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将0.5%阿霉素注射到大白鼠一侧眶下神经干内,药物经轴浆逆行传递很快被运输到相应的三叉神经节细胞,术后于同侧三叉神经节观察到阿霉素自体荧光,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及电生理检查发现同侧节细胞有明显的变性和坏死。故认为阿霉素患支神经干内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简便、安全、疗效可靠的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2月龄)60只,体质量180~220g。随机分组为正常对照组(CON组,20只)和糖尿病组(DM组,40只)。采用腹腔注射10g/L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溶液(60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血糖≥16.7mmol/L者视为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成功(32只),CON组注射等量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将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1月组和糖尿病2月组,每组16只。每只糖尿病模型大鼠左眼设定为糖尿病对照组(D组),右眼设定为NAC治疗组(NAC组)。糖尿病大鼠病程2周时,NAC组玻璃体腔注射4μL(1.6μg/μL)NAC,其余糖尿病大鼠玻璃体腔注射4μL 0.01mmol/L的PBS。HE染色观察视网膜外核层厚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数量。结果在不同的时间点上NAC组较D组视网膜外核层厚度增加(P<0.01);而NAC组与CON组视网膜外核层厚度没有明显差异(P>0.05)。透射电镜下NAC组较D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细胞器多,细胞质电子密度高,线粒体肿胀较轻;而NAC组与CON组相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异。在不同的时间点上NAC组较D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增加(P<0.01);而NAC组与CON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抗氧化剂NAC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神经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免疫组化方法探讨庆大霉素耳中毒时蜗核SP免疫反应神经元的胞体截面积及细胞数的变化。结果发现庆大霉素100m g·kg- 1·d- 1腹腔注射后1d,豚鼠蜗核SP样神经元胞体截面积立即发生了变化,并持续到连续注药第21 天;SP样神经元细胞数量的相对变化发生在注药3d 以后。结果提示:①庆大霉素中毒豚鼠蜗核神经元的变化和耳蜗的病变可能同时发生或蜗核早于耳蜗病变。②临床上治疗氨基甙类抗生素所致耳聋应兼治中枢病变并尽早实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β-分泌酶底物肽(BACEsp)对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携带BACEsp基因的重组病毒pLXSN-BACEsp(pBV),作用经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转染SK-N-SH细胞建立的AD细胞模型.MTT法检测细胞的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BACEsp作用前、后细胞内APP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pBV预处理组细胞的活性、胞内APP的表达量显著高于AD模型组和pBV后处理组.结论 BACEsp对由APP所造成的AD细胞模型的神经毒性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镉中毒对小鼠海马齿状回颗粒层细胞结构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4~5月龄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镉中毒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适应性饲养1周后,镉中毒组采用皮下注射氯化镉(2 mg/kg),每周2次,连续染毒3个月,对照组同时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喂养3个月后取大脑海马组织分别进行尼氏染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免疫组化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光镜下,尼氏染色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海马齿状回颗粒层神经元排列整齐、规则,结构完整,胞体较大,细胞轮廓清楚,胞核居中、核仁明显、胞浆尼氏体丰富,均匀分布于核周;胶质细胞分散在海马神经元之间,呈星形或梭形,体积小、核圆形或卵圆形;镉中毒组小鼠海马齿状回颗粒层神经元胞体变小、胞核固缩、胞浆减少,尼氏体明显减少或消失、着色浅,胶质细胞分散在海马神经元之间,体积增大;与对照组相比,镉中毒组海马齿状回颗粒层胶质细胞与NSE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增多(P<0.05)。电镜下,对照组海马齿状回颗粒层神经元形态规则,胞膜清晰,细胞器丰富,结构完整;镉中毒组神经元胞体轻度水肿,核膜皱褶,核染色质皱缩,胞浆密度降低,细胞器减少,线粒体肿胀,部分透明成空泡。结论慢性镉中毒可导致小鼠海马齿状回颗粒层神经元减少、星型胶质细胞增多,这些变化可能是镉的神经毒性作用之一。  相似文献   

6.
用快速Golgi法和醛复红法观察大鼠下丘脑大细胞性神经分泌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的胞体大,多数为多极神经元,少数为双极神经元,其胞体和突起中含有多少不等的分泌颗粒。轴突很细,呈串珠状,只有一个,绝大多数参与下丘脑—垂体束的形成,也有少数在核团内终末。树突较粗,1~4个,分支不多,一般不走出核团。含有分泌颗粒的粗纤维多数是树突,但是也有少数是分泌轴突,参与下丘脑—垂体束的形成。还有的神经元的突起与血管内皮和第三脑室室管膜上皮接触。此外在侧脑室脉络膜下丛中还发现有大细胞性神经分泌神经元。  相似文献   

7.
本课题应用形态学和机能学方法研究了心脏表面神经元的构筑和机能。形态学研究表明:人和犬心脏表面特别部位的脂肪垫内集中分布着大量神经元胞体或神经节,神经节与神经纤维束相互连接构成神经节丛。右心房神经节丛、心房背侧神经节丛、主动脉与肺动脉间神经节丛是三个最重要的心脏神经节丛。从右侧迷走交感干和星状神经节来的右侧心肺神经与心房表面各神经节丛相连;左侧心肺神经与心室各神经节丛相连。在心脏神经节丛内发现有多种形式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内发现有多极结构。研究提示:心房神经节丛和心室神经节丛具有相对独立的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8.
应用神经垂体逆向电刺激,于下丘脑室旁核内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寻找室旁核神经内分泌大细胞,并观察了3 月龄、12 月龄及26 月龄三组大鼠室旁核大细胞的自发放电及对脑室注射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反应的增龄性变化。结果发现,不同月龄组室旁核大细胞中呈慢不规则、快连续及位相型放电的神经元的比例相似;随增龄室旁核大细胞的自发放电频率增加;室旁核中加压素与催产素神经元对脑室注射NE的反应发生增龄性变化。这些结果提示:下丘脑室旁核大细胞电生理特性发生增龄性变化,并可能因此导致其分泌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CXCL12/CXCR4轴在胰腺癌-神经交互作用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述CXCLl2/CXCR4轴对胰腺癌神经相互作用的影响,探讨CXCLl2/CXCR4在胰腺癌嗜神经过程中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胰腺癌Panc-1、Miapaca-2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外源性CXCLl2组及CXCR4受体特异性阻断剂AMD3100组。采用RT-PCR检测胰腺癌细胞CXCR4及CXCL12mRNA的表达,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human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mRNA的表达;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各实验组中细胞侵袭性的变化;提取大乳鼠脊髓背根神经节,建立胰腺癌细胞Miapaca-2与脊髓背根神经节(DRG)共培养模型,倒置显微镜成像系统动态观察不同实验组中神经轴突生长差异。结果胰腺癌细胞Panc-1、Miapaca-2细胞存在CXCR4mRNA的表达,而CXCL12mRNA无表达;两种胰腺癌细胞之MMP-2、MMP-9及uPAmRNA在AMD3100组、对照组、CXCLl2组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ranswell细胞侵袭性实验中,外源性CXCLl2明显增强Panc-1、Miapaca-2细胞的侵袭性,而AMD3100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胰腺癌细胞与脊髓背根神经节共培养模型中,外源性CXCLl2明显增强神经轴突的生长,促使胰腺癌细胞与神经轴突接触,而AMD3100有效抑制神经轴突生长及与肿瘤细胞接触;细胞共培养144h后各组神经生长轴突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XCLl2/CXCR4一方面增强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促进胰腺癌细胞神经浸润;另一方面,神经元与施万细胞等构成神经纤维分泌CXCL12并通过化学趋化作用,诱导表达CXCR4的胰腺癌细胞向神经迁移,导致神经浸润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用免疫组化方法探讨庆大霉素耳中毒时蜗核SP免疫反应神经元的胞体截面积及细胞数的变化。结果发现庆大霉素100mg  相似文献   

11.
Magneticmotorevokedpotentialisanon-invasiveelectrophysiologictechnique,currentlyinuse,intheclinicaldiagnosisoftheextentofspin...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经颈部向颅内插入及再拔出尼龙线的方法复制了鼠基底节梗塞,并观察了基底节区的血管密度。结合临床资料发现,外伤后基底节梗塞的发生与基底节区血管的构铸特点、颈总动脉(CCA)或(及)颈内动脉(ICA)的病变以及外伤对其的进一步影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Thetheoriesofchannelsandcollateralsarethecoreof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alscience.Thedevelopmentofmodernbiology,especiallythedeepunderstandingofthestructureandfunctionofneuralsystem,provideusstrongevidenceandmethodsinresearchofchannelsandcollaterals…  相似文献   

14.
用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然后观察其体重、血糖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的变化,并以伤害性爪回缩反射和甩尾反射为痛指标测量痛阈。结果表明:腹腔注射STZ后,大鼠血糖升高(血糖>11.1mmol/L),体重增长迟缓,MNCV减慢;实验至第1周时,甩尾反射潜伏期(TFL)显著缩短,第2周时,伤害性爪回缩阈值(NPWT)明显降低。上述结果提示,大鼠已产生糖尿病,并处于痛过敏状态。  相似文献   

15.
实验为观察在脑一过性缺血条件下,Na+ 通道阻断剂对海马CA1 区锥体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对9 月龄Wistar大鼠进行实验。通过脑室内单独注射利多卡因、利多卡因和呋喃苯胺酸复合应用,用H E染色方法通过计算机对海马CA1 区神经元计数。结果发现,单独注射2% 利多卡因5μl,对海马CA1 区锥体细胞无保护作用;2% 利多卡因和2% 呋喃苯胺酸各25μl联合应用,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01)。实验结果提示,Na+ 通道阻断剂联合应用,可能是预防脑缺血引起海马CA1 区神经细胞损伤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THEULTRASTRUCTUREOFTOXOPLASMAGONDIITACHYZOITESANDTHEEFFECTOFUSNICACIDONIT(吴杰)(杨少毅)(程彦斌)WuJie;YangShaoyi;ChengYanbin;(Dept.of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氯化镓 (GaCl3 )对Walker2 5 6癌骨侵袭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抽取SD大鼠的Walker 2 5 6癌腹水瘤 ,在大鼠右后肢胫骨内侧上 1/ 3处旁肌肉内接种 ,造成癌骨侵袭大鼠模型 ,从X线、生化、病理等方面 ,观察GaCl3 对Walker2 5 6癌骨侵袭的抑制作用。结果 在X线上显示GaCl3 对大鼠骨溶解有抑制作用 ;同时能显著降低血清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CP)的活性 ;镜下观察能减轻骨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论 GaCl3 对Walker2 5 6癌骨侵袭大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脂质体 (LR)介导c myc反义寡核苷酸 (ASODN)对高表达基因c myc的人肝癌细胞SMMC 772 1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人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以 1.5× 10 6 分别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 ,第 14天均生长出瘤结节 [大小为 (4± 1)mm]后 ,分为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和错配链寡核苷酸对照组三组。实验组用脂质体包裹的10 μmol·L- 1 浓度ASODN每天一次直接瘤体注射 ,连用 5d ,观察 2 8d。结果 测量裸鼠瘤体外表 ,发现第 5天ASODN组瘤体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 .0 5 ) ,瘤质量在第 2 8天后ASODN组明显轻于对照组 (P <0 .0 5 )。组织学HE染色显示瘤体组织在实验组较对照组坏死明显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 myc蛋白表达在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 结论 推测应用脂质体包裹ASODN可能对人肝癌细胞SMMC 772 1成瘤的组织细胞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