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道213线都江堰至汶川段隧道震害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12汶川大地震中我国公路隧道首次出现较为严重的破坏。通过对国道213线都江堰至汶川段公路隧道震害的详细调查,了解了现阶段我国公路隧道的抗震性能及在强震下的震害型式,初步分析了地质条件、施工质量、支护措施、地震作用方向等因素与隧道震害的关系,提出了公路隧道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与设防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研究公路路基震害特征及震后路基工作状态的安全评估,根据汶川地震灾区的大量路基震害调查、检测与抢通保通的成果,概括介绍了汶川地震路基的损毁情况;归纳总结了公路路基结构的典型震害表现形式及特征;探讨了路基及其支挡结构的震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路基结构震害主要表现为路基沉陷、扭曲变形、开裂、滑移、路面隆起以及地震对路基结构产生的次生破坏;路基的震害影响因素主要是地质条件、地震烈度、路基结构形式等。据此给出了震后路基结构安全诊断项目及检测结果的评估,同时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抢险救灾阶段和恢复重建阶段,对不同安全等级的路基结构提出不同处治建议,以期为震后路基结构病害预防、工作状态诊断和病害处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造成友谊隧道等多个既有公路隧道和在建公路隧道项目隧道顶部开裂和塌方,致使公路全部中断.为尽快恢复交通,保证救援人员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研究震后公路隧道调查检测技术,对隧道结构的震后安全性进行快速评价和损伤探测,同时为隧道抗震加固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基于隧道震害表现形式、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了震后公路隧道工作状态诊断评估技术,以期为既有公路隧道病害预防、工作状态诊断和病害处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路隧道出现了劣化现象。隧道的劣化形式多种多样,例如裂缝、渗漏水、剥落、冻害、震害等形式。其中,衬砌裂缝会严重影响隧道结构的整体性,并降低隧道衬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对隧道衬砌裂缝的成因进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为相关病害隧道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系统总结、分析了汶川地震公路抢通保通及恢复重建过程中的震害调查成果。按照结构功能丧失程度,结合桥梁、隧道、路基的破坏程度、损伤特性,对公路震害进行分级。从破坏机理角度,分别对桥梁、隧道、路基震害及次生地质灾害提出了分类建议方法。  相似文献   

6.
汤建良 《中南公路工程》2013,(2):190-192,201
通过反应谱及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高烈度地震区公路隧道在衬砌刚度材料变化时的地震反应,采用3种工况分析,其计算结果与震害区公路隧道情况调研吻合,为高烈度地震区公路隧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重庆高速公路现役营运隧道渗漏水病害统计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搜集重庆地区现役187座高速公路营运隧道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出现渗漏水病害的66座隧道进行了调研,依据对隧道区域分布、隧道长度、渗漏水病害的严重程度等综合因素的考虑,选取了14座典型渗漏水病害隧道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就裂缝的几何形态和闭合度,渗漏水的形式以及渗漏部位进行了分类统计分析,并就地下水、衬砌裂缝以及渗漏水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探讨,最后根据对隧道地勘、设计、施工等资料的统计,结合现场调研的情况,认为导致重庆地区现役高速公路隧道渗漏水病害的原因主要有4点:不良地质条件、施工因素、防排水设施以及地下水的腐蚀性等.研究成果对于开展重庆地区公路隧道渗漏水病害的防治与营运期间的维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同时也可为其他地区或全国公路隧道渗漏水病害的统计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西南复杂山区52座典型在役长大公路隧道运营10余年来逾2 500件安全风险案例的调研,以及西部高烈度地震区、高山峡谷区的国省干线运营隧道震害、崩塌泥石流等灾害的调查分析,结合境内外公路隧道安全风险相关文献,对复杂山区公路隧道运营安全风险的典型风险事件和风险致因进行细致梳理、辨识归类和分析。分析得到:建立了公路隧道安全典型风险辨识框架体系;交通事故是山区公路隧道中发生频率最高的一类风险事件,其时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空间分布上隧道洞口影响段事故高于隧道中间段;交通环境是引发公路隧道火灾的最主要的因素,需特别重视交通事故和易燃易爆品运输两大不利因素的叠加效应;复杂山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质灾害是导致公路隧道结构性损伤不可避免的因素,但施工过程中的种种不规范行为的人为因素却是运营期隧道各种病害的重要诱因;公路隧道运营安全风险因素贯穿隧道勘察、设计、施工及运营的全过程,加强隧道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辨识、防控十分必要,才能全方位、彻底有效地提高隧道运营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我国目前公路隧道在养护管理中常见的病害,系统地介绍了公路隧道的病害种类以及所造成的危害,分析其成因、影响因素及规律,指出我国目前治理公路隧道病害所存在的问题。结合新的规范和工程实际论述了在隧道运营阶段防治公路隧道病害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大量灾区道路的地震次生灾害的调查和检测,分析了灾区公路桥梁、隧道、路基地震次生灾害的形式、特征和危害,指出地震次生灾害影响巨大,其危害往往超过震害本身,并对次生灾害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入研究公路路基震害特征及震后路基工作状态的安全评估,根据汶川地震灾区的大量路基震害调查、检测与抢通保通的成果,概括介绍了汶川地震路基的损毁情况;归纳总结了公路路基结构的典型震害表现形式及特征;探讨了路基及其支挡结构的震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路基结构震害主要表现为路基沉陷、扭曲变形、开裂、滑移、路面隆起以及地震...  相似文献   

12.
巴彭公路铁山隧道位位于四川省达川市境内,铁山大河沟西北66°,全长2099m,由于采煤层采空区,地下水及软弱围岩等因素的影响,至使40+527+608段二次衬砌出现开裂,错台,掉块,钢筋弯曲,剪断,水沟边墙出现断裂,渗水,危及到行车安全,被迫关闭交通,进行病害整治。病害整治的方法为,对隧道围岩及其采空区进行注浆加固后,拆除病害严重段的二次衬砌及其仰拱,路面,重新施作钢筋混凝土结构,而对一般病害段则  相似文献   

13.
对拟建川甘界~广元高速公路沿线地震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表明沿线地震地质灾害主要为高陡边坡崩塌落石、边坡中上部岩土体滑移、边坡岩体开裂变形等几类,并对各类灾害对待建公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汶川5.12地震灾区典型震害现象,分析了广甘路主干断裂上盘山体稳定性、隧道长期地应力变化影响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辉 《路基工程》2015,(5):103-107
通过对克拉2气田盐水沟山岭隧道震害调查分析,发现了洞口段和洞身段的裂缝较为密集。因此,借助连续介质离散元软件CDEM,研究了在高烈度地震区地震情况下隧道的整体地震响应特性和隧道进出口段、围岩改变及山岭隧道埋深变化的洞身段的地震响应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隧道产生大量裂缝的震害机理。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路隧道建设进度不断加快,运营公路隧道里程迅猛增加,运营隧道出现了隧道衬砌裂缝、渗漏水、仰拱上浮等影响结构和行车安全的病害,文章分析了病害的表征和形成原因,并从施工控制角度提出了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公路隧道作为一种地下结构形式,受地质条件和运营因素影响,一定时期后运营隧道常出现不同病害,从而影响隧道内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本文以某高速公路隧道病害检测为例,分析了隧道病害检测工作的主要内容、隧道的病害特征及隧道支护结构的技术安全状态,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快速诊断和修复震损隧道是打通地震灾区救援与重建交通线的必要环节。该文以汶川地震灾区某一震损隧道为例,阐述了震损隧道的震害诊断方法和内容,总结了汶川强震作用下该隧道表现出的震损破坏形式,论述了该隧道震损病害产生的3方面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在保证交通通畅的条件下恢复震损隧道通行功能的二阶段修复技术,即以防治隧道短期内发生垮塌和破坏为目的的第一阶段应急修复和以保证隧道的长期安全使用为目的的第二阶段病害根治。  相似文献   

18.
修建隧道对改善线型、缩短里程、提高公路等级、改变山岭重丘区交通条件,起决定作用。同时,已建成的隧道中,因设计、施工不甚完善情况下,出现某些病害也难免。现以出现病害较多的典型实例,对公路隧道的一些主要病害进行分析,提出了预防和加固治理病害的措施与建议,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伟平 《公路》2011,(8):293-298
目前公路隧道主要采用以喷锚构筑法(或新奥法)为理论基础,结合工程经验类比的复合式衬砌结构形式,隧道施工期间主要的风险是大变形与坍方,运营期间主要的病害是裂缝与渗漏水.国内公路隧道施工现状不能完全与设计体系相匹配是公路隧道目前主要的矛盾,而粗放式施工的现状是导致隧道运营期间出现病害的重要因素.作者结合长期的工程实践,试图...  相似文献   

20.
公路隧道病害是公路病害的主要表现,病害对隧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整体安全性造成影响,隧道病害处治是一种技术难度大、风险高的特殊工作,处治绝不允许失败和再次处治。利用有效的方式进行隧道病害检测,在检测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病害的严重程度、病害类别等,综合比较各种处治方案后确定安全、合理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