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综合客运枢纽是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宁波综合客运枢纽发展具备良好基础,但综合客运枢纽建设较为滞后,在规划、建设、运营等方面问题突出。本文在总结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布局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宁波城市空间发展格局,提出了宁波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布局模式与具体方案,并以宁波南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为例,对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模式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宁波市综合客运枢纽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阶段、建设型式及衔接模式,阐述了宁波市综合客运枢纽系统发展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综合客运枢纽体系布局规划,以完善综合客运枢纽功能,为国家枢纽城市的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铁路的兴起发展、衰败与复苏,铁路客运枢纽设计理念由单纯的交通功能向交通与城市功能融合的方向发展,布局不断优化、功能相应叠加。通过国内外典型铁路客运枢纽案例的分析,回顾了国内国外铁路客运枢纽的发展沿革,总结了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发展的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征和功能变化;在此基础上,指出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发展演变的几个重要因素,经济社会发展、客运需求变化、城市化进程、综合交通体系的变革、科技的发展都是客运枢纽发展的动因。  相似文献   

4.
李永晟  梁星灿 《综合运输》2023,(12):181-186
近年来,湖北省积极打造综合客运枢纽示范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缺乏针对综合客运枢纽城市的统筹规划,亟需建立全省综合客运枢纽城市层级体系。从综合客运枢纽城市概念入手,划分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和地方性四个综合客运枢纽城市层级,构建综合客运枢纽城市层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节点重要度+系统聚类”的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7个市州进行分层布局。最终形成湖北省“1+3+3+8”的综合客运枢纽城市布局体系,用于指导后续全省综合客运枢纽港站布局,推动新时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综合客运枢纽是指交通运输网络上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衔接换乘的大型客运枢纽,它是城市内外客流集散中心和要素汇集中心,对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影响。综合客运枢纽的主要功能包括集散、换乘、停车、引导和直通等,其服务质量可通过乘客的满意程度来衡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乘客对综合客运枢纽服务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评价标准也将随之变化。因此,本研究通过对综合客运枢纽服务功能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性梳理,总结现有量化指标体系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广东省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发展综合客运交通网络的重要指导思想。综合客运枢纽作为综合客运交通网络中最重要的节点之一,更要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贯彻该思想,从前期的选址设计到后期的运营策略分析等,都必须面向乘客服务,体现以人为本这一服务宗旨。本文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分别对综合客运枢纽的规划选址、空间布局设计、运营管理等环节的研究进行分析,并对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按照空间、功能、时间等不同维度,界定了综合客运枢纽在规划、建设和运营等不同阶段一体化发展内涵。针对政府市场职能和中央地方事权划分,分析了省级交通部门推进综合客运枢纽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思路。并以重庆为例,在分析综合客运枢纽发展历程和发展形势基础上,提出了重庆交通部门推进综合客运枢纽一体化应聚焦于制定发展战略、完善规划体系和机制、确定重大项目清单、加强行业指导、完善投资政策、加强审批管理、优化协调机制和强化服务监管等领域。  相似文献   

8.
本文归纳了综合客运枢纽综合开发的类别及目的,总结了目前我国综合客运枢纽综合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综合客运枢纽综合开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具有明显的协同化运营要求.本文针对面向协同化运营的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建设问题,分析了铁路枢纽与集疏运体系的协同关系,提出了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的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梳理了面向协同化运营的建设原则和推进策略,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面向协同运营的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推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交通流线设计是关系客运枢纽交通功能实现的关键问题。当前建筑与交通两个学科领域共同推进的客运枢纽交通流线设计理论研究从不同学科视角分阶段进行,存在较为明显的"学科壁垒"现象。该现象的存在使得客运枢纽交通流线设计理论中一些底层的基础性规律研究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客运枢纽交通流线设计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的脱节,并导致我国客运枢纽在从单一运输方式客运站向综合客运枢纽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诸多工程设计实践中的困惑与运营实践中的问题。客运枢纽交通流线设计理论研究中"学科壁垒"现象的揭示,有助于运用跨学科视角,推进相关基础理论研究,为我国综合客运枢纽设计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