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为了深入分析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善城乡公交服务质量,提升乘客满意度.以新疆某县域为实例进行问卷调查,选取公交环境感知、公交便利度感知和公交运营感知为影响乘客满意度的潜在变量,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检验所选测量变量对相关问题的解释能力,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提出假设,构建了城乡公交一体化满意度评价模型.在模型适配度良好的基础上,分析了模型运算结果并提出相应优化措施,结果表明:公交环境感知、公交便利度感知、公交运营感知对满意度均为直接正向相关;公交便利度感知对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最大;缺少城乡公交信息平台是影响便利度的主要因素;依次提升乘车舒适度和司乘服务质量可有效提高乘客满意度和提升城乡公交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城市道路环境各类因素与城市自行车出行者满意度之间的数量关系,针对通勤交通选取23项指标、设计调查问卷并展开调查,通过预调查数据检验问卷信度与效度并确定问卷内容。正式调查采用视频调查、实验室问卷的方式,结果表明调查结果与实地调查无显著差异。通过模型检验与修正后,最终得到的城市道路自行车出行者满意度模型。模型影响系数表明:道路通畅性与环境舒适性总影响系数分别达到0.632和0.601,道路建设水平影响系数为0.478,交通安全感受影响系数为0.401。电动车对出行者的通畅性和安全性影响是最大的,影响系数分别达到0.894与0.781,隔离设施对安全的影响仅为0.117。上述结果说明:影响自行车出行者满意度最主要的外界因素是通畅性与环境舒适性,道路建设水平对于满意度的影响有很大局限性。电动车对自行车出行者的影响非常大。自行车出行者并不认为隔离设施具有明显的安全保护作用。研究结论可为城市自行车交通运行环境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友好型非机动车交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行交通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非机动车交通作为慢行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好坏直接关系到慢行交通的发展,甚至关系到整个交通系统能否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非机动车交通存在的问题;接着在友好型非机动车交通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友好型非机动车交通的概念,分析了友好型非机动车交通的影响因素,进而建立了友好型非机动车交通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指标进行了量化;最后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并利用加权综合指数模型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武汉光谷广场环形交叉口的慢行交通,对光谷广场综合体改造项目的优化方案进行分析。以城市大规模市政设施建设为契机,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市政隧道的建设,对该交叉口的慢行交通进行了多层立体的交通设计。结果显示,光谷广场综合体的改造缩短了该环形交叉口的行人过街距离和过街时间,避免了该交叉口的机非混行,但是增加了非机动车的绕行距离,且局部存在人非冲突节点,需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措施来规范慢行交通行为。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路堵塞和大气环境污染使得很多城市开始探索并发展低碳环保的交通出行新方式,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应运而生。苏州慢行交通规划应当以联系、便利、安全、可达性的舒适和吸引力的活力为核心规划原则,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致力于为行人和非机动车行使者们提供一个高质量、绿色环保、舒适便捷的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6.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慢行交通系统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根据慢行交通的特点建立以评价慢行交通系统为目标层,慢行系统连续性、慢行设施、慢行环境为准则层,以及专用慢行通道、慢行道路网、机非冲突等为指标层的3层评价体系;将模糊数学隶属度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从而将评判慢行交通系统的好坏由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利用此方法对株洲市慢行交通进行评价,证明了此评价方法的客观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城市行人-非机动车共享道的慢行交通特性,对优化慢行系统的组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选取南京市4条典型的行人-非机动车共享道展开调查,通过对共享道上的慢行交通基本参数进行定义和统计分析得到其交通基本特性。并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建立共享道上非机动车通行能力关系模型,得出共享道上自行车与电动车的实际通行能力分别落在[500~550]、[700~750]区间内,单位为units/h·m。  相似文献   

8.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简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慢行交通 1)概念 慢行交通,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的,有时亦可称为非机动化交通(non—motorized transportation),一般情况,慢行交通是出行速度不大于15km·h^-1的交通方式。慢行交通包括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由于许多大城市的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自行车交通,慢行交通的主体就成为步行及自行车交通。虽然慢行交通出行速度较低,但在出行方式选择中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交通结构中,  相似文献   

9.
杭州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指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慢行交通隐含了公平和谐、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当前能源供应趋紧、大城市交通拥堵加剧的背景下,规划高品质的慢行交通体系能够引导市民形成全新的出行观念。借鉴国内外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理念,提出了适合杭州城市自身发展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并简述其战略目标及主要规划内容。从与慢行交通相关的道路因素、街道空间因素、慢行设施和慢行环境等4方面有选择性地介绍部分规划设计指引内容。最后,总结本次规划特点,即运用“分区分类”手段、引入“规划设计指引”概念,以及提出河道慢行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街道设计理念内涵和城市道路交叉口特征,提出了慢行友好目标下的交叉口精细化设计指引,通过优化交叉口缘石半径和机动车道宽度、明确慢行交通过街路径等方式,保障慢行交通路权,体现慢行友好的设计理念。以上海市杨浦区政通路—淞沪路交叉口为实践案例,通过缩小缘石半径、前置行人过街横道线和非机动车停车线、渠化非机动车进口道等方式,改善了大尺度交叉口的慢行过街体验,提升了人性化交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组成的慢行空间,由于多年来机动车规划优先的影响,其品质改善十分有限,与之相伴相生的城市生活日益缺失,乃至基本消失.聚焦城市核心区这类城市更新热点地区,以上海市静安苏河湾城区为例,通过细化区域出行、慢行网络、慢行设施、交通运行、慢行安全等交通特征的调研与分析,提出构建便捷高效、特色彰显、品质宜人慢行交通体系的目标,并从重点区域、重点节点、重点街道等3个尺度提出慢行空间打造的具体措施,提升区域慢行可达性,缝合被分割的慢行空间,体现对慢行路权的保障和对红线内外街道空间统筹设计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苏州高新区绿宝广场为例,研究了商业区域内部慢行交通的设计步骤和方法,从进出口管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流线出发,梳理了内部交通流;增加和改进非机动车停车场(库),强调非机动车地位;加强人行步道和休憩设施的建设,提高步行景观性;增加停车诱导和步行导向设施,对绿宝广场的慢行系统规划多方面提出了近期意见。  相似文献   

13.
杨莉 《交通与运输》2021,34(z1):187-191
为应对高密度城市开发地区慢行出行问题,建设高品质的慢行系统,营造优质的慢行交通环境,提升居民慢行出行体验,打造慢行友好城市,研究提出高密度城市开发地区慢行系统发展策略.首先,从3个层次对高密度城市慢行系统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宏观层面的规划理念问题、中观层面的网络规划问题以及微观层面的慢行设施、空间和品质问题;其次,对国内外先进的高密度城市慢行系统发展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基于国内外慢行发展经验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高密度城市开发地区慢行系统发展对策,宏观树立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中观规划骨干慢行网络、微观构建特色的街道设计导则,以期为高密度城市开发地区慢行系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宁波市城市核心区慢行交通系统存在问题,从区域慢行系统资源特征入手,在总体改善策略的基础上,从构建慢行动线、提升慢行功能区、改善慢行过街环境、完善慢行配套设施等方面提出慢行交通优化方案,以提升宁波城市核心区慢行交通环境,重塑区域活力。  相似文献   

15.
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文  陈小鸿  胡显标 《城市交通》2010,8(1):44-52,80
目前,中国城市慢行交通发展定位不够明确,慢行环境日益恶劣,亟须开展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讨论了国内外城市交通模式及慢行交通保护战略,并从城市交通规划对慢行交通关注的缺失、城市交通管理缺乏人人性化评判依据,以及干路机非冲突造成慢行交通安全隐患等角度解读了慢行困境与规划反思。指出明确慢行交通地位、保障慢行安全与便捷、保护慢行活力应成为慢行交通规划的重要目标。据此,以上海市为例,介绍了机非分离规划、步行过街设施规划、自行车廊道网规划、宁静步行系统规划的研究实践。  相似文献   

16.
信号交叉口非机动车骑行特性及安全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机动车在信号交叉口骑行涉及安全及通行能力的问题.借助交通行为分析理论,采用摄像机和骑行实验计测系统,针对23名实验者分别进行了非机动车交叉口骑行实验研究,并对骑行者的骑行感受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问卷对被试者的骑行行为分析表明,骑行者感知的主要威胁来自与左侧机动车的冲突.骑行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验证了调查问卷的结论.对非机动车过街的速度、加速度特性分析,论证了非机动车采取二次过街通行方式比直接左转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从出行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城市建设项目对绿色交通设施如公交、非机动车和行人设施的影响,得出这三种设施的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指标和方法,为建设项目基于出行者的交通影响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道路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无物理隔离设施的情况非常普遍,因而相邻的机非交通流存在严重的相互干扰。本文利用石家庄市典型路段交通现场调查数据,定量分析了无物理隔离路段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速度特征。区分了非机动车道内非机动车的分布差异,通过各个典型位置非机动车平均速度的对比,解释了骑车人因受到相邻车道机动车影响而表现出的复杂交通行为;提出了基于时空转换思想的交通调查方法,建立了机动车速度的回归统计模型并通过了F检验,模型包含了非机动车流量和机非最小横向间距等参数,研究表明,机动车速度与以上参数之间呈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服务质量是评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部门工作成效的主要指标,也是影响市民出行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基于结构方程(SEM)建立的服务质量评价模型,能定量描述影响服务质量各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利于轨道交通部门改善服务质量。本文以南京地铁为背景开展了服务质量调查,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析取影响服务质量评价的主要因素,提出影响乘客感知服务质量的假设关系,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应用调查数据验证了模型并标定了模型参数,统计检验指标证明模型的适配良好,并且发现便捷性、环境感知、安全性、可靠性和服务评价等因素与乘客感知服务质量成正向直接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减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时施工区占道对交通所产生的影响,提出占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缩窄车道宽度以增加车道数两种交通疏解方案。分别对两种方案进行交通疏解设计,建立用户均衡模型,运用求解用户均衡模型和利用transCAD软件得到交通流分配结果。结果表明,占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交通疏解方案,其路网运行总时间明显小于缩窄车道宽度以增加车道数的疏解方案。因此,采取占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具有较好的交通疏解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