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振邦 《中国水运》2007,5(4):113-114
隧道监控量测是隧道新奥法施工中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及时了解开挖后隧道的变形状况,确定和研究隧道支护效果及隧道的安全施工起着重要作用,从监控量测的必要性、理论基础、实施方法、数据处理等方面全面阐述了监控量测的概念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监控量测在某隧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隧道工程是一项隐蔽工程,对其进行量测监控已逐步成为隧道工程的先导技术,成为安全施工与科学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文中结合赚宝隧道加固现场实践,阐述了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原理、目的、内容和主要方法,并对后续施工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快速、准确地进行现场监控量测和信息反馈是应用新奥法施工的关键。本文结合无锡惠山隧道施工中采用监控量测技术应用的工程实例,研究、探讨了监控量测技术在市政隧道施工中遇到大跨度、小间距、地下人防洞室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如何实现其所起的“眼睛”作用,为施工质量管理提供指导参数,同时确保隧道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4.
文章依托实际工程案例,基于小净距隧道的主要特点,对小净距矿山法隧道支护方案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进行了施工监控量测,使隧道所处围岩保持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了施工顺利进行及隧道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以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工程秦家凹隧道浅埋段施工为实例,从重点控制超前支护、开挖、支护、仰拱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等几个方面对浅埋段施工技术进行阐述,合理调整开挖和支护参数,集中体现隧道浅埋施工应遵循"管超前、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及时衬砌"的原则,有效地保证了隧道的安全、快速掘进,为后续的浅埋段和同类工程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公路隧道工程的大量修建,软岩隧道越来越多。软岩隧道的变形规律较为复杂,隧道支护时机的确定也就变得及其重要。本文以中和村隧道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监控量测的数据,采用MATLAB软件进行拟合分析,结合变形速率准则和极限位移准则,确定了隧道最佳二次支护时机。  相似文献   

7.
唐永森 《中国水运》2006,4(7):69-71
塌方是隧道易发事故,围岩量测是避免塌方提出预警的一项重要工序,做好围岩量测,是隧道顺利贯通的重要保障.黄土隧道含水量大,围岩稳定性差,以白草口黄土隧道为例,对围岩量测的工序进行论述,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现代测量数据采集手段的快速发展,文章以多波束测量仪器为典型代表对其在码头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介绍。通过进行多波束的使用原理、项目应用、多波束仪器价值分析等。结合多波束测量仪器在基槽开挖施工监测、基槽抛石施工监控量测及施工控制方面进行展示。为后续类似水工项目及施工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陈学光 《中国水运》2009,(2):221-223
由于当前黄土隧道的施工方法不成熟,黄土隧道建设中可供借鉴的资料、经验有限,而隧道设计和施工时土质隧道往往被当作软弱岩石体处理,忽视了黄土土质隧道的特性,导致黄土隧道灾害频频。论文以在建连霍国道主干线天定高速公路TD19合同段定西隧道为工程应用背景,对定西隧道进口黄土偏压洞段进行了跟踪施工的动态监测,系统监测了不同施工阶段黄土隧道的洞周净空水平收敛位移、隧道拱顶下沉位移及施工引起的隧道地表沉降,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回归分析研究了隧道周边土体随施工动态的变化规律。基于对监控量测资料的系统分析,对定西隧道施工期隧道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评价,提出了定西黄土隧道预留变形量可控制在8cm-10cm,指导了定西隧道的施工,保证了定西隧道浅埋偏压洞段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0.
纪文武 《中国水运》2009,(3):242-243
以某隧道的软弱围岩段实体建模,应用有限元程序对其施工全过程进行二维弹塑性数值模拟,得到了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等支护构件的受力和围岩位移收敛状况。另外,现场实际量测拱顶下沉和拱腰水平收敛值以及支护受力与计算数据的相互比较表明,两者变化规律吻合较好。说明采用现场动态监控量测与有限元仿真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可为隧道衬砌设计和施工的安全可靠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膨胀土由于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的显著特性,常在工程中引发灾害。文章以某隧道基坑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从该隧道基坑工程地质条件出发,利用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基坑在非雨季和雨季的稳定性。通过比较监测数据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结果,对此基坑土体稳定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地阐述和研究。在实际工程中,从土体沉降、土体隆起、支撑轴力和桩体变形四个方面进行安全监测,确定监测项目在雨季和非雨季的变形量、变形速率以及趋于稳定的时间。给后续工程施工提供依据,产生了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同时对类似膨胀土的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技术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作用。  相似文献   

12.
铁路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高速公路的设计和施工宗旨是既要确保新建隧道施工安全,又要保证公路稳定及运营安全。通过介绍兰渝铁路桃树坪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段出现的工程问题,分析研究隧道专项设计、应急处理和洞内、外加固处理方案,通过监控量测分析及工程实践验证,方案合理可行,措施安全可靠,并提出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要点,对类似工程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地铁施工中,保证周围的建筑物、地下管线等的安全非常重要,为实现安全施工,就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监控量测体系。本文详细介绍了在地铁工程施工中监控量测目的、内容及方法,为今后地铁工程施工中监控量测提供了参考,同时也可为其它地下工程施工中的监控量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新奥法开挖隧道时围岩应力产生重分布,对隧道围岩的变形进行监控量测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些数据也影响着接下来的工况实施,需要对现场监控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才可以有效预测。为了避开一些复杂的地质因素、围岩力学效应等较难确定的因素,采用分数阶算子灰色理论进行数据处理。介绍了分数阶算子灰色理论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步骤,基于传统的GM(1,1)模型,引入分数阶精确调节累加数的数量级,以此建立分数阶算子灰色预测模型。以工程实例为研究背景,对不同模型下隧道围岩位移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分数阶算子灰色预测模型优于经典GM(1,1)模型,其模拟精度有明显的提高,能满足实际工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在山岭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山体冲沟较发育,地表层峦叠嶂,隧道往往会遇到浅埋软弱围岩段,施工进度慢,技术要求高。当隧道开挖至浅埋段时,如果提前采取措施不当,则很容易出现掌子面塌落和地表明显沉降现象,严重的威胁了隧道施工安全。以福土龙隧道左幅出口浅埋段为工程研究背景,结合隧道实际工程地质概况,应用监控量测与地质超前预报技术,对隧道开挖至浅埋段位移变化与掌子面围岩特性进行动态监测和综合分析,指导现场施工采取经济可靠加固预防措施,确保隧道安全通过浅埋段。  相似文献   

16.
吕岗 《水运科技信息》2010,(1):51-53,57
针对古田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山体古滑坡复活情况,通过对隧道地表情况、围岩地质、构造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了其形成原因,采取了锚固桩、锚索桩、微型锚筋桩和洞内加强支护等综合治理措施,成功地治理了山体滑坡。文中阐述了微型锚筋桩施工工艺和监控量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依托某隧道的设计及施工,建立小净距隧道的三维计算模型,对小净距隧道IV级围岩段台阶法开挖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对其开挖过程中位移场、应力场、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随空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净距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先行洞和后行洞相互扰动的现象,量测断面的位移主要产生于隧道开挖至量测断面及通过后;边拱和仰拱所受弯矩大,在拱腰位置出现较大的正负弯矩容易造成初期支护混凝土开裂。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在开挖隧道过程中内外的土体由静止土压力转为主动土压力或被动土压力,应力状态的改变将导致隧道主体位移和变形问题。由于当这些位移量达到一定界限,必然对围护结构产生破坏,直接威胁施工及结构安全,特别是水池和地下压力水管,对沉降和位移相当敏感,常规对表体的监控量测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文章提出一种光纤光栅技术对深层土体(岩体)内部沉降位移量进行的监测方法,通过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监测效果更好,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判断分析隧道拱顶的沉降趋势,掌握矿山法隧道施作二次衬砌最佳时机,本文采用灰色Verhulst模型方法,预测分析了某隧道拱顶沉降,同时对模型的预测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灰色Verhulst模型比对数、指数和双曲线函数回归分析方法预测效果更佳;模型适用于短期、中期和长期隧道拱顶的沉降趋势;随着监测数据的完善,最终稳定值相对误差、发展系数a和灰色作用量b逐渐趋于稳定,a较b,对预测结果影响更显著;拱顶沉降速率小于0.15mm/d是寻找矿山法隧道施作二次衬砌最佳时机最关键的控制条件。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公路、铁路、地铁隧道的监控量测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隧道信息化施工技术与监控量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东省梅河高速公路第十二合同段隧道工程施工监测的规划、实施和信息化施工管理,谈必测项目的监测方法及利用量测结果修改设计指导施工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