约为列车单向运行时的1.66~1.72倍;(2)列车双线等速交会与单向运行时的箱梁局部振动频率基本相同,但等速交会时的加速度响应幅值约为单向运行时的2倍;(3)列车通过时,翼缘板处振动位移最大,腹板次之,底板最小;(4)本研究成果可为高架轨道箱梁结构减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转向架非主体结构件进行模态频率规划及试验、仿真的方法以解决共振疲劳问题。首先梳理了车轮多边形、钢轨波磨、轨枕通过、P2共振等轮轨激振频率作为频率优化的边界条件并与IEC 61373中的试验频率范围进行了差异对比,给出了构架上设备大于100 Hz和轮对上设备大于250 Hz的模态频率一般建议,并建议基于线路主激振频率按1.414或1.19作为频率间隔参考系数进行模态频率优化。另外对比了某转向架天线梁实测振动量级高于IEC 61373的功能振动试验,说明了车轮多边形对振动量级的影响很大,建议优先采用实测振动量级进行试验并给出了试验方法,并针对缺少实测数据的情况给出了一种基于IEC 61373标准放大的试验量级。最后给出了采用Workbench进行仿真计算的方法,结合转向架管夹座优化示例,通过模态频率计算、随机振动仿真对比分析了结构优化方案的选择,从而实现提高结构寿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板桁组合结构计算模式与动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用有限个横向条带法构造了板桁组合结构板梁单元考虑局部面外变形的空间位移模式,然后根据变分原理,导出了横向条带板梁单元的结构矩阵。文末应用所编程序,对广东西江桥桁组合结构模型梁的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一些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1.
轨道结构动力分析的傅里叶变换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晓燕 《铁道学报》2007,29(3):67-71
将傅里叶变换法应用于轨道结构动力分析,首先对轨道结构振动方程进行傅里叶变换,求解傅里叶变换域中的振动位移,再通过快速离散傅里叶逆变换得到轨道结构的振动响应。该方法适用于任何复杂的轨道结构动力学问题。文中针对轨道结构连续弹性单层梁模型和双层梁模型,用傅里叶变换法求得了单轮通过时的轨道临界速度,分析不同的轨下橡胶垫板和弹性扣件、荷载速度及激振频率对轨道结构振动的影响。研究表明,轨道结构有多个临界速度,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最小的轨道临界速度,这一速度容易被中、高速列车超过,从而引起轨道结构的强烈振动。另外,用连续弹性单层梁模型得到的最小轨道临界速度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对双层梁模型,则很难用解析的方法求得轨道临界速度。  相似文献   

12.
轨道结构横向刚度改变对轮轨动力性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轮轨相互作用特点,以小半径曲线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冲击荷载作用下轨道结构横向振动简化模型。在一系列假定的基础上,利用MATLAB的Simulink语言编制轮轨动力作用程序,通过改变钢轨扣件横向刚度,观察其对轮轨系统横向振动特性及钢轨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曲线地段轨道结构横向刚度进行合理取值,能有效地降低轮轨相互作用以及延缓钢轨磨损。  相似文献   

13.
浮置板轨道在城市轻轨建设中对于减少轨道结构的噪声及振动有着优异的表现。本文介绍了浮置板轨道结构的理论基础,对某城市轻轨铁路浮置板轨道的设计方法和过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用于北美铁路的典型货运机车司机室的振动特性和评价各种结构修改对司机室内部噪声和振动的效果。为此,在试验室环境中研究了一台批量生产型机车司机室的结构动力学特性。以接近类似司机室在现场承受的输入方式用液压致动器对其激振。通过一系列试验,建立司机室的振动基线,并确定司机室各部分如何振动。然后,对司机室地板和顶盖进行一系列修改以降低振动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加强司机室地板刚度可以降低频率在200Hz以下的司机室内部噪声和振动。然而,这种降低是以增加高频振动为代价的。在司机室顶盖结构中加减振材料可看到相似的连带关系。加入减振材料降低了某些加速度峰值,而在53Hz下却增加了一个峰值。本研究的结果指出,实际上,在能够作出哪种解决方法对于某种特定的应用场合是最有效的决定之前,必须对不同的噪声和振动解决办法分别进行试验。然而,只有在结构噪声和振动特性和主要噪声源已经被识别的情况下才可能作出这种决定。本文描述的实验室装备对于创造一个有助于可精确和重复评价不同噪声和振动解决方法的环境特别有效,而司机室结构则以与它在现场相同的方式被激振。没有这样的试验装备,许多解决方法的效果就不可能被精确地确定。  相似文献   

15.
建立适合磁浮交通领域"桥-建"合一车站振动的评价标准,对不同工况下的激励源、激励输入进行研究,并建立磁浮列车-轨道梁耦合振动分析模型以及站房结构动力分析模型。以磁浮朗木梨站为分析对象,对不同工况不同区域的结构振动舒适性及结构安全性进行评价,仿真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一线制动一线启动工况下站房结构振动响应最大;轨行区结构振动响应明显大于站台区结构振动响应;在本研究所列不同工况下结构的振动舒适性及安全性是有保证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铁路车辆悬挂件疲劳失效问题,回顾了振动疲劳相关理论和既有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梳理并研究了线路试验、台架试验和仿真评估等适用于铁路车辆悬挂件的振动疲劳强度评估方法;针对动应力测试数据的时域统计评估,提出了适用于带拐点的S-N曲线的等效应力计算公式。阐述了为提高铁路车辆悬挂件疲劳性能,在产品结构设计和运用维护方面可采取的改善措施;为避免系统在周期性激励下发生共振,经分析计算,给出了激励频率比的建议避让区间。最后以实例详细说明了悬挂件振动疲劳评估过程、疲劳问题原因分析、结构优化和验证过程,改进效果显著,表明所提方法对提升车辆悬挂件可靠性、确保车辆安全运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某客运专线高架车站采用建桥一体化结构形式,自下而上依次为出站层、站台层和候车厅,其中正线位于高架站台层。本文通过建立该车站站房主体结构模型,对其进行列车—无砟轨道—站房结构耦合振动分析,结合现场振动试验测试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针对正线无砟轨道结构提出了提高扣件弹性、轨道板下铺设橡胶弹性垫层以及使用钢弹簧浮置板轨道代替双块式无砟轨道三种减振优化方案,并对各种方案的减振效果进行了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18.
以某城市的跨座式单轨交通桥梁为工程实例,通过对其高墩结构进行振动特性试验,并基于有限元理论对高墩结构进行分析计算。结合实测数据,采用信号处理分析中的方法 FFT变换和HHT变换进行试验结果分析,以此分析高墩结构的振动特性,并对比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发现HHT变换分析方法优于FFT变换。通过实测值与理论值对比分析,发现高墩结构基频实测值高于理论值,表明高墩结构的实际刚度大于理论结果。通过对高墩结构的振动特性进行分析,表明高墩结构动力性能良好,能满足规范及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型电力机车司机室异常噪声现象,对相关部件进行了振动和噪声测试,研究引起异常噪声的机理。从轮对振动特征、车体振动传递性能、司机室结构模态以及空腔模态等方面开展了探讨和分析,总结和归纳了异常噪声产生的可能原因,确定了轮对多边形失圆产生的低频振动是司机室振动过大的主要原因,司机室板件振动频率与空腔模态的声固耦合振动是诱发电力机车异常噪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基于EMD和随机减量技术的大型桥梁模态参数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南京长江大桥结构健康监测信号,提出将经验模态分解(EMD)与随机减量技术(RDT)相结合进行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的方法。对于环境随机激励,经EMD分解后的结构模态响应,实际上由自由振动响应和外荷载引起的强迫振动响应2部分组成,可应用RDT得到对应模态的自由振动响应,从而识别结构的频率及阻尼。通过与有限元及谱分析结果相比较,证明了将EMD与RDT相结合的方法识别非平稳振动信号模态参数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适合于大型桥梁结构的模态参数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