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淤泥质海岸防波堤布置潮流泥沙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在淤泥质海岸建筑防波堤引起的港内泥沙淤积问题,以坎门渔港三期防波堤工程为例,采用潮流数学模型和泥沙冲淤半理论半经验公式,研究不同的防波堤布置对潮流、泥沙淤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港内泥沙淤积的角度看,在淤泥质海岸布置防波堤时宜尽可能保持工程前的流路。  相似文献   

2.
曹妃甸挖入式五港池建成后,浅滩区被围填或开挖成深水港池,因此港池航道主要是细颗粒泥沙淤积问题,为此通过潮流泥沙物理模型试验对五港池防波堤及航道工程进行研究。试验表明,五港池港区及防波堤建设没有改变深槽水流特性,对曹妃甸海域宏观流场基本没有影响;防波堤方案2和方案3水流条件较好,其中方案3稍优于方案2。泥沙试验表明,港池年平均淤强为0.15m/a左右,年最大回淤厚度为0.5—0.6m/a,各方案差别不大;折线航道年平均淤积强度为0.43m/a,最大为0.69m/a;直线航道年平均淤积强度为0.39m/a,最大为0.55m/a,直线航道要明显优于折线航道。从水流和泥沙试验结果分析,方案3较优,其次为方案2。试验成果为设计方案的选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道港口》2019,(6):742-747
泥沙淤积是影响港口防波堤布置方案比选的重要因素,为评价港口泥沙的淤积程度,提出基于方法集的港口泥沙淤积评价模型。首先利用数值模拟得到港池航道淤积分布,基于港池和港内外航道中的泥沙淤积分布建立了评价指标集,然后分别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投影寻踪、TOPSIS法对连云港徐圩港区防波堤工程的3个大环抱优化方案进行评价,并使用Kendall-W和谐系数对评价结果进行事前一致性检验,将满足一致性的评价方法构建方法集,再运用算术平均法、Borda法、Copeland法对单一评价的排序结果进行组合评价,根据事后一致性检验结果,选择最优组合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作为最终结果,最后应用该模型对连云港防波堤布置方案进行组合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为我国类似港口的淤积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分别对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扩建工程的两种有防波堤方案及无防波堤方案进行了工程前后平面二维潮流泥沙的数值模拟.利用窦国仁悬沙不平衡输沙方程及河床变形方程式,进行了正常天气和台风天气下的航道底部淤积计算,比较分析了3种方案对航道淤积的影响.模拟和计算结果表明,有防波堤方案1在防浪挡沙方面要优于其它两个方案,是较为合理的防波堤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大连长兴岛北港区的自然条件进行了分析,并运用TK-2D软件建立了考虑波浪影响的平面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工程造成的流场变化和港区泥沙淤积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总体规划方案实施后,码头泊位区流速减小,东西防波堤之间的内港池流速明显减小;内港池内涨潮存在环流现象。各部位泥沙年淤积强度在0.25 m以内;全港淤积量80万m3/a,全港平均淤强0.10 m/a,没有泥沙骤淤问题。经过比较,从潮流泥沙角度考虑,对比各规划方案以方案2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符家英  叶跃飞  曾滟 《水运工程》2021,(10):125-130
防波堤尺寸及口门布置方向对港内各处波高分布、港池泊稳效果及港池淤积情况都有较大的影响,防波堤及口门的合理布置是渔港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基于针对工程实例的波浪及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试验研究成果,从港内掩护效果、操船安全性、港内泊稳情况等角度对海南某一级渔港防波堤总平面布置、尤其是口门布置方案进行比对分析与优化设计,为渔港防波堤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岱山岛位于舟山群岛中部,地理位置优越,具有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为满足舟山北向的水路客运需求,拟在岱山岛北侧建设燕窝山码头工程,包括码头和防波堤。文章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分析,建立了舟山岱山岛燕窝山码头工程及其附近海域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计算了不同防波堤布置方案下码头工程及其附近的流场和泥沙淤积情况,对现有防波堤平面布置方案对水流和泥沙输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选出合理解决方案。从水流、泥沙计算结果看,燕窝山和东垦山的北海域流速较大,超过2.0 m/s,5 m等深线以内水流流速较小,在0.6 m/s以内,故码头工程对岱山海域整体流态影响不大,其是可行的。但根据航道横流流速变化特征,应增大航道设计宽度,保证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8.
基于TK-2D软件建立了连云港港和田湾核电站海域的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在对模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对连云港港口扩建(旗台港区3.5 km规划)方案对田湾核电站已建取排水工程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计算了取排水明渠口门附近岸滩的冲淤变化及取水口设计水深等深线的位移。针对连云港港扩建造成的影响,对田湾核电站取水工程2种措施方案(即取水明渠向东延长方案和取水明渠及拦沙防波堤同时向东延长方案)的泥沙冲淤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常用的经验公式进行了校核。研究结果表明:(1)连云港港口扩建后,己建的田湾核电站取水明渠口门附近水域形成了泥沙淤积环境,滩面将会淤高,设计的取水口门水深等深线将会外移1402 m,核电站正常取水将会受到影响,必须采取工程措施;(2)取水明渠向外延长方案延伸段会发生明显淤积,取水明渠及拦沙防波堤同时向东延长1500 m可保证取水明渠口门设计水深,取水明渠内的泥沙淤积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水道港口》2017,(4):337-343
基于印度尼西亚爪洼岛南岸的水动力条件和泥沙特征分析,对强浪作用下沙质海岸施工期泥沙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以Adipala工程为例,通过沿岸输沙和泥沙向岸运移净堆积计算,分析了不同防波堤施工时序对泥沙淤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潜堤预抛的施工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施工期泥沙淤积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海口港新海港区为研究背景,采用二维潮流泥沙数值模拟的手段计算并分析新海港某港池拟建防波堤工程对港区海域及航道的水动力环境的影响大小及范围,着重分析进出港航道流速、冲淤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因该海域东向流占优,防波堤工程对潮流的影响范围东向流大于西向流;受防波堤挑流作用,航道内流速较之工程前略有增大,并且航槽呈冲刷态势,最大冲深0.15m/a;港池内流速较之工程前减小,呈淤积态势,最大淤厚0.21m/a。  相似文献   

11.
天津港外航道水动力条件及工程泥沙淤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最新的水文、泥沙实测资料,利用风浪潮流泥沙数值模型对开挖深水航道泥沙淤积情况进行了计算。根据近年来现场实测水文、泥沙资料,结合本项研究工作进行了统计分析,为数模计算提供参数;建立了多重嵌套潮流数学模型,计算正常天气下工程实施前、后的海域潮流场分布情况;建立了海域风浪过程计算模型和泥沙运动模型,将波浪、潮流、泥沙模型耦合,计算了在年均含沙量的风浪条件作用下所造成的回淤情况,给出了航道建成后的年淤积分布情况。提出了天津港南、北防波堤延伸到16 0后的航道的淤强分布特征,从泥沙方面为航道的开挖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北海渔业基地港建成后,在东防波堤内测发生泥沙淤积,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
浙江苍南电厂码头工程面临东海,风浪较大,年作业天数较少,工程需要修建档沙防波堤.为研究挡沙防波堤的平面布置,根据地形、波浪、泥沙等自然条件,设计布置了多个方案,并通过模型试验研究等进行比较,选定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4.
波浪潮流动床泥沙模型在工程泥沙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工程海域的自然条件 ,采用波浪潮流动床泥沙模型研究方法 ,研究工程海域泥沙输移规律 ,预报工程方案下引水渠的泥沙淤积。  相似文献   

15.
广西渔业基地东防波堤建成后,出现泥沙淤积现象。文中结合该基地的区域特征、自然概况,介绍了东防波堤内侧细砂质冲淤的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现场实测水文泥沙资料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水文泥沙分析、二维潮流数学模型计算、泥沙淤积计算及泥沙淤积物理模型试验等手段.对煤港工程泥沙淤积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弄清了港址附近海域泥沙来源、泥沙特性及水流泥沙运动规律.对煤港方案泥沙淤积量进行了预报.从泥沙淤积角度论证了煤港建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斯里兰卡汉班托塔(Hanbantota)港二期工程西人工岛建设可能造成的岸滩侵蚀或堆积变化,以及可能对防波堤口门区波浪和泥沙淤积产生的影响等关键问题,采用多次现场岸滩调查和断面测量获取基础数据、结合卫星遥感资料、沿岸输沙计算和模型试验研究的方法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西人工岛对岸滩的影响只发生在西侧拦沙堤附近范围,会使防波堤口门区的波高增大5%~10%,但不会影响船舶安全进出港;其建设能适当减小防波堤口门区及口门外进港航道的泥沙淤积。研究成果可供在较大规模砂质海岸上设计和建造人工岛等港工建筑物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研究了乳山港区规划方案有关的潮流泥沙问题。首先分析了工程海域的自然条件,然后采用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乳山港区规划方案实施后的流场、航道淤积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周围水动力及泥沙环境考虑,该港区规划方案总体是可行的,但需注意拦门沙段航道淤积问题。  相似文献   

19.
岛屿附近海域水动力和泥沙运动规律以及工程实施后引起的变化都具有复杂性和独特性。文章通过建立多重嵌套式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枸杞岛拟建防波堤工程所引起的潮流场、含沙量场以及海床冲淤变化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研究表明,拟建工程没有改变大范围海区的水沙环境,仅会引起岛屿周边水动力的减弱,海床演变以淤积作用为主,淤积强度在0.1~0.3 m/a。  相似文献   

20.
王初生  康苏海 《水道港口》2010,31(3):199-203
采用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对天津港北港池开通和导堤延伸方案实施后港内流场及港区潮汐特征值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程方案的实施对港内潮汐特征值影响较小;导堤延伸形成的新港区口门处存在环流,环流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容易在口门内区域形成泥沙淤积;港内其他部分基本呈往复流,流速较小;港内清水线位置外移至东突堤附近,西港区和北港池由于水体泥沙含量较低,泥沙淤积较轻;北航道与西航道交叉处在涨潮转落潮的一段时间内形成环流,有可能在此处形成泥沙淤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