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4 毫秒
1.
《航海教育研究》2007,24(4):6-6
“作为航运大国和海员大国,中国不仅在国内致力于海事劳工保护工作,并在(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的制定和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10月17日,在由中国交通部和国际劳工组织联合主办的(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简称《公约》)国家级三方研讨会上,来自国际劳工组织、国际运输工人联合会和国际航运工会的专家对中国在海事劳工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世界海运》2016,(7):7-11
随着保障海员权益法案《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的生效,海员的工资标准引起航运界广泛关注,直至目前,船东及航运界相关方对海员劳工工资标准仍存在不同的理解,甚至存在海员多套工资标准情况,也不断有船舶因海员工资相关的缺陷而被PSC滞留。从《海事劳工公约》《中国船员集体协议》《香港海员集体协议》以及ITF(国际运输工人联盟)海员集体协议角度对比分析海员的劳工工资标准,供船东、海员招募机构及相关方参考。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国际劳工组织(ILO)在日内瓦召开了第94届国际劳工(海事)大会,最终通过了<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为日益全球化的海运产业制定了统一的海员社会和劳动保护国际标准.中国政府、船东与海员工会全程参与公约内容的制定与推动工作,使之体现了中国利益,为中国赢得更多话语权.近日,本刊专题采访了中国海员建设工会主席吴子恒先生.  相似文献   

4.
葛春凤 《珠江水运》2012,(15):16-18
《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对保障船员"体面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公约的生效将对我国海员及海运业产生深远的影响。2006年2月第94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MLC2006))旨在改善海员工作和生活,全面保障海员权益,全面倡导海员体面劳动。日前,随着俄罗斯和菲律宾的批约,标志着该条约至少获得30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促进船东履行《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文章对该公约有关"海员就业协议"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回顾,对当前"海员就业协议"常见形式进行了利弊分析,并在对其常见缺陷及成因进行探讨后,建议制定一份可满足中国船东履约需要的"海员标准合同"。  相似文献   

6.
《世界海运》2009,32(11):30-31
2006年2月第94届国际劳工(海事)大会审议通过了《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目前这个公约还在各国审议批准之中。国际海事界普遍认为,海事劳工公约的通过,在世界劳工史和海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必将对海事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将构成今后全球质量航运(Quality Shipping)的重要内容。这项被称为全球120万海员的“权利法案”,将与国际海事组织的《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一起,构成世界海事法规体系的四大支柱。  相似文献   

7.
《世界海运》2008,31(3):56-56
据了解,在高级海员供需矛盾突出的诸多原因中,年轻人不愿意当海员,是最令人忧虑的。“要吸引高素质的年轻海员,让海运事业可以持续发展,必须尽快推动《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生效!”国际劳工组织标准司司长克列帕塔·亨利介绍了推动全球120万名海员的权利法案的生效时间表。  相似文献   

8.
由于《海事劳工公约》的生效、航运市场的持续低迷、海员招募方式的复杂,以及船东或船长对海员工资支付存在不同的理解,欠薪等海员工资支付缺陷一直是PSC检查的高发滞留缺陷。从海员范围界定、海员工资支付主体、工资支付方式方面结合各船旗国主管机关的不同要求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即将生效的《海事劳工公约》2014修正案对海员工资支付的影响,供船东、船长和相关方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桢 《中国海事》2013,(7):33-36
在《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即将生效的背景下,国际劳工组织的下一步工作重点将转向推动更多的国家批准《2003年海员身份证件公约》。文中阐述了《2003年海员身份证件公约》与其他相关法律文件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03年海员身份证件公约》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6月25日,全球150多万海员迎来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世界“海员日”。值此之际,交通运输部在上海隆重举行2011年中国海员大会,并通过“海员日”庆典、“海员发展”主题演讲、开通“中国船员招募网站”、举办《中国海员图片展》、表彰全国十佳海员等系列活动,彰显海员大国的风采。同时,围绕《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外派管理规定》  相似文献   

11.
刘希庆 《世界海运》2007,30(5):9-10
通过对2006国际海事劳工公约的研究,结合中国海员外派出现的问题,明确中国海员外派公司的工作任务,对中国海员外派公司日常管理体系的改善提出几点可行措施,最后针对2006国际海事劳工公约,对相关管理机构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葛春凤 《珠江水运》2012,(16):16-18
《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对保障船员“体面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公约的生效将对我国海员及海运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鉴于航运业的全球性特点及行业的发展需求,制定综合性的海事劳工公约,建立统一的海事劳工标准是为世界船东营造平等竞争环境,帮助海员获取体面工作的必由之路。《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MLC2006)是ILO在综合和修订了现有68个公约和建议书的基础上制定的新的综合性海事劳工公约,对世界航运和海事监管  相似文献   

14.
书讯     
由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张铎教授校译的《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中英对照),已于2013年7月由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是国际劳工组织在综合和修订了其先前通过的68个相关公约和建议书的基础上制定的新的综合性海事劳工公约,被喻为海员的"人  相似文献   

15.
《航海教育研究》2013,(4):34-34
“全球航运仍处于不景气状态的当下,我们要更多关注船员工作、生活状况,力促《2006年国际海事劳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在我国的履行。”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船员处朱可欣在中国一东盟海事磋商机制第九次会议上说。  相似文献   

16.
刘新建 《中国水运》2007,7(6):32-33
文章通过当今世界特别是高级海员紧缺的现状,简单分析原因,简要介绍一直关心海员权益保障的ILO及对其制定并于2006年通过的经整合的海事劳工公约的介绍,阐述了公约对海员权益保障及对解决海员短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吕航 《中国船检》2006,(10):50-54
请问:海员如何争取正当的权益?或者说向什么部门争取?因为我觉得海员连续上船的时间要一年多,实在太长了,你们认为呢?”这是某个网络论坛上一位年轻的海嫂的发问。就在不久前,国际劳工组织在日内瓦召开了第94届国际劳工(海事)大会,最终通过了《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以下简称186号公约),为日益全球化的海运产业制定了统一的海员社会和劳动保护国际标准。而刚刚过去的9月,针对“国际劳工局186号公约与我国远洋船员权益维护问题”,由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张国祥带队,外事、航运、教育等专家组成的调研组分赴大连、上海、武汉等地,对海员状况、劳务外派市场现状进行了调查。据此,我国能否尽快签署该公约成了业内密切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桢  张永恒 《中国海事》2007,(10):42-45
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的通过对于保护全球海员根本利益和促进国际海运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公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本文试图以其对我国海员劳务外派产业的影响为切入点,探讨我国现行立法和管理机制与公约存在的差距,从而提出一些初步的设想与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向辉 《中国船检》2013,(8):15-18,134,135
制定或修订相关履约的公司管理制度和规定,编制《海事劳工符合声明Ⅱ》,申请和获得《海事劳工符合证明》为目前我国船东履约的三项主要工作。被称为世界航运法律法规体系"第四大支柱"性公约、旨在为海员提供体面的工作和休息环境、保护海员健康和社会福利待遇的《2006年海事劳工公  相似文献   

20.
新海员时代     
近来,伴随着全球范围内船舶数量的激增和老一代海员的逐渐“退隐”,高级海员的数量空洞正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不仅有条件培养海员的各个发展中国家在紧锣密鼓地搭建其海员产业,为了提升海员职业的吸引力,保证航运业的稳定,国际海事组织也正在积极推进《海事劳工公约》的批准工作,以提升海员社会地位与职业保障水准。全球海员市场正在各种变化的叠加中走进新海员时代。对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