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是人口较多、人均水资源占有率极低,城市普遍缺水已经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由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所引发的次生问题层出不穷,现有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日趋下降。笔者从当前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出发,对乌苏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模型分析与趋势预测,为我国大中型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计算与趋势预测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水资源问题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对于保障国家的水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水资源管理的现状出发,详细分析了水资源的分布、利用情况以及现有的管理体系,并深刻指出了当前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并从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预防和减轻水资源危机、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最后,文中提出了一系列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包括完善水资源管理法规和政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以及增强公众水资源保护意识等方面的建议,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世界水资源概况看我国农业节水发展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世界水资源概况为基础,介绍了世界水资源的分布和人均占有量。同时,介绍了我国农业灌溉现状,指出我国发展节水农业的必要性以及我国今后农业节水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4.
黄庆良 《中国水运》2014,(1):236-237
水是我们进行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对农业生产以及工业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优化进行探究。浙江省的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非常的低,仅仅占世界总量的1/4,比我国的平均水平低,但是在浙江省经济社会不断的发展,对用水量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总结出一套优化水资源的利用方案是当前浙江省水资源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文中就浙江省的水资源的现状、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以及浙江省水资源的优化利用方案进行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代涛  郑林昌 《中国水运》2006,6(7):141-143
产业、人口和环境是构成城市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翔实数据通过建立预测模型对2010年北京市经济、人口和环境的发展进行了预测,确定各自用水水平的基础上分析了重大项目未来的水资源需求。进而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是我国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其他阻碍发展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水资源的污染、以及缺乏。水资源对我国经济生产、以及国民生存都有着极大的影响,我国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来解决我国目前的用水问题。通过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来形成良性的用水循环系统。本文主要分析了水资源现状、开发利用状况,并针对性提出了应对措施,希望对水资源的利用、以及保护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现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已经难以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现有的用水方式。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相应的法律和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条件,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其坚强支柱,另外还应该转变治水思想,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大当中.但是我国目前的水资源现状却并不乐观,水资源的短缺甚至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大量学者对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研究和综述,能够使我们清楚的了解水资源发展的现状,同时也能够不断的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承载力是水资源短缺能否支撑人口、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个"瓶颈"因素。本文简要论述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基本概念、内涵,并以武汉市为对象,就水资源承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策,从而发现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能够帮助人们了解水资源的缺乏程度,为政府制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不断增长,由水资源短缺引起的地下水超采和地面沉降等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同时水资源的污染日趋严重,导致污染型缺水地区的增加,水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面对水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循环经济型水资源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基础,通过节约-利用-再生利用的闭路循环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尽量减少污水排放量,实现水资源利用与水资源保护双向发展,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内河水系众多,纵横交错.丰富的内河水资源,与国计民生紧密相关,推动了我国水电、航运、旅游、农业等产业发展,同时为经济社会提供工业与生活用水.但是,在全球性水危机和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水资源应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引起足够重视,目前我国也出现了水资源的短缺的现象且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如何综合开发合理利用水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永恒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安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乃至全球均面临着愈来愈紧迫的水问题的挑战.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有着重要影响,并且两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文中在分析当前我国的主要水问题的同时,重点讨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我国水资源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当前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水资源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也是不尽相同的。但是,从目前的形势上看,我国虽然地大物博,水资源丰富,但是由于人口基数较大,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人均水资源占比较少的国家之一。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秉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探究水资源的发挥在那现状,分析其中水资源管理理念在各个阶段的升级与演变,并对比国内外的管理模式,探索出面向流域居民幸福的水资源管理新模式,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陈新民 《中国水运》2013,(12):283-284
近几年来,我国水资源的情况比较严峻,主要体现在水资源比较匮乏,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污染现象也比较严重。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基于这个原因,国家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将水资源的管理体制作为了一项国家对水资源管理进行权限划分的基本制度。这项制度的实施是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可以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文中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背景,对水资源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徐选林 《中国水运》2009,(5):133-134
兴仁县境内集雨面积在20km2以上或河长10km以上的河流有八条,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0.95亿m3,人均为2,297m3/人.年,约是全省人均(2,760m3/人.年)的83%,属工程型缺水县。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仁修建了不少的蓄、引、提水工程,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缺水问题突出并加剧。改变现状的对策是①充分开发小流域水资源利用,建一批小型水利工程;②缺水岩溶山区雨水利用;③麻沙河中下游干流河水电开发;④加强水污染的监控与治理;⑤科学用水。  相似文献   

16.
当下全球对于水资源的过度浪费以及污染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继而阻碍了人类文明的延续以及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频率。因此水资源管理作为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不管是对于环境保护还是自然灾害的预防都有着一定的意义。本文将以此为基础,对我国水资源管理的现状以及如何实现改善水资源管理的措施作出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黔东南州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黔东南州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的主要对策,旨在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本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其水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开发利用为指引,指出了我国水资源管理在发展水平、体制、政策和实施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倡导新的生态经济管理思想、建立国家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水资源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和采用先进技术等办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是水资源整体的分布不均衡,同时可利用的水资源及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均少于世界平均水平。为了更好的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显著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可以借助信息化和大数据的平台采集与处理优势进行很多工作的开展,同样水资源系统分析与决策方面也可以采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的优势。通过将现代化的信息化技术工具和数据分析优势应用于水力资源,可以实现水资源的系统性风险,便于决策过程中可以有更加精准的数据可以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晔 《中国水运》2010,(6):143-144
在梳理广州市区域可用水资源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广州市水利部门水资源消耗的相关研究和规划成果,提出了广州市水资源可承载的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